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乡土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对接中,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对1960-1990年代的中国乡土进行了颇具现代内涵深度的审视。在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里,乡土是丰富的社会历史存在。他是要从乡土审视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同时又是从时代沧桑中发掘乡土的"常"与"变"。通过对乡土的多重性观照,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块更加真实、鲜活然而也伴随着深重现实苦难的中国乡村大地。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乡村生活经历给阎连科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他的小说始终关注乡土生活,近乎是以一种血淋淋的方式将农村人在苦难中生存、在绝望挣扎的情境呈现出来。他笔下的乡村世界,诡谲真实,触目惊心。本文主要从乡村风俗与抗争意志两个方面来探索阎连科作品中的乡土世界,以理性的眼光去探求生活于其中的农民的生存处境与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近年热播的东北农村题材优秀电视剧中的新农民形象,进而探讨了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认为这些农民身处社会变革的大潮中,身上所具有的不同于以往的精神和特质,更能反映当下农民真实的生活心态及新农村建设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田间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乡土诗人。田间是以写乡土诗而登上诗坛的。他一步入诗坛就注视着他的家乡扬子江两岸荒芜的乡村和贫苦的农民,成为左翼诗坛上一位最年轻的歌手。纵观田间漫长的创作生涯,他是20世纪诗坛上同中国农民生活时间最长,生活或走访地区最广,创作以农民、乡村、土地为主题作品最多的诗人,他创作了中国20世纪文人创作的最长的表现乡土、表现农民命运的叙事史诗《赶车传》。田间的诗作不仅表现了乡俗民情,而且反映了20世纪中国农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田间是一位热情澎湃的歌者,是一位不倦地进行诗歌艺术探索和辛勤革新的诗人。田间对民歌是情有独钟的,他在学习民歌、吸收外国诗歌的特点和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己,追求着一种农民喜闻乐见的诗体形式和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小二黑结婚》问世为标志,中国文坛上又出现了一颗新星,这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作家”的赵树理。这位来自农民,始终不脱离农民,热爱并深刻了解农民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农民问题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真实感人的农民形象,描绘了不同时期色彩丰富的农村生活画卷。他的作品流传广  相似文献   

6.
张洪侠 《文教资料》2008,(28):161-163
周克芹,当代著名作家.以一部长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荣膺首届茅盾文学奖,从此蜚声文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作家笔耕不辍,创作出了一批描写乡土、书写变革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农民农村30年中所经历的发展与变化,体现了对中国农民生活与农村问题的极大热情与关注.本文试从乡土性与时代性两方面入手,讨论周克芹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上是独具特色的。其特有的美学风格散发着质朴、自然、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家将他那写作之根,深植于广大农民这一沃土之中,其审美情感与农民的喜怒哀乐、性情、秉性、爱好水乳交融,这是他的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曾丽洁 《文教资料》2008,(15):16-18
赵树理是个站在农民当中写农民的作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长期的农村生活经验,使他的创作客观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真实画卷.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上是独具特色的。其特有的美学风格散发着质朴、清新、自然、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家将其写作之根深植于广大农民这一沃土之中,其审美情感与农民的喜怒哀乐、性情、秉性、爱好水乳交融,这是他的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 有些人认为当代乡土文学是社会的一根敏感神经。作为近年来最有成就的乡土文学作家,高晓声和贾干凹在他们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中,的确深刻而真实地揭示出了中国当代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民的精神实质,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他们在观照、把握当代农民形象时,既有以相同为基础的不同,又有超越不同后的相同。  相似文献   

11.
申跃中的创作命运中因袭着一代乡土作家的优势和劣势.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入骨入髓的生命体验给申跃中的农村题材小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他得以在属于他自己的那个艺术领域里耕耘收获.然而,农民歌手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局限也给他的创作之路留下了某些缺憾.  相似文献   

12.
乡土小说是从民间取材的一类文学作品,因此,其间处处透漏着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台静农的短篇小说集《地之子》是乡土小说的杰出代表。他忠实地从乡间取材,在小说中表现出对农民的深沉关怀,并形成了自己浓郁悲愤的风格,堪称坚实沉着的大地之子。它在研读《地之子》的基础上,通过展示典型的民俗风情,解读民俗风情的成因,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探讨了他们不屈的人性,赞扬了其崇高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3.
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作《浣溪沙》农村组词五首,以妙笔巧言描绘了乡村农家生趣盎然的生活百态。这组农村词以乡村生活入词,在词作中具有开拓意义,丰富了词的创作题材,增添了诗词作品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词中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徐州地区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乡土人情,带有鲜明的徐州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和农民是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农村人口众多和长期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镜子。我国现实主义的作家大都在他的作品里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农民的典型形象和展现出农村生活的动人画面——这并不单纯取决于作家的主观意志,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和时代的命意使然。早在三千年前问世的《诗经》,就有不少描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动人篇章。至于近代和现代的文学作品,就更多了。虽如是,但却从来没有一个作家和一部作品,在熟悉、探索和描写农民的思想和生活方面,达到鲁迅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海子的诗歌蕴藏着真挚而坦诚的情感,源于他所接受的淳朴的父母之爱和农村乡土环境的教育。海子把自己的生命艺术化为了诗歌,诗歌又承载了海子的理想和信念,他那丰富的诗歌主题和内涵是他个体生命和诗歌艺术的互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代文学中,赵树理的创作独树一帜。在全国解放后,满享盛誉的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根据地,并以与农民“共事”的方式熟悉农村生活。对中国农村与中国农民的真切了解,使赵树理在我们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风雨雨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冷静的头脑,严谨地按照着革命的现实主义原则进行创作。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记录了我国农村解放后实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在众多反映农村生活的同类作品中,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这些创作的深刻含意,将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被人们越来越深入的体会到。赵树理的创作,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农村生活画面,塑造了各种类型的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而且对不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把一批山西的著名作家如马烽、西戎、孙谦等人的创作称为赵树理创作流派,即是一例。但是,这样一位为我国当代文学的成长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并为中国文学在国际上赢得声誉的作家,却经历了一番坎坷不平的遭遇。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从五十年代末期的《锻炼锻炼》开始,就出现了尖锐的分歧;林彪、“四人帮”推行“文艺黑线专政”论时,赵树理的作品更被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暴露文学”;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形态上看 ,“乡土”向“农村”的蜕变源于“他者”的进入 ,它包含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涵 ,从不同侧面不断瓦解着乡土世界原有的自在性、自然性和完整性。“他者”进入的冲击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中 ,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对血缘人伦的覆盖 ;而在新时期反映农村经济改革的小说中则主要表现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给人们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波动 ,往往体现为一种乡土性的苦闷、焦虑和失落。  相似文献   

18.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是幼儿园乡土课程开发的源泉。农村幼儿园应建构适宜幼儿发展的乡土课程模式,可采取以下策略:确立发展性乡土课程目标,筛选生活化乡土课程内容,拓宽多样化乡土课程实施途径,注重过程性乡土课程评价,逐步完善幼儿园乡土课程,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位实力作家,有着清醒的民间乡土意识,一直关注着底层民间人民的生存状况。阎连科在创作中饱含着对底层人民强烈而又热切的情感,创作了一系列呈现民间乡土情景的作品。在世界现代化的洪流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他的目光仍紧紧追随着民间的乡土生活,在他的笔下以他从容的想象力展现了民间生活中的无奈与痛楚,以及民间蓬勃的生命力和人们坚守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