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读自悟师 :《荷花》这篇课文那么美 ,咱们一句一句地读觉得不过瘾 ,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 ,找出你觉得美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师 :好 ,咱们来交流。交流方法 :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 ,再说说它美在哪儿 ?能讲出理由更好。生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觉得“小莲蓬”很美。它从雪白的花瓣中露出来 ,黄黄的 ,嫩嫩的 ,真好看。你们瞧—— (指点银幕图 )。师 :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生 :我觉得“有的还是花骨朵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很美。从“花骨朵…  相似文献   

2.
例一: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绿洲”指什么?生:沙漠中为什么会有绿洲呢?生:绿洲美吗?……师:问题就提到这儿,提得非常好。老师现在检查你们生字的预习情况。(接下来教师沿着教案一步一步地教)例二:人教版第八册《太阳》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吗?生:太阳有多大?生:太阳离我们有多远?生:太阳的温度有多高?生: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板书。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读一读书。(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在教师近乎标准的答案下,学生们相互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和实践呢?先来看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师生对话:眼例一演四年级《雨中》教学片段师:苹果滚了一地,这时姑娘最希望什么?生:汽车能停下来……有人帮她……师:来帮姑娘———生:捡苹果。师:但是,姑娘———生:担心了。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皱起了眉头。师:她是怎么想的?生:他们捡了苹果会跑走的……师:这段话该怎么读呢?生:读得快一点、轻一点……眼…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精读赏析课文,入境明理动情1.抓场面,读中入境师: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得生动形象,最让你感动?该怎样朗读呢?生:我觉得第七节描写得形象生动。“震荡可怕极了……轮船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应该读出撞船时的紧张、危急和混乱惊慌的语气。师: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大家听后评价。生:没有读出惊慌混乱的语气,读的节奏要快些。生:他读得很好。我觉得我读得表现力还要强些。师:那就让我们欣赏吧。(学生读得入情入境)2.抓对话,读中明理生:我觉得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最生动。师:最让你感动的是…  相似文献   

5.
[案例] 师:请同学们自由结伴,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读了对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  相似文献   

6.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7.
教例: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赠汪伦》(生理解诗意后)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深厚的友谊,我们怎样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生自由朗读体会)生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这水深吗?大概只有150尺?(众笑)生B:(读略)师:嗯,水深约有500尺了!生B:(第二次读略)师:还不够深。请大家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范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请大家再读一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生C:(读略,感情稍深)师:很好,水深确有千尺,但情深还不到千尺。生D:(读略,很有感情)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8.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并告诉他你的感受。(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师:想让同学们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齐答:想)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花儿盛开的样子,所以我觉得很美。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小莲蓬”那可爱…  相似文献   

9.
特殊的录像     
周东军 《山东教育》2003,(16):32-32
课案:《第一场雪》在引导学生读讲课文,学生初识雪景之后。师:“大家觉得这‘第一场雪’美不美?”生:“美!”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生:“想!”师:(展示一盘普通的录像带)“看,老师拿来了一盘录像带。”生:(欢呼起来)“噢,看录像了!”师:“我这盘录像带可不是一盘普通的录像带。它只能用心看,不能用眼看。而且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到。请合上眼睛。”教师声情并茂朗诵描写雪前、雪中、雪后的几段话。学生闭眼想像雪景。(读完后,让学生睁开眼。)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我看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生:“我看到了雪后大…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段:(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人有两个宝》时,读完第一第二行后)师:小朋友,我们的双手呢?举起来,想把它画下来吗?老师先画。请小朋友也来画画。(教师示范画手,学生自由画)师:平时,你们的手会干些什么呢?生:我的手会画画。师:你一定画得很漂亮。生:我的手会洗衣服。师:你有一双勤劳的手。生:我的双手能帮老师扫地、擦窗台。师:你的确是个能干的孩子。是的,我们用手画画、洗衣、劳动,为大家服务,这就是“做工”。师:把“做工”藏在句子里头,你还会读吗?(出示“双手会做工”,指导朗读)师:今天呀,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能干。拿出刚才画好…  相似文献   

