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汉语和俄语语言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新词语作为一种能够较及时、准确反映一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化的语言现象,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以俄汉语新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的方式研究两种语言中新词语的形成动因、构造方式的异同,并尝试分析其形成差异的原因以探究俄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和倾向。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可以出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其中词汇模因是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词语当中,词群是一个庞大的、引人注目的类型。这类新词语往往以一个现成的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作为相当于词缀的构词要素,然后与另外一个单音节或多音节的语素结合为一种偏正式的合成词,有的是简称形式。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探讨新词语词群的构成,从而进一步探讨新词语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挖掘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当下民众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媒的发达和多样化,新的词语不断地涌现,并借助网络平台快速传播。新词语是对语言常规使用的一种偏离,因此,从规范使用来看对新词语的研究更具重要性。新词语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新词语的本体研究,另一类是对新词语产生影响的社会学、心理学研究。过往研究中所使用的语言证据要么基于研究者的个人经验,要么是诱导出的数据。基于网络语料库的新词语研究以网络语料为依托,采用语料实时监测和语料定时采集的策略进行语料收集。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在不同的语体、文体中不同的表现,并通过观察目标词的语境及拓展语境,对新词的形态、用法、意义、语法构架和语义韵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新词语进行总结和类推,解释新词语的成因,发现语言运用的规律性,预测新词语的发展趋势,规范新词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新词语是社会现实的实时反映,国家语委每年发布的新词语不仅记录了当年语言生活的百态,也可以看出新词语发展变化的最新特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发布了2015年的媒体新词语,共计469条新词语,从造词法方面来看,新词语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最新特征,如数学符号的引入、拼音形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等,对于汉语造词法来说是一种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词语是针对某种语言的民族共同语在某一个特定时代而言的.从语言发展的历时角度看,它只能是某个特定时代产生的新词语;对后来的时代而言,它就可能变成一般词语或者原有词语的派生义,甚至成为死字.本文主要是从新词语产生的方式和修辞手段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来考察新词语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在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三要素中,语汇最活跃,是文化特质的最好体现.而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新词语的产生.汉语新词语构造体现出词语形式延长、词缀或类推词缀造词、缩略词构成渠道广阔,吸收外来词的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这是由特定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交际双方的情感和心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词语大量涌现。面对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新词语,有人提出要净化规范新词语,有人提出要大胆地使用新词语。针对这两种相反的观点,本文通过对新词语发展方向的考察,以及对推动新词语朝此方向发展的因素的分析,提出语言规范和教学工作者不需要强制规范新词语,但在教学中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8.
何苗 《文教资料》2011,(4):24-25
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多元文化与多元社会生活使新词语比以往更为活跃,新词语也因而显现出多元特点。以网络语言为主的新鲜元素在为语言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语言规范形成了冲击。合理引导语言和谐问题,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英汉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是新词语产生的动因,进一步说明语言的发展变化正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真实反映,对新词语的学习就是要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粟应人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9-132
现代新词语源于现代文化变迁,同时又像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变迁,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产生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厦某些文化的流行等有密切的关系。新词语不仅反映流行文化的客观存在及文化走向,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可否认,部分新词语尚待规范,一些新词语也会时现代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化密不可分,相互作用,英汉两民族的语言中都含有大量的有化意义的词,它们的化意义呈现出差异性,化意义部分相同;化意义截然相反;化意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化意义基本相同,研究英汉词汇的跨化差异有助于提高译的跨化差异的敏感性,正确理解和翻译原,对于英汉词汇的跨化差异的翻译,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音译法,直译法,替代法,增词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2.
浅谈词汇涵义与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词汇涵义的判断问题,翻译时不仅需要正确地把这个词的概念意义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具有的比喻义、引申义及作者的褒贬态度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译者把词语放在与其内涵意义紧密相关的文化语境中去进行考察,词汇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对确立词汇内涵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较好地把握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准确地判断词汇涵义,从而避免望文生义,恰如其分地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生因不了解英美文化而造成了英汉互译中的文化障碍 ,其主要表现为翻译中只注重语义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文化信息的传递。其实 ,英汉文化差异明显的体现在词汇的使用中 ,英汉文化赋予对应词的联想不等值。因此 ,排除文化障碍可以通过加强翻译教学的文化导入、增强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的内容、以及准确的理解词义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同一颜色词在这两种语言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有时相去甚远。因而颜色词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误点,也成为英汉互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从英汉颜色词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入手,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强调了在翻译中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性,并试图探究翻译英汉颜色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张珂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2):103-105
英汉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它牵涉到很多语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减弱英汉翻译中出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语用可以解释我们在翻译中所碰到的种种难题,而这些难题是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所解决不了的.我们把翻译和语用结合起来,就足为了找到翻译的新路子,为翻译理论开辟新的阵地,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它牵涉到很多语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减弱英汉翻译中出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语用可以解释我们在翻译中所碰到的种种难题,而这些难题是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所解决不了的。我们把翻译和语用结合起来,就是为了找到翻译的新路子,为翻译理论开辟新的阵地,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蓝"与英语中"blue"这对颜色词极其构成的词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汉语颜色词"蓝"与英语颜色词"blue"在英语翻译中意义的对比变化,指出在英汉翻译中也应注意到其他颜色词在翻译中意义的变化,并应注意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准确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习语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文化差异给动物习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动物习语也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汉英两种语言中,许多动物词汇蕴含着特定的联想意义,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是典型的文化词汇。了解这些动物文化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正确运用英汉动物习语、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文章从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入手,探讨其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意蕴和民族文化心理以及造成中西动物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尽可能地符合“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本文主要从动物谚语、地名典故、词的引申及词语正反译等几个方面举例分析了如何比照双方民族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思维方式等进行翻译,从而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