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无论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还是从语文考试的角度看,阅读都是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在阅读的两大板块中,现代文阅读较之文言文阅读,其处境更加令人难堪。作为中学的母语教育,老师教不好现代文,学生不爱学现代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平均分多年来处于及格线以下,社会舆论为之愕然,每每把现代文教学和考试作为抨击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忙忙碌碌究竟干了些什么?语文教学、语文考试是不是有病啊!有人曾经向中学生做过调查,问他们喜欢不喜欢现代文,学生坦诚回答:“如果老师不讲,我喜欢;如果不考,我喜欢。”还有学生戏称:“…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就是作文。一提到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无可奈何地说:"我非常耐心地指导了,但是学生就是出不了佳作。"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脑海中没有优美的词句,归根究底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脑海中没有写作的基本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相似文献   

3.
常有老师反映,学校开展阅读的障碍往往在于一些学科教师的误解,这些教师总是把阅读当作语文或外语学科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阅读是一种基本学习能力;他们非常在意学生的答题能力,而把"阅读"当作无足轻重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也没有"阅读",一样学好了数理化,也的确"走遍天下都不怕"——殊不知他这个"都不怕"正是最可怕的东西!这种狭隘的认识误导了很多学生。我在某市做报告,互动阶段,有老师问我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我没计算过,想到一年来写过七八篇书评,于是随口说:"大概七本吧。"没想到后排一位一直伏在桌上瞌睡的30多岁的教师站起来问:"你一年读了七本书,难道不觉得有点浮躁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重点则是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他们只把文章作为传授知识的例子,只知道把里面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在考试中能得高分。常常是老师费尽力气,学生还是不爱学习语文,成绩也得不到提高。我一直在思考这其中的原因。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应怎样应对?  相似文献   

5.
张怀芹 《教师》2011,(22):29-29
现在的语文教育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许多学生喜欢阅读,却不喜欢上语文课;面对出题者所选的阅读分析文章,作者本人做不对自己所写文章的阅读理解题,15分竟然只得了1分,甚至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答案都是错误的(2008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语文教学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78):53-54
现在的教育社会许多人都不重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他们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因为只有让他们对语文阅读感兴趣,他们才会去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小学生对语文的阅读产生兴趣,那必须也需要语文老师的引导以及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主动去做阅读训练的目的。如果语文老师不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那么学生也只会觉得每天的语文课都是很无聊的,每天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会很容易走神,久而久之就会不爱上语文课,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下降。当今的社会上,不管是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学生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老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在传授学生阅读知识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个反思,要考虑这一节课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曹粉侠 《陕西教育》2010,(12):30-30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注意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更重视对学生阅读、感悟、口语表达、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常规的语文教学,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学几篇文章.就想提高阅读能力;通过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就想提高写作水平,这可能吗?作为语文老师.我冷静思考了一下,农村学生语文素养差.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吴威 《成才之路》2011,(10):31-31
一、朗读重要性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可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多数老师只关注学生写的能力,至于读则很少有人重视。有人做过调查:  相似文献   

9.
昨日上网,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晚报讯:近日,华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华师大教务处以及《中文自修》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第八届高考与语文教育研讨会……研讨会上,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大声疾呼,如今,语文教学已被边缘化,很多学生只做题、不读书,令人心痛。于漪老师呼吁,希望成立教学实验区,给教学、考试更多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重视母语学习,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都引发我们思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用阅读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用阅读去润泽每个孩子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我总结了如下几点做法,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教育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到达不需重复,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可见,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阅读也如此。但是大多数时间教师往往为自己设计的时间多,  相似文献   

11.
刘彩敏 《教师》2013,(8):52-52
在农村小学担任高年级课程的老师们总是抱怨学生的字写得太不规范、字不像字。我也常常看到学生的作业上错别字连篇。不少学生到了高年级,字写得潦草,东倒西歪。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小学生越来越不爱写字,越来越写不好字?不少语文老师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教教材,不思考如何改进识字与写字教学。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重要,但语文老师也知道,真正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却很不容易。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如果只是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可怕的怪圈:老师和学生都在语文学科花了大量心血,到头来学生只会做题考试,不喜欢读书。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误。本来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成为优秀的、儒雅的读者,而最终他们却变为解题机器,成了远离阅读的人。把学生培养成热爱阅读之人,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之人,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车雁 《云南教育》2008,(2):42-42
我不止一次听到同行抱怨:“语文课不好上”,也常听到学生说:“学语文没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感到很无奈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新课标也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老师和专家们也纷纷出招引导学生阅读,将之作为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推广。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呢?就此笔者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六年了。这几年一直非常迷茫:每天累死累活,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怎么总也学不会?学生真是太笨了!工作一直是一边发牢骚一边干。都说"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怎么不会教了?别的老师在喝茶时,我在研究怎么上课,怎么提高成绩呢!可事实却是:我教的班级一直成绩都不好。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学生基础太差,学生太笨……很少去考虑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课前的预设,在备课中思考得更多的是"我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而很少问自己:我为什么确定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听课也只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体现不足。  相似文献   

18.
魏慧敏 《辅导员》2014,(10):95-95
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不仅能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而且符合素质教育对阅读教学深化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抱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经历,真正地使他们爱学、乐学。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其喜欢阅读呢?结合多年来的实际教学,我认为可以从发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王云 《阅读与鉴赏》2011,(11):20-21
应对高考,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选择做大量习题这种方法,语文学习也不例外。但和理科学科相比,收效甚微,尤其是主观题之文本阅读,很多学生是越做越糊涂。那么,应该怎样来避开文本阅读训练的误区,有效提高得分率呢?文本阅读的具体分值虽然在各个省份高考卷中略有不同,但所占分比重一直仅次于作文分。比如,2011年江苏语文卷,文本阅读总分为38分,而这一部分往往又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关系到语文总分的高低,师生对此都很重视。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却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