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试题中设置隐含条件,已成为考查学生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隐含条件在试题中通常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隐含在关键的语句之中;隐含在特殊的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等,所以我们必须从题图、关键词语、特殊的状态和变化的过程人手进行隐含条件的挖掘.  相似文献   

2.
第三节同义形式的变化(续2)(三)意向、情感表达与同义形式的变化最后,让我们再看看同义形式与意向、情感表达的关系。这是言语运作中最迷人的领域。上一节说过,同样一句话,例如“您吃饭了吗?”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同样的,不同的话语也可以传递相同的信息。例如:①我听见了。②我不是聋子。如果说①是意思表达的常规模式,②可以认为是一种变异形态,它要传递的信息不是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而是隐含不露的,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习惯地称之为“言外之意”。用语言学术语来讲,①所传递的是“明示信息”,②传递的则是“隐含信息”。话…  相似文献   

3.
1,“光滑表面”隐含:摩擦力为零.2.“很轻的物体”隐含:重力忽略不计.3.“小车在水平面上静止或匀速运动”隐含:小车受平衡力作用,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4.“通讯卫星”隐含:相对于地球静止.5.“同种材料“隐含:密度相同.6.“浸在”隐含;物体的体积大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浸没隐含;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7.“漂浮或悬浮隐含;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上浮或下沉”隐含。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小于它受到的重力.8.“光屏上成徽’隐含:实像9.“冰水混合物”隐含:温度为0℃.常见隐…  相似文献   

4.
物理图像题,是指与图形有关的、能形象地反映各物理量关系,描述物理现象、过程和规律的试题。例如:运动学部分,可以用图像研究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热学部分,可以用图像研究物质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电学部分,可以研究电压、电流、电阻的变化关系等。它是运用数学的“形”载着物理的“质”,是一种形象直观的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问题,自上世纪20年代提出以来,人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但仍然还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思考。本文借助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等有关理论,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剖析认为是一个词的词性之所以可能改变,是因为其隐含意义在特殊情境下的凸显,而情境的特珠性则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上;随着词性的改变,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有时语音也跟着改变.其结果是原词裂变出新词。  相似文献   

6.
离子反应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复现率达到了100%。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离子反应考查的侧重点已逐步由考查“双基”转变为考查综合能力,命题的角度也已逐步转变为隐含型离子反应,即从隐含物质状态、隐含氧化还原反应、隐含反应条件、隐含电离水解平衡等方面加大了考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在解含有隐含条件的物理问题时,找出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如何找隐含条件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已知条件中找隐含条件有些物理题目中的必要条件就隐含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中。例如“眼睛能看清茶物”就隐含着视角为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隐含着合外力为向心力;“冰水混合物”隐含着温度为OC,等等。2在物理过程或现象中找隐含条件某些物理题所描述的物理变化过程常有其特定的规律,而运动规律就是这道题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8.
物质的检验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检验某种物质或离子,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焰色反应、与特殊物质反应的特殊现象等;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采取互相滴加法鉴别一组物质;利用两两混合法鉴别一组物质等.  相似文献   

9.
“补形”法证明几何问题,就是在探求证题理路时,将原图形中隐含的特殊图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或能产生特殊关系的图形)补充完整。恢复这些隐含的图形可以使问题的本质特征显现出来,从而迅速找到证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1 着力“三分析”,挖掘“隐含”条件 力学综合题,解答的难点往往在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首先要着力“三分析”——即分析受力及变化情况,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特定的状态及其条件.其中,特定的状态及其条件是题目的个性,隐含条件藏匿处,也是破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之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的插图主要有:物质转化关系图、实验图、化工生产流程图、数据曲线图等,以这些插图为背景编制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领悟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捕捉插图背后所隐含的化学信息,挖掘插图潜在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白醋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魔术也隐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指导学生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观察态度又尤为重要。教师特别强调了“在不知道一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随便尝、摸、闻,又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正确认识溶液概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分散”不是反应。溶质是“分散”到溶剂中去的,溶质和溶剂之间不发生反应,否则就得不到该物质的溶液。如CO2溶于水,由于部分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入O。,得到的是含有H。CO;的溶液,这里“分散”不能用“溶解”、“混合”等词代替。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它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各部分成份和性质完全相同;所谓“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英、汉“主表被”结构特点及分类为依据,对一般和特殊“主表被”结构的句法及语叉属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在一个新的视角上探讨一般“主表被”结构——中动结构,即从深层、表层关系上审视英、汉“主表被”结构的生成,并挖掘出隐含在其中的生成制约条件。认为在句法上,英汉“主表被”结构由两个底层句子结构生成;在语义上,句子各组成要素具有特殊的语义特征和内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5.
无数据计算题是一种特殊的题型,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分析问题、挖掘隐含数据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题目都隐含着一个已知量——物质的式量。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找出问题的所在,利用已知条件从中找出有关物质的等量关系(这是解题关键)。然后根据题意,求出未知量。  相似文献   

16.
例书画组有学生6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书画组的多少倍?所填结果不理想,有三分之一学生错。有的填“合唱队比书画组多4人”、“书画组比合唱队少2人”,或填“合唱队有3人”,算式是6÷3=2(人);或填“合唱队有5人”,算式是6×5=30(人)。这道题虽然只有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其实隐含的条件很多,如果学生不能把隐含的条件罗列出来,这个空白条件是很难填正确的。从问题来看,隐含的条件就有:①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肯定用除法计算;②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书画组人数与合唱队人数;③合唱队人数必须比…  相似文献   

17.
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电场的存在呢?许多老师在讲授“电场”这一概念时,常常通过与重力势能的类比,提出电场的存在: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作用力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物质即重力场作用的,同样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物质即电场作用的.这种方法显得有理无据.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电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新民歌内在地隐含着诸多神话因素,具体体现在:二者都受到外界力量压力的潜意识的影响;都把自然界作为现照的主要对象;都体现出创作者主体性与复杂性相统一的特点;在创作主体思维这一深层心理因素上也具有相似性;创作者都表现出“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分值较大、要求较高。因此,笔者建议在复习时可以以物质结构理论为指导,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点线知识;以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为基础,建立知识网络图;以物质的特殊颜色、特殊反应条件及元素原子结构等为解题突破口;复习时认真熟练地阅读课本,避免出现知识死角,并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相似文献   

20.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微粒观的建立,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物质微粒观”主要包括;(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