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宗族制度对徽州文书的留存传世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阐释徽州宗族制度、宗族档案的基础上,分析宗族制度对徽州文书留存传世的影响,并对徽州宗族制度下民间档案留存机制的当代价值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徽州独特的宗族文化入手,探究宗族文化与在宗族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丰富的历史文书档案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个人对于发扬民族文化和保护文书档案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4.
立祠和修谱,是宗族长期以来维系内在血缘关系、凝聚宗族力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些活动有精心的筹划和组织,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宗族形成了大量的原始文书,但现已十分罕见。在历史上,徽州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正宗传承的地区之一,民间的立祠和修谱活动十分兴盛,留下了大量的原始文书。本文依据徽州原始文书,对徽州宗族立祠修谱组织和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认识宗族的内部结构、管理和重大活动组织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组织、官府以及个人在各种公私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商业经营、政治制度、文化、宗族、教育、风俗、人口及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文字、图表等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6.
史一丰 《中国出版》2017,(18):69-69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徽学研究以其丰富的史料、多维度的视角、丰硕的研究成果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三大显学。已有徽学的研究主要涵盖徽州文书、徽州艺术、徽州宗族制度、徽州民俗、徽州医学、徽州教育等方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徽州出家现象较为普遍,出家者包括农民、胥吏、妇女和士绅等社会各个阶层。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如因生活贫困、家庭变故、民族气节等,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社会动荡不安,以及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出家为僧的遗民,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颇有建树;或在出家后一心向佛,成为"名僧",推动了徽州佛教事业的发展。徽州宗族对出家现象的不同态度,显示出徽州社会存在多元、多样的生活方式,也说明徽州宗族社会存在松懈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陶明选 《兰台世界》2014,(10):15-16
同样的地方志记载,有人从中得出徽州宗教信仰泛滥,而另有人却据此得出徽州宗教信仰受到极大限制的结论。其实,明清以来,徽州宗族对宗教既要尊崇,又要抑限;既离不开宗教,又处处设防。  相似文献   

9.
同样的地方志记载,有人从中得出徽州宗教信仰泛滥,而另有人却据此得出徽州宗教信仰受到极大限制的结论。其实,明清以来,徽州宗族对宗教既要尊崇,又要抑限;既离不开宗教,又处处设防。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徽州文书的大量面世,被称作继有字甲骨、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清朝大内档案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五大重大发现。几十万件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进一步引起中外学界对安徽徽州地域特色文化的特别关注,徽商研究、徽州经济社会史研究、徽州历史人物研究等等渐成热潮,至九十年代,徽州文化研究终于在国内外蔚成和中国敦煌学、中国藏学齐名的徽州学。徽州文书作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民间实态的不可多得的宝贵原始文献,也更为中外学界所关注。徽州文书不仅跨时长、数量大,而且涉面广、种类多。除大量买卖田地房屋的民间经济交易文书、诉讼文书、红白喜事文书、各类民事合约合议合墨等等之外,还有不少深刻反映徽州社会历史实态特色的宗族文书、商业文书等等,给人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当时的社会实态提供了极为真实生动具体的原始文献材料,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容。本文介  相似文献   

11.
"匣"是一种藏物器皿,其本源于民间生活实际.明清时期,徽州民间广泛用匣以保存文书等重要记录和凭据.尤其是徽州宗族组织普遍建立的公匣制度,其严格的管理机制是徽州民间文书大量遗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宗族文化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而成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宗族文化一度被弱化,但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互联网的革新,宗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描述宗族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数字化呈现,分析宗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模式,并得出个人认同是其传播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徽州文化的深入研究,对徽州文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介绍了徽州文书的分布情况,谈出个人的见解徽州文书是如何展示出徽州文化风采的,提出重视、保护、开发利用好徽州文书,将会使徽州文化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认为如果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与大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路会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4.
徽州目前存世家谱有2000余部之多,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二十几家馆藏机构,是研究徽州宗族社会历史变迁的珍贵资料。《绩溪城西周氏宗谱》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其编修秉承了前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理论与特点,不仅重视家谱体例的继承与创新,而且精于材料考证,辑录的文献体裁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对家谱在维护宗族秩序建设中的"敬祖、收族、睦族"功能进行了宣扬。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特色鲜明而突出,具有文化的“活化石”、汉民族文化“标本”的重要价值,应当作为文化生态予以保护。文章通过详细分析保护徽州文化生态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重点探讨了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模式建设,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化作为徽州地区千百年来引以为傲的文化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全国大多数城市逐渐走向同一化的趋势之下,更应该重视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运用与传承,文章通过对徽州文化的简要解析,将徽州文化内涵与城市住区的景观设计实践紧密联系,着力探讨在城市住区中可以体现徽州文化内涵的主要景观元素,实现一个从抽象走向具象的实验性的研究,为徽州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徽州历史档案,多产生于安徽徽州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时间从1121年到1949年间,重点从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内容涉及政务、土地、赋税、工商、宗法、文化和邮政,几乎涉及整个徽州文化领域,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凭证功能。徽州历史档案作为徽州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徽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徽州历史,总结徽州发展的历史经验,促进徽州各方面发展的凭证。徽州历史档案的文化凭证功能,还表  相似文献   

18.
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简析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入手,阐述了徽州历史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文化凭证、教育和传播作用,并从三方面论述了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对史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档案界尤其是黄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安徽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之一是“宣传安徽的历史和新貌”、“进行档案学术研究”,因而自然少不了对徽州文化与徽州历史档案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近些年来,《安徽档案》共刊发徽州文化宣传和徽州历史档案研究文章近90篇,既展现了古徽州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又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还宣传了徽学,促进了徽学研究,《安徽档案》因此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董家魁  刘猛 《兰台世界》2012,(11):30-31
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古籍文献宏富,善本多.数量可观的徽州文书成为馆藏一大特色,涵盖土地关系文书、赋役文书、商业文书、宗族文书及其他文书等种类,具有时间跨度长、地城分布广、归户性强、种类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