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加法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以及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十位满10向百位进1)。这些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所以这既是笔算加法的重点又是难点。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45页。【教学背景】《回收废电池》主要内容为三位数笔算加法,学生已经有计算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在这节课学习三位数进位加法所接触到的新知识只是计算数位的增加,应该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我们进行了三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前测,表现出的情况是:全部学生都能将数位对齐,但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进位,或是忘了加进位1。  相似文献   

3.
笔者详细地阅读了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套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发现在他们的教材中,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或顺序与我国有所不同。现比较如下: 1.加法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小学是四年制的。笔算加法在三年级出现,最初的笔算加法题是三位数加上三位数不进位加法。我国现行教材中,笔算加法的起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块内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P97页———《20以内进位加法》。教材简析:教材依据在十进制的数学体系中,20以内进位加法一共有36题,它们的进位原理相同———满十进一,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教材进行了创新编排:把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在一节课上同时呈现。以“通则通法”统领这些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先借助形象,研究9加几,得出计算的基本方法———“凑十法”。再迁移算理,学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样的编排不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计算方法,节省教学…  相似文献   

5.
“不连续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及评析设计者:碾子山华安工业公司第一小学校焦广华评析者: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崔士杰教学内容:不连续的进位加法。(“三算”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出生B的.体里个体一个堂搞望首和往前加注的法则,能正确地计算万以内进位加...  相似文献   

6.
一、课例回放 课例一:<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二年级(下册) 这是一节随堂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教师.课上,教者借助教材主题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到图书室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书室老师统计的各班借书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而选择其中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积极性很高.  相似文献   

7.
1.说课内容:“8加几”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第86至87页的内容。2.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8加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后继续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凑十法”,同时为后面学习“7加几,6加几”打下良好基础。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概念和不进位加法的继续,是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得以顺利进行的理论依据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任何两个多位数、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相加,都是20以内的加法。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加与减(一)》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三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三位数的退位减。对于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由于有了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以及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比较容易口算出结果。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继续建立数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以及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三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是这部分知识的难点,是在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数…  相似文献   

9.
犤教学内容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犤教材简析犦这部分教材教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是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试一试”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探索交流的空间。“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犤教学目标犦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以及二、三位数的珠算加、减法,口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谈谈备课的一些设想: 一、切实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1.继承现行教材优点,科学安排教学顺序。新教材在编写时能注意继承现行教材中一些较好的做法,如万以内笔算加、减法分开编排,先出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后出现进位加(退位减),对后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学校一青年教师执教了一节计算课"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在听了试教课后,特级教师卞惠石对其中的一个细节——主题情境图的使用,提出了改进意见,让笔者很受启发。一、背景导读"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1000以内不进位加法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细心研读教材,会发现在教学"三位数  相似文献   

12.
9加几     
本节教学内容为9加几(教材第78~80页例1~4),第1课时,新授课。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的加减法。“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亦即“凑10法”的入门课。在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启迪思维、领悟为什么要“凑10”,怎样“凑10”,发现基本规律,逐步形成技能。起步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上了一节《三位数加二、三位数的进位加》,课堂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甚至很糟糕。细细回想,目标明确的一节课到底是被什么影响了?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把数学课上得简单明了,直到听了周立群老师的讲座,顿感豁然开朗。下面我以《三位数加二、三位数的进位加》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学校一青年教师执教了一节计算课“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在听了试教课后,特级教师卞惠石对其中的一个细节——主题情境图的使用,提出了改进意见,让笔者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通用教材第三册,第77页,例1和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进位加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16.
一、课例回放课例一:《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二年级(下册)这是一节随堂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教师。课上,教者借助教材主题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到图书室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图书室老师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材第66页例1)是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打好基础。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五册第6~7页例1、例2及“做一做”内容,练习二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算理和算法。2.学会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法则。  相似文献   

19.
<正>“9加几”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看,“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整数加法教学的重要节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其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续和发展,又是进一步学习两、三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而“9加几”又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的第一课时,其地位和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教学只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始终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才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索,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调研的缘由 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之后,大部分学生可以用竖式正确计算出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口算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有关“速算与巧算”内容的计算课。主要讲了一种简便计算的方法——凑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