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分子生物学自 2 0世纪5 0年代诞生以来 ,作为当代生物学发展的前沿 ,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分子生物学为理论指导的现代高科技领域之一的现代生物技术 ,即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的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生物工程 ,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支柱和 2 1世纪高新技术的先导 ,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将开辟广阔前景。面向 2 1世纪 ,植物学科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植物学的热点研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 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物…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初成功实现基因的体外重组和克隆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迅速并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化工、环保、信息处理系统等各个领域。它已成为人类解决食物。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并正在引起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市场的销售额已达50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到2020年,在30项最主要的创新技术中,有一半将主要依赖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不…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对21世纪植物保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21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植物保护的主流技术之一,抗病虫的转基因植物和微生物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植物保护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植保信息技术在21世纪的植保发展中,将与生物技术同时发挥重大作用,成为21世纪植物保护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生命科学在2 0世纪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渗透到农业、医药、军事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事实,无可置疑地印证了“2 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预言,其中基础生物学教育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2 1世纪已走过3年之时,回顾我国中学生物教育1 0 2周年的沧桑历程,可以看出:中学生物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信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 ,悄然改变着军事斗争的面貌 ,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军事变革。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 ,信息战将成为战争的重要形式 ,军事信息人才的素质将主导战争的结局。本文就如何加强对高层次、高素质军事信息人才培养 ,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高科技领域之一,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支柱和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境、海洋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高科技领域之一,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泛的前景,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支柱和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导。本主要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境和海洋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不断的发展,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水净化领域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活性污泥法、固定化酶法、生物膜法、生物流化床技术、生物脱氮技术、以及微生物絮凝技术等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 2 1世纪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能力 ,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 ,已和体现传统文化基础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信息社会文化基础的支柱。因此 ,构筑新世纪的语文课程不但要扎根于传统 ,更要面向未来。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将是 2 1世纪语文课程发展的模式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引发深刻变革 ,即在语文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等方面发生本质的变化。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技术自从上世纪 70年代崛起以来 ,迅猛发展迄今 ,已不仅改变着人类衣食住行医诸方面生活的方式和质量 ,而且对当代各国面临的粮食、能源、资源、环境、国防、人口与优生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作出卓越的贡献。这里聚结着多种高新技术和社会力量 ,构成了当今全球生物技术世纪的运作构架。生物技术世纪的到来也给我国生物教育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部在全国“生物课程标准”中加入了“生物技术”新主题 ,为教育学院在中学教师岗位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继续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1]。现阶段,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本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具有强劲生命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将需要大批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2],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创办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12.
蓬勃发展的军用生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将是今后四五十年里最令人振奋的科技领域。美国现有 1/3的科学家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生物技术也将成为军事高技术的制高点。生物技术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领域。生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人们熟知的生物武器、基因武器之外,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军用生物传感器显露奇葩   把生物活性物质,如受体、酶、细胞等与信号转换电子装置结合成生物传感器,不但能准确识别各种生化战剂,而且探测速度快,判断准确,与计算机配合可及时…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基因组研究和转基因技术的重大突破,已经显示了生命科学为人类社会创造的奇迹。在新的世纪中,生命科学将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使生物产业成为全社会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少年朋友们  相似文献   

14.
“三线”建设自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开始 ,历经近 2 0年时间。其立足点是备战 ,它与当时中国面临苏联、美国、印度等军事威胁和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危机有直接关系 ,它是毛泽东和党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在 2 0世纪已广泛渗入农业领域 ,高科技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研究和生产模式 ,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食品和医疗产品。以农业转基因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最发达的美国为例 ,美国市场 5 0 %以上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是转基因品种。 2 0 0 1年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转基因抗虫棉花和玉米等在全球种植面积已超过 5 2 6 0万公顷 ,预计 2 0 0 5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额将达到 80亿美元 ,2 0 10年达到 2 5 0亿美元。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 ,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性评价和管理越来越重视。 19…  相似文献   

16.
刘广艳 《林区教学》2011,(3):122-123
生物技术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生物技术制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现代生物技术药品的主要分类和其蕴含的价值;简述了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过程以及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制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高技术综合体系.也是国际上优先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诞生以来,最先应用基因工程且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便是医药科学。DNA重组技术不仅直接提供干扰素、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基因工程药物,供临床治疗使用,提高对恶性肿肿瘤、心脑血管病、重要传染病和遗传病的防治水平.而且也广泛应用于改造已有的抗生素和生物制品等传统医药工业。基因工程药物已形成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本就基因工程制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将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给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媒体和手段将用于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引起教学本质的变化,能使教育观念、教学目怀、教学主体等要素发生变化,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魏薇 《中小学电教》2010,(5):106-106
<正>一、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生命科学从20世纪起开始迅猛发展,生物技术渗透到农业、医药、军事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事实,可以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基础生物学教育对此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中学生物课一百多年的历程验证中学生物学将为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新动向 ,有助于我们提高研究和应用的水平。当前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的教育应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过去 ,一提到现代教育技术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电教媒体 ,电教书刊上大量的篇幅也是介绍这些媒体的应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 ,人们将兴趣逐渐转移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上来。尤其是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