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传统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方法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制得。虽然硫酸亚铁是新制的 ,但是由于溶液中或多或少还是溶解了部分的氧气 ,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 ,不断有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 ,所以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甚至还来不及观察到有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只看到了氢氧化铁与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 :一些暗绿色的絮状沉淀。2 实验原理分析要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并使氢氧化亚铁沉淀能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传统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方法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制得。虽然硫酸亚铁是新制的,但是由于溶液中或多或少还是溶解了部分的氧气,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不断有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所以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甚至还来不及观察到有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因为,沉淀在生成过程中,还没有凝聚起来就已经被氧化了,所以根本看不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只看到了被氧化了的氢氧化亚铁与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一些暗绿色的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3.
按教材实验,通过溶液反应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往往由白色逐步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为能合理解释该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究及改进.结果表明:用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溶液中亚铁离子而显示灰绿色.采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亚铁(使溶液中没有过量Fe2+)和水浴加热(促使过量Fe2+水解)的方法,使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是白色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4.
唐悦 《化学教学》2010,(5):14-15
传统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方法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虽然硫酸亚铁是新制的,氢氧化钠就算是沸腾的,但是由于溶液中或多或少还是溶解了部分氧气,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不断会有氧气溶解到溶液中,所以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甚至观察不到有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相似文献   

5.
按照高中化学教材对氢氧化亚铁的制取过程和方法,往往看不到白色智状沉淀,只看到氢氧化锹与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和物,灰绿色的絮状沉淀。其关键在于没有充分减少溶液氧气含量。因此文章对此一问题阐述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 :现行教材中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完成的 .尽管硫酸亚铁是新制的且实际操作中还将胶头滴管的尖端插入反应液面下 ,但是溶液中有溶解氧 ,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 ,不断有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 ,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所以 ,在实验过程中很难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的生成 ,而只看到了被氧化了的氢氧化亚铁与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 :一些暗绿色的絮状沉淀 .思路探究 :要制得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白色氢氧化亚…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亚铁是絮状白色不溶性碱,用可溶性亚铁盐跟可溶性碱作用而制得。即:Fe2++2OH-=Fe(OH)2↓由于氢氧化亚铁极易被空气所氧化而生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按化学课本第二册实验31的要求进行实验,开始就看不到白色絮状沉淀,实验效果欠佳。我将此实验作了改进并得到了较理想的实验效果。在大试管里加入适量的还原铁粉(量不能多),再加入刚煮沸过冷却后的6ml硫酸溶液,微微加热,待反应2~3分钟后,投入1~2粒固体氢氧化钠,随着氢氧化钠的溶解,便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此时,因还原铁粉和稀硫酸在…  相似文献   

8.
现行教材中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完成的.尽管硫酸亚铁是新制的且实际操作中还将胶头滴管的尖端插入反应液面下,但是溶液中有溶解氧,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不断有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很难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的生成,而只看到了被氧化了的氢氧化亚铁与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一些暗绿色的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9.
以硫酸亚铁溶液的配制方法、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因素采用单指标的正交试验法来探讨氢氧化亚铁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表明,仅硫酸亚铁溶液的配制方法对氢氧化亚铁沉淀白色持续时间长短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氢氧化亚铁是絮状的白色沉淀。Fe~(2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从电极电势来看:  相似文献   

11.
一堂高二化学课,实验制取氢氧化亚铁。学生按照教材要求,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盛有FeSO4溶液试管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期待着白色絮状的Fe(OH)2沉淀生成,结果生成的是红褐色Fe(OH)3沉淀,12个实验小组无一例外。学生们面面相觑,将疑惑的目光投向老师。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氢氧化亚铁,往往产生的沉淀物只有瞬间白色,很快转变灰绿色,这是因为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使氢氧化亚铁保持白色絮状沉淀而不被氧化呢?我们通过反复多次实验,得到了以下几种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课本(下册)[实验5—1]氢氧化亚铁的生成及氧化的实验,如果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去做,很难观察到氢氧化亚铁沉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实验做了改进,结果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可保持很长时间,而且在做以后的氧化实验时效果也很好.一、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1.苯.2.5%NaOH溶液 3.铁夹,4.具支试管,5.苯,6.2一5%FeSO_4溶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氢氧化亚铁制备过程产生的白色沉淀都不是纯白色及其很快转化为淡淡的灰绿色、灰绿色物质的组成以及呈色机理等疑难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氢氧化亚铁歧化反应、由氢氧化亚铁歧化反应引起的Schikorr反应以及溶液中溶解的微量氧是影响上述疑难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氢氧化亚铁制备过程产生的白色沉淀都不是纯白色及其很快转化...  相似文献   

15.
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的改进湖北省荆州市弥市中学(434100)杨家清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二册第39页[实验31]制Fe(OH)2时,很难观察到一种白色絮状沉淀,往往沉淀一生成即呈灰绿色。为此,我们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欲制得氢氧化亚铁白色絮...  相似文献   

16.
原理探讨:不少教师对此实验进行过改进,主要方法可归纳为:通过加热除溶液中的溶解氧气;通过加入有机溶剂(如苯)使溶液表面跟空气隔离。实际上还应考虑到Fe~(2 )的溶液显绿色,对白色沉淀Fe(OH)_2的观察有一定干扰作用,更重要的是应考虑到氢氧化亚铁只有碱性(大连工学院编《无机化学》),氢氧化铁(新沉淀出来的)能溶于强碱溶液(无机化学编写组《无机化学》),Fe~(2 )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较弱,这就决定了制备的Fe~(2 )溶液必须显酸性,可以避免Fe~(2 )的氧化。沉淀Fe(OH)_2时溶液的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的提出 氢氧化亚铁制备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实验,往盛有少量 FeSO4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N aO H溶液,通常只看到有大量浅绿色沉淀生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看到试管中浅绿色悬浊液上方液面交界处有一圈红褐色,原因是白色的 Fe (O H )2 会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得到Fe ...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教材必修1P60(实验3-9)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按课本上的操作是难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只能看到先有灰绿色然后变成红褐色。查阅资料有一些改进措施:(1)加有机物隔绝空气;(2)煮沸赶走氧气;(3)滴管伸入液面以下,避免与氧气接触;(4)加入铁粉防氧化(但有黑色铁粉的干扰);(5)制备氢气制造还原性环境,防止Fe2+被氧化。结合以上五点改进,整合后仍未看到良好效果。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方案改进。  相似文献   

19.
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氢氧化亚铁 :FeSO4 +2NaOH=Fe(OH)2 ↓ +Na2SO4制得的氢氧化亚铁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它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 :4Fe(OH) 2+O2+2H2O=4Fe(OH)3。因此 ,采用教科书上叙述的实验方法几乎看不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只能看到沉淀由灰绿色逐渐变为墨绿色 ,最终变为红褐色。这对教学中验证Fe(OH) 2 是白色沉淀带来困难 ,使学生疑惑不解 ,达不到实验效果。为了得到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 ,必须防止其氧化。为此 ,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1 …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难于明显观察到其白色絮状且更难较长时间保存等问题,对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装置进行了改进与设计。利用医用输液器和注射器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氢氧化亚铁。改进后的实验具有材料环保易得、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实验快速、氢氧化亚铁保存长久等优点,非常适合课堂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