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关系怎样?是一个存在着较大分歧的关键问题。我们认为: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既有促进一面又有限制和阻碍一面,往往表现为在促进中有阻碍,在限制中又有促进,形成一种错纵复杂的关系,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阻碍和限制的一面是主要的。而这种阻碍和限制作用在“官督商办”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试就此问题发表些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 择校,古而有之,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春秋时期,孟子之母为使孟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择邻而居”。实行科举制度后,众多“功名”之心者手提肩挑、离家背井求学它乡。“鸦片战争”后,中国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洋务运动”使大批的有志青年远渡重洋、求学异邦。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众多莘莘学子公费、自费到各国求学,这都是择校的表现。因此说,择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求知欲的必然,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在遭受甲午惨败和庚子事变的两次沉重打击之后,痛定思痛,改弦易辙,乃决定全面推行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决不能仅仅简单地指斥为欺骗舆论,蛊惑人心。它与洋务运动不同。洋务运动,正象一般人常说的那样,是“师夷之长技”,但对中国的腐朽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几乎未有什么触及。而清末的改革则重在制度上的变革,它全面引进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实行全面的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教  相似文献   

4.
<正>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客观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同时存在着必然和偶然两个方面,而且,这两方面往往会表现出互相矛盾的现象。这就启示我们:在看问题时,要抓住事物必然的一面,即本质的一面,内核的一面。 中国史学会主编的《洋务运动》,把洋务运动定性为:“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一部分……当权派采用资本主义外壳以保持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重点号引者加),提出了洋务运动的外壳和内核的概念:外壳:资本主义;内核:封建自救。我认为,这种观点把事情看颠倒了,易引起、事实已引起理论混乱。因此,对洋务运动的内核与外壳,有再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6.
<正>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在此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危机,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封建统治者为了挽救和巩固日益衰败垂死的封建统治,他们发动了学习外国先进生产技术为主的洋务运动。他们通过举办军用和民用企业,企图“求富”、“自强”。由于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和机器,采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方式,促使了本身生产关系的某些改变,客观上为中国发生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创办民用企业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洋务派进行“求富”活动的中心内容。因此进一步研究民用企业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对于评论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是有意义的。一、民用企业在洋务运动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往关于洋务运动的论著中,多注意军事工业的重要性,而较低地估计民用企业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以为民用企业是围绕着军事工业而建立起来的附属物,所以就得出了洋务运动“是一个反动的、买国的、并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的结论。其实,纵观洋务运动的始终,它不完全是“以军事为中心”,尤其在中期和后期,民用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军事工业,而成了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部分,相反,军事工业的地位越来越不如民用企业的重要。民用企业是不同于封建主义经济的一种新式的生产方式,在旧中国,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程。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军事工业,一类是民用企业。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九五年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共五十一个,其中民用企业占了三十二个,军事工业仅十九个。民用企业不仅从数量上占了优势,而且在规模和投资方面也都超过了军事工业。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特点。二要求学生认识: 1.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但它没触动封建制度,因此不能使中国得到独立和富强。唯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才是中国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洋务运动的有关问题展开了争论,诸如对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的阶级基础;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洋务运动的分期演变;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洋务运动的产生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关系;洋务运动军用企业的性质作用;洋务民用企业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洋务派海军建设的目的作用;洋务运动的最终结局等等都存在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为了使大家更好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我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介绍: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及性质长期以来,不少论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或称“同光新政”),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  相似文献   

10.
朱能 《中学历史教学》2009,(1):20-22,43
【专题导读】 19世纪60年代,在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后,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中国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清政府也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重本抑末”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思想的传统训条,它形成于战国后期,延续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这一思想为绝大多数的封建思想家所接受,支配了中国近两干年的历史,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解放了近代社会生产力,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起点,标志着“重本抑末”思想在中国的破产。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学术观点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被认为是洋务运动精神的集中表述,而实际上它并不只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也不仅仅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从“中体西用”的历史演变来看,它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涵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鉴于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的不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向西方学习也各有特点。太平天国领袖借基督教文化反抗封建儒家文化,丰富了农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库;洋务派则以中国古代的“变通”思想以及魏源等人的“师夷制夷”思想为旗帜,不仅从理论上探索西学东渐,而且在实践上引进“西学”、“西艺”,首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从而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 洋务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顺应了世界潮流;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也都是围绕近代化而展开的。因此我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也应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洋务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决非偶然,是和当时世界近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其时,欧美各国都在进行近代化运动。所谓近代化,在欧美各国就是资产阶级通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二次大战后某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使不少人眼花缭乱,把这看成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奇迹”,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新阶段” 的一种“活力的表现”,甚至有些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科学论断也发生了怀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史学界曾对一些有关问题进行过讨论,涉及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其他问题,有不同意见。现将最近两年报刊上发表的讨论文章中的几个问题简介如下: 一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问题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讨论中曾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付英  杨自西   《科学教育》2006,12(3):24-25
1861年元月,清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洋务事宜。洋务运动是以创办机器大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也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它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868年起,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兴起了一场维新运动。也是以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使日本走向经济近代化潮流的变革运动,经过这场变革,日本发生了惊人的腾飞,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然而日本成绩显著而中国成效不大,进而决定了两国百年来的不同遭遇。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制度“趋同论”是一种国际性思想学术思潮,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试图用社会制度“趋同论”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国内有些人将这种理论舶来,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宣扬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趋同论”,其实质就是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用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新旧阶级的分化、产生,而且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杜石然、林庆元、郭金彬合著的《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一书,以科学史的新视角,较系统地深人阐述了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理论的引入及作为引入这些近代文明成果的重要途径——洋务教育。本书与一般洋务运动史的论述不同,它是以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应用为主线,围绕这一主线,作者深入论述了它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了较为系统细致的考察与探索,并从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中国的金融业有一个重大的转折,即其性质逐渐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型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银行的兴起,二是封建主义性质的钱庄、银号等旧式的金融机构,逐渐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这种转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和19世纪60年代以后开展的洋务运动的推动下,逐步进行和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