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切入点,适合一线教师,能规范教师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学习与交流,对于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教研工作者应把握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课题申报指引策略、实践过程指导策略、评价验收策略,帮助教师实现"实践性知识"建构的优化,进而构建一种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今,教师实践性知识日益成为教师教育理论界关注的一个新领域。教师的日常工作除了要依靠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有"实践性知识"来支撑。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形式,不仅为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诉求提供了有力依据,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新手教师来说,迫切需要生成实践性知识,而特岗教师作为新手教师队伍中一个新鲜的特殊群体,对其实践性知识生成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新手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准,浅谈自身体验,旨在为新手教师队伍中这只特殊的群体探索构建和提升特岗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策略,从而增强特岗教师实践理性,推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有效地实现特岗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并贯穿于教师教学全部过程之中,它不仅是教师习得知识的融合,而且还是教师在教学实际工作情境中,通过外在学习与教学反思而重新构建与形成的个人所具有的一种新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结构分为显性实践性知识与隐性实践性知识,积极生成显性实践性知识、持续有效地培育隐性实践性知识、加强教学共同体的建设是构建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师实践性知识侧重强调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具有教师个人特点的缄默知识.关注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不仅有利于新手教师的迅速成长,也能充分体现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诉求.本文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再认入手,以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为切入点,结合新手教师的成长特点,尝试从课堂观察、师生与师师问交往、个人生活方面提出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是教师知识的一部分,它具有个体化、情景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其中,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是养成实践性智慧的基础;实践反思是生成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基本途径;交流合作与智慧共享是获得实践性智慧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具有情景性、实践性、个体性、缄默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和检验的过程。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知识基础,实践反思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推动力,对话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替代父母关系"则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情感基础。教师实践智慧不仅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文章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和生成机制入手,采用叙事探究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小陈老师与"糟糕班"之间的故事来探索处于教学最初阶段的新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如何建构与重构的。  相似文献   

8.
梁莉 《文教资料》2007,(32):69-71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近20年来教师知识研究中的一个独特课题,受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教育理论界开始逐渐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和领会等方式获得的、与教学情境密切联系的、逐渐建构起来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套理论系统和经验认识。它具有潜隐性、反思性、情境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反思学习"和"教师培训模式"的更新是教师建构其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性知识及其结构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专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引导新教师积极进行自我生活史分析、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实效的培训和引领是帮助新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存在着一种比较鲜明的“实践性”偏狭,即研究者倾向于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解为一种教师仅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知识,似乎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生成和发展其实践性知识的唯一来源。这使得教师实践性知识逐渐远离教育理论知识,两种知识之间产生了一种相互独立的假象。实践性只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根本性,实践性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教育理论知识参与教师识别和分析问题情境的过程、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起价值导向作用,深化教师反思的活动,是教师交流拓展的媒介。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知识是职前教师"学会为师"的知识基础。催生与丰富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其顺利入职,是职前教师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为:构建"U-S"共同体,搭建专业对话场、影子学习场、行动研究场,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互通与联动,有效促进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与创生,从而缩短其入职适应期,并为其职后的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师知识是一个持续不断地生成和成长的过程。入职前教师形成的"前科学"知识和"生存"知识是教师知识成长的最初阶段,职后生成的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部分。通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等方式可彰显和升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智慧生成的基础和催化剂。具有个人实践性、情境建构性、生成反思性和缄默整合性等特性,是推动教育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走向和谐统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并实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的必然诉求。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需要教师注重日常积累,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以教育叙事研究为挖掘载体,最终实现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动态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相对的,是动态发展的;人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人与知识形成了动态发展关系.这些观点揭示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对性和动态发展性特征,进一步说明师范生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构建利于师范生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实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活动蕴含着幼儿园教师的活动领域、教育情境、教育对象、教师自我以及教育本质等实践性知识的载体。运用TBAS与S-T分析系统,对幼儿园新手、熟手、专家教师的活动实录进行视频分析,结合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深入反思,探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与生成路径。结果显示:幼儿园新手、熟手与专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分别以形式变化、教材认知、儿童发展为价值取向。其生成路径的关键环节——行动反思水平有很大差异。新手教师是"形式"为重的机械照搬,熟手教师属于"生产"式的技术之思,专家教师凸显"批判"式的实践之思。通过个体和实践共同体持续反观实践,使新手教师理论知识实践化与内化、熟手教师实践知识理论化、专家教师理论与实践知识共生,是不同阶段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教师实践性知识陆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效开发并利用以教师个人信念、观点、经验、技巧、技能等为主的实践性知识,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文章从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管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特点出发,建设网上虚拟学习社区,构建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模型,并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行动研究。实践证明,从知识及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遵循虚拟学习社区的活动规律,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开展有效的虚拟学习社区活动,不仅会激发教师学习实践性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可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挖掘、生成、共享、增值、传播等。  相似文献   

17.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的核心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对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对新入职教师的意义以及新入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并根据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着重探究了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以及提高新入职教师的反思能力,积极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两条途径来促进其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充分发挥师徒结对在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中的作用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采取质化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取向,对这一焦点问题进行了考察.个案显示,受惠于"多对多"师徒结对这一媒介,将新手教师所遭遇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通过师徒共同体一起探索,逐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了追求契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管理的实践性知识.基于研究可知,实践性知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不断建构、不断应用和不断改进而动态生成的.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样态;师徒结对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重要途径,"多对多"师徒结对作为师徒结对的创新形式,不但给新手教师提供了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尤其是非正式的交流与沟通机会,还天然具备了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机制,在很多方面更有助于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对多"师徒结对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尤为需要统筹"多对多"师徒结对中师傅之间的指导节奏,并关照"多对多"师徒结对中不同新手教师特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邹逸在《教师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观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人性,其知识主体与认识方式都指向教师自身。因此,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必然只能依靠教师个人,但是,"个体本位"取向的生成发展路径存在囿于个人经验而封闭固守的风险,从而陷入以己为师的泥潭。观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公共性,意味着其存在可外显化、可传递共享、可重复检  相似文献   

20.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个体基于日常教育生活形成的为个体所享有的认识成果,是教师创造力的体现。教师实践性知识因其日常教育生活的批判性及默会知识形态的批判性而具有批判性。在批判基础之上,教师实践性知识通过唤醒教师的个人理论意识,培养教师的公共理论自觉而生成。在"批判—生成"的交互过程中,教师能够重视实践性知识,成为反思实践者,实现其专业发展与自主成长,从而有助于开展教师教育研究,赋予教育变革以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