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共享在其中居于核心位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归宿与属性。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对人本体的彰显,具有丰富的人学意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从人的存在、本质与发展等层面,对人作了科学规定。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生动彰显,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水平,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才资源和智力开发程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学理念和丰富的人学思想,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中:体现在注重发展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体现在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江泽民是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水平,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才资源和智力开发程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学理念和丰富的人学思想,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中;体现在注重发展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体现在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江泽民是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水平,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才资源和智力开发程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学理念和丰富的人学思想,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中;体现在注重发展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体现在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江泽民是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冲突的分析与反思,进一步阐述了科学与人学的互补关系及二者合璧的必要与可能。通过科学与人学之合璧,从而促进科学与人在现代的共同进步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融合、人心平衡、人的自身复归等。  相似文献   

7.
人学问题贯穿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全过程,只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不同。它大致经历了古代的理性人学,中世纪的宗教人学,艺复兴至近代的理性人学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后现代西方人学则向非理性、个性方面发展,马克思人学转向社会性、实践性方面发展,使人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把人作为主体,以完整的人及其本质、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自觉地实现向人学的转向。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学术根据和现实基础,是对哲学、人的科学和当代实践发展趋势自觉反映的必然结果。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紧相伴随,当代中国的人学比较集中地研究了一系列关科中国发展方向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的重要问题,主要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主体性、人的能力建设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全面发展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推进着中国现代化的建设。重视和加强人学研究,可以促使人们特别中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行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制度创新、文化建设和组织管理中体现对人的关怀,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实行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人类的一切进步文化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创造性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又以人为研究目的的科学。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和变革,人学成为人类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是由人所从事、又是为了人的事业,离不开人学思想的规范。现代人学观的核心是:  相似文献   

12.
1976年"文革"结束以来,中国教育学事实上所走过的是一个教育人学的历程。从政治"神学"到科学的转换;从"人学"的呼唤到复苏;继而再到教育学作为科学-人学的大发展,中国教育学的人学历程渐次明析。21世纪,中国教育学的人学特色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的前提下,将会走向更加综合化、跨学科化的丰富多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趋势,是对现实发展情势和面临问题的积极应对与理性选择,是对科学发展观所倡导和追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目标的体现、深化与拓展。它坚持"科学发展"的发展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内涵;坚持"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彰显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道德情怀;坚持"构建和谐"的发展向度,维护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终极目标。因此,具有丰富的人本意蕴和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人学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根本依据,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人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容;邓小平人学思想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的鲜明特征,内蕴着马克思的人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学探要     
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人学首先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并将人纳入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与宇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之中。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现的确立,将会使人走上真正彻底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时代对“人”的理解和要求,江泽民同志的人学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用与时俱进的思想诠释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观”,是理解时代“人”的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林丽桃 《现代语文》2009,(4):144-145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北京人学中文系、北京人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编写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系列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产物。存这些教科书中贯彻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了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传统人生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之间存在诸多关联域,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建构的理论资源。传统人生美学的"天人合一"观有利于促成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和之美"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所追求的和谐主体建构具有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强调情理和谐、内外兼修等方面;老庄"有无相生"观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实现有机统合。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6,(3):33-38
邓小平人学思想内在蕴涵丰富,其价值诉求的三个维度展现为丰富的实践、深刻的理论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积极启示。投身于实践的时代与发展需求是邓小平人学思想价值诉求的现实与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邓小平人学思想价值诉求的历史与理论渊源,人的多重解放等是邓小平人学思想价值诉求的发展空间。对于今天"四个全面"战略实施进程中"人的发展"的导向和运思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人学问题历来是中西方哲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从总体上看,西方人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于人学的研究是沿着精神主体性、抽象人性论和理性主义的方向演化的。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西方人学沿着人格主义、生命直觉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则是沿着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与现代西方人学完全不同的两个发展流向。我们评介现代西方人学,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正确地理解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人生的评价和意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从而创立科学的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