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生物从原产地迁入到另一地 ,这种生物被称为外来物种。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在人类历史上 ,人类通过文化交流 ,把外来种 (如玉米、红薯、马铃薯等 )从其起源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而丰富了人们的食物品种和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所以 ,在一定意义上说 ,每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史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类型、农业品种在不断地吸收外来种、不断地更新换代的过程。现代社会 ,随着贸易、旅游的发展 ,大容量、快速先进的交通工具的普遍采用 ,越来越多的物种在全球范围扩散 ,外来种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长达7000多年的农作物种植史中,除自己培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外(据统计,全球660余种农作物中约有130多种起源于我国),还从国外引进许多作物。如从16世纪初起引入了美洲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并大规模种植。这些高产又易于栽培的作物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学者们称此为中国的一次粮食生产革命。以下接引种的先后分别简介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简史。  相似文献   

3.
枸杞是多年生茄科灌木,抗逆性强,易栽培,早产,适宜在年均温5.5-12.6℃及北纬31-44度,东经88-122度地区。蓖麻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耐瘠薄、耐干旱、耐盐碱,适应性较强。油葵是一种含油率较高的作物,生育期90天左右,既可正播,也适宜复播,是西部地区开展两熟制生产的理想种植作物。  相似文献   

4.
一、人口生产必须同物质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适应人口生产,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社会联系方式通过劳动对物质生活资料或物质财富的制造。生态环境的生产,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关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按其固有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生产。在这三种生产中,人口生产同物质产品的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生产必须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农业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就是根据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依据一定的原则,建立符合地区特征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来对农业环境生态系统分级,得出评价结论。对于农业环境质量生态评价,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选择评价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运城学院引种栽培11科13属14种野生花木,对所引花木形态特征、观赏特性、生长情况及适应性进行了定期观察,结果表明:从生态环境相似地引种是可行的,10种植物的成活率在80%上,12种植物适应或基本适应试验地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作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的农业产品.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来看,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过程,-方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及其变化影响着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同样影响着自然环境.纵观世界农业的发展与现状,农业生产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但又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类型中处于最基础、与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农业活动,所以本单元首先介绍的就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节讲述三部分内容: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二是农业地域类型。由于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就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众多的农业地域类型中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原始的热带迁移农业,传统的水稻种植业,现代的混合农业。  相似文献   

9.
农业因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及农业技术的影响、可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不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一致,形成了在地域上呈规律性分布、农业生产上有类似方向和特点的农业地域单位,称为农业地域类型。目前,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大体可以分为8种类型,这些类型代表着环境条件、动植物种类、发展阶段和生产方式的不同组合。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如今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凤阳地区外来有代表性的分别属于50多个科属的100余种药用值物。用生态地理学的观点,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地带引进的药用植物其生态环境适应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在凤阳地区引种药用植物的范围和种类,为本地区引种药材和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引种驯化其它经济植物提供了可靠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第1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农业(包括林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提高对农业的兴趣,培养职业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和态度。第2 各部分的目标及内容甲农耕 1.目标通过食用作物的种(?),使学生科学地理解作物种植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合理地从事农业的态度。 2.内容 (1)我国食用作物的种植和经营 (2)食用作物种植的特性①环境和生长②品种 (3)食用作物的种植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是一个贫困山区县,虽然该县具有一定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仍存在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且水质差等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农业经济发展上,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资源,致使产业结构落后,在整个区域生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很不谐调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形成.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偏关县生态改良、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的传播往往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清代以来玉米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引种与传播,除推动当地作物结构与经济类型产生变迁,还为日常食物获取提供了新的来源,缓解了人们对于其他粮食作物的补给依赖。随着社会生活中剩余产品的累积,玉米更被作为农业特产投入到市场交换当中,互通有无的经济联系发展成为族际交往中的和谐部分,促进了彝汉两族在饮食生活、社会生产方面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为保持昆明烤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昆明地区2009~2013年烤烟种植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5 a当地烤烟种植区域、种烟收益及烟叶等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当前烤烟生产发展形势,提出烤烟生产应加快向质量效益型和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思路,并从基本烟田建设、特色品种种植、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种植经济作物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果树是我区的优势产业 ,由于种植常规品种 ,品种单一 ,成熟期集中 ,一般在 10 -11月 ,造成果品大量积压 ,产品价格低 ,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因此 ,合理调整果树种植品种 ,选用不同的早熟、中熟、晚熟品种配套 ,充分利用苹果成熟期上的时间差 ,选用特早熟品种 ,占领市场 ,以提高种植果树的经济效益。为此 ,我们从山东青岛 ,引进早熟苹果品种“巨森” ,进行了适应性观察和栽培技术研究。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1999-2 0 0 1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果树示范园中进行。供试…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安庆地区果树类型,筛选适宜本地区的优质树莓品种,本文对2015年以来引进的10个树莓品种开展引种栽培试验,并调查分析其适应性、物候期、生物学性状、果实品质和经济性状等.结果显示:L39、秋萍、黄树莓优系和町康4个品种最适宜在安庆地区栽培推广.因安庆地区的梅雨和高温气候特点,需配以完善的防雨遮阳及排灌溉保护设施,以保障树莓在本地区的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情况:我校地处农村,是一个经济作物区。农业生产以种植棉花为主。由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其他作物如蚕豆、小麦、玉米、油菜、紅薯等均宜种植,产量也不少。对这些作物的种植群众早有习慣,并已积累了不少的經驗。特别是解放后,由于党的正确領导和重視、合作化的优越性以及在农技站和国营农场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下,推广了不少的科学耕作方法和先进經驗,因而生产大大增加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去年全国和本省的农业发展綱要(修正草案)公布后,社員們积极响应党提出的組織今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号召,劳动热情更加高漲。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以来,美洲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辣椒、烟草等品种相继传人我国,其影响重大深远。笔者从中外食事交流史的视域展开,通过文献考订讨论了番薯与古甘薯、番薯传人中国的时间、途径及在黑龙江地区的引种栽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歆 《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61-262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涉农高职生态环境课程肩负的责任愈加重要。生态环境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其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素质与技能的培养目标,本文从生态环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为生态环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以期将生态意识内化为涉农高职学生的能力和品格,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