11.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师:还敢吗?...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这儿真好(学词语略)师:你要想知道“这儿”有多好,有什么办法?生:打开书读一读,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师:读书是个好办法,可以使人聪明,让人明白很多事情,那就打开书读吧。(学生自由读课文)犤评:从课题入手,引入话题。师生间的轻松对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带进文本。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愿望,使学生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犦师:同学们书读得真认真,谁说这儿真好?生:小鸡、小鹿、小象、小猴,它们说这儿真好。师:这么多小动物都说这儿真好,为什么?生l:这儿很漂亮,生2:…  相似文献   

13.
《雪化后变成了什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六”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教学时,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引导的方法不同,所以效果也不一样。教法一师:雪化后变成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生:我同意爸爸的第一个观点。生:我认为爸爸的第二个观点才是正确的。生:我觉得隔壁小孩说的对。师: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生:还是隔壁小孩说得对。师:好!(教师很满意地坚起大拇指)教法二师:雪化后变成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生:我同意爸爸的第一个观点。生:我认为爸爸的第二个观点也是正确的。生:我觉得隔壁小孩说得对…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师:荷花的形象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那么幽雅迷人。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大屏幕出示句子)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我不明白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称作“活的画”?生:我想知道“那画家”究竟是谁?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说“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师:你们提的这几个问题很有价值。这样吧,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生:因为每当有风吹过池塘的时候,荷花就会随风摇摆,好像活的一样,所以把这一池荷…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师:好!今天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课件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响起……学生情不自禁地跟随唱起来)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部动画片的名字?生(争先恐后地):《西游记》。师:对!《西游记》中有一座美丽的山,你知道吗?生(纷纷答):花果山。师:对。想一想,在花果山上会有什么呢?生:小猴子、桃子……(课件出示信息窗1画面,学生表现出惊叹的样子。)师:啊,花果山真美呀!小明和几位同学去花果山游玩,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走进花果山看一看。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评:教师根据小…  相似文献   

16.
万庆 《江西教育》2004,(18):13-14
一、善于激励,营造对话互动的平等性案例:《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生: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虫牙,……”(同学们笑了起来,吓得他不敢读下去了)师:(亲切地说)没关系,你把“蚜虫”读成了“虫牙”再读一遍试试。(生再读,还是读反了,同学们又笑了,他本人也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不说话)(师当时想,怎么第二遍会读错呢?脑子里突然闪现,他妈妈向我请假带他去看医生的事,说他生了虫牙。“虫牙”这个词可…  相似文献   

17.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看到一篇《画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教学设计,感触颇多。【案例1】……(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们听了朗读后想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师:同学们读中有悟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师:出示课件(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能感受一下吗?师:宋涛是怎样画的?(指名读)师:赵小艺又是怎样画风的呢?谁来表演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各抒己见)生:自读喜欢的句、段。生:(评价朗读效果、全班交流)……【透视1】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材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第六册《荷花》。教学内容:《荷花》第二自然段。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个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师:现在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并告诉他你的感受。(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师:想让同学们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齐答:想)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听了人教版三下《燕子》一文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执教的两位教师都设计了辐射全文的核心问题,力图"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问题设计指向不同,导致效果大相径庭。【案例1】师:同学们,读了全文,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生:美。师:燕子美在哪里?生:外形很美。生:飞行的样子很美。生:休息的样子很美。师:是呀,燕子多美呀!那么,燕子究竟美在哪里呢?现在,就让  相似文献   

20.
《苏州园林》教学片段摘记: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部分?并谈谈理由. 生1:我喜欢第5自然段,这一段作者用了拟人和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苏州园林描写得很美. 师:对,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花草映衬的美丽图画.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2:我喜欢第4自然段,这一段写了假山的堆叠,写了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让人觉得真的是“如在画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