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资助认定精准性较差、育人功能不突出等困难和问题地分析,从细化认定工作,突出教育导向,创新育人模式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旨在将经济扶贫与精神扶智相结合,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中出现了认定对象不精准、育人功能不突出、育人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大、队伍合力不强等问题。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完善资助认定机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丰富资助育人形式、增强宣传力度、提高资助育人队伍合力能力等对策提升资助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面向“后脱贫时代”,高校资助应当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贫困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针对高校资助多存在重物质保障轻育人的问题,从发展型资助视角,将育人理念融入贫困生认定过程,把受助学生的义务工作考核、学业成绩及在校行为表现作为后续学年困难认定的主要指标,实现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提高贫困生认定精准度,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问题,使其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并不乐观,其资助理念、资助认定、资助对象教育方面均存在问题。对此,应通过转变资助育人理念、建设资助育人机制和丰富资助育人活动等路径,全面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理论和政策依据,针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认定机制不够健全、重物质脱贫、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主要问题,探讨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资助育人精准化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保障。分析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在资助育人精准化方面,制定完善资助育人制度;规范资助对象的认定方式;重视精神层面育人;加强"造血式"能力的培养;开发资助育人网站及资助管理系统等对策,以切实提高精准资助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新的时代要求,但目前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诸多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使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成效没有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助对象识别认定不到位、资助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资助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资助帮扶在心理和思想层面缺位。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更精准更科学的贫困生认定体系有待完善,资助工作人员管理力量和专业化水平有限,资助育人的实效性需要切实有效增强等。地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成效提升的路径:利用大数据推进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对象精准认定,全面统筹规划保障地方高校资助力度和资助方式精准,加快信息化建设确保地方高校资助管理精准,完善资助育人体系推动地方高校资助育人精准,积极构建科学的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机制。  相似文献   

8.
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是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性的基础,本研究以2018年秋季学期—2021年春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分析手段,结合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实际,探析精准资助的工作方法,力求提高资助育人的工作实效。具体从特殊保护群体、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父母背景情况、遭受意外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详细切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进行精准分析,剖析不同困难等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成因,同时研究对应困难等级学生的资助育人方法,并提出面向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前、中、后期的资助育人实效措施,为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加强发展性资助育人工作研究,既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资助理念相对落后、认定方式不够科学、学生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等。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集经济资助、心理脱贫、能力需求于一体,立足于受助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增强受助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资助育人体系。通过转变资助育人理念、构建精准认定管理机制,突出情境化心理脱贫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高校受助学生物质上帮助、精神上激励、能力上锻炼、实践中培养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等核心问题。资助育人实践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认定、合理资助、学生全面培养等环节。系统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的互动,把好资助源头奠定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基础,实施分层资助推进国家资助政策科学落实,打造育人体系实施"三全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完善评价体系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成效落实的对策,以期提高认定精准性与资助育人针对性,提高资助育人成效,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贫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线脱贫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对策。不断推进助困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在反思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完善与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3.
贫困生的认定是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础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在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当前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贫困生认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大学生资助政策理念、资助方法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异同,指出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混合资助模式的运行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资助人数多、资助经费数量大和资助管理不规范等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Net平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以校园网建设为基础,采用B/S体系结构,以.NET技术为平台,SQL为数据库服务器,ADO.NET为数据库访问技术组织实施.构建了用户登录、系统管理、贫困生认定、贫困生资助、数据和报表管理等5个功能模块,通过软件设计实现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起"奖、贷、助、补、免"及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一些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信心与勇气。然而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如平均主义、假冒贫困、新贫富差距、等靠要思想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细化量化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加大奖励品学兼优贫困生;强化诚信道德教育;扩大有偿资助面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主招生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生源的地域、年龄、职业等构成都发生了变化,现有高职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已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应结合生源多元化的特点,从贫困学生的认定、地方政府的参与、资助工作方法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完善现有高职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受贫富差距、能力差距、就业压力等多因素困扰,进入高职院校的部分非城镇籍学生出现了心理焦虑的现象。帮助非城镇籍学生克服心理焦虑是每位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可通过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辅导、完善助学体系及以提高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度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非城镇籍学生的心理干预,化解非城镇籍学生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即对贫困生有条件的激励性资助,秉承公平、正义、人本的宗旨。公平侧重对贫困生的外部帮扶,正义强调发挥贫困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于贫困生发展的人本要求。以发展为激励条件的贫困生资助兼具慈善性和教育性,体现救济与促进贫困生发展相结合的资助原则,要求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权利和以发展回馈资助的责任对等,要求学校实行受助贫困生发展考核和分类管理。实施保障与激励相融通的资助策略,采用以"贫困"谋资助到以资助谋发展再到以发展谋资助的实施方式,确保高校贫困生通过接受资助既能脱贫更能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相比有一些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自我认知上的自卑、孤僻和自我封闭、抑郁、焦虑、对家人的歉疚感等等。高校要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完善多方位的资助体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开展正确的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