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批现代作家纷纷在前半生开始撰写自传,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的自传写作热。他们的自传冲动与他们在新旧文化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新文化英雄"地位密切相关。自传既是他们对过往人生历程、思想、经验和文化业绩的总结,更是对他们的"新文化英雄"地位的一种确认,也是他们努力建构的新文化历史话语的一部分。从他们的自传中不难发现他们的文化英雄心态。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校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创造学习型社会和文化大省、文化立市、文化大区的背景下.现代学校的功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需要重新认识。当代社会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要求现代学校更多地承担传播和创造新文化以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使命。本文以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围绕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学校如何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来推动区域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深化.对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典型的东方国家。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日本仍沉睡在“锁国闭关但求安稳”的梦幻之中。但是,“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仅用了一百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国家三四百年才走完的路程,不仅实现了经济现代化而且完成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全面转型,追溯日本现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无疑会给正在致力于新文化建设的中国人以诸多启示。一、日本现代文化的生成任何一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土地上。他的成长、生活习惯、民族心理的形成,都与他们所处在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可以说,任何民族文化及国民性中元层次的要素,就是由这…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营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从意识形态的深层影响企业的发展,并形成企业的风格;企业精神文化通过功能发挥作用;它的发展方向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降,中国文化的新旧嬗替急剧加快。从宏观上把握这一过程,它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沦落,导致了新文化的酝酿;一方面是世界文化的渗透,催化了新文化的诞生。一般而言,论者对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茅给予了较多的注意,而对世界文化与新文化的联系则鲜有评述。本文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新文化的产生,并无意否认传统文化在新文化产生过程中的深层积淀,只是从多视角的角度出发,希望对这一文化质变过程给予更为充分的历史说明,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6.
如何把握传统文化内部结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这是“五四”新文化人和他们的反对派争论的聚焦点。因在这一问题上无法愈合的分歧,最终形成了中国人文传统的现代分野。新文化人积极倡导传统的下层文化,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则极力维护传统的上层文化。他们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各自主张,不仅显示了两者对传统文化内部关系的现实态度根本对立,而且也意味着他们在建筑自己的文化体系时,是搜寻不同的历史素材作为各自的文化来源,这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演进轨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即是试图通过对新文化人和他们的反对派(主要是现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内部关系处理的粗略比较,勾勒两者的  相似文献   

7.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固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台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特征与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和谐创新、组合创新、宽容性为范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创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激进知识分子,从激进的思想文化革命到激进的政治革命,目的都在于推进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以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为主的思想文化革命,对推进思想领域的现代化和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他们发起的文化与思想启蒙运动,很大程度上都作为维护共和政治或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一种手段,这种政治功利主义态度决定了其文化激进态度,尤其是全盘性反传统的激进态度。这种激烈的文化反叛,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因而也就失去了建构新文化秩序的基础,最终使民主与科学流于空洞的口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五四文化启蒙注入了新的现代性的内涵,但新文化激进知识分子急于在社会革命方面取得进展,对建构新文化秩序却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便注定了五四文化启蒙运动是一次未完成的启蒙。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主要指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观念形态及知识体系,与历史上的"新文化"和现阶段党所倡导的精神文明具有一致性.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即是一部先进文化的发展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曾自觉肩负起发展"新文化"的历史领导责任,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依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党又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以忠实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核心是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精神文明为核心内容,以发展教育和科学作为基础工程,以坚持"二为"服务方向为根本宗旨,以三个面向为纵深和走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注重先进文化的的构建。中国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趋势是以先进文化为发展方向,以创新为思路的,着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现代文化的培育,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通过扶持高雅文化与引导大众文化,对大众进行理性高雅的审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是从旧文化发展而来的,新文化的创造不能脱离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某一阶段的文化总是继承了前一阶段的文化,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辨证的态度,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这样做,既可以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又有助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其目的是为了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是21世纪新文化。诚然古代没有独立的生态文化,但是不乏生态文化思想和智慧。古典道家的生态文化思想,对今天建设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人们在庆幸“文化热”的“帐面富贵”之余,品尝到了某种“虚盈实亏”的苦果。现代文化启蒙面临三重困惑:一是现代新文化的构建与种种无文化、反文化的行为同期发生;二是外来先进文化有被民族文化中的落后层面同化的危险;三是广大群众对文化启蒙缺乏热情,知识精英的焦灼呼唤在国民中没有感召力,引不起共鸣。这些现象,似乎不能仅用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及其强烈的自我修复倾向加以解释。现代文化启蒙的三重困惑,与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我国使用了多年,为我国的服装教学和服装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人对穿着要求的提高,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改良,推出新文化原型。本文希望通过对新旧文化原型的比较,得出新文化原型的先进性、优越性,并借此来推广新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降,中国文化的新旧嬗替急剧加快。从宏观上把握这一过程,它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沦落,导致了新文化的酝酿;一方面是世界文化的渗透,催化了新文化的诞生。一般而言,论者对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给予了较多的注意,而对世界文化与新文化的联系则鲜有评述。本文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新文化的产生,并无意否认传统文化在新文化产生过程中的深层积淀,只是从多视角的角度出发,希望对这一文化质变过程给予更为充分的历史说明,如此而已。一、“世界文化”的时代十五、六世纪之交,人类航海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惊诧的奇迹,达·伽尔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在美洲大陆留下了欧洲人的第一串脚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给予当代读者的,不仅仅是广袤无垠的关中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新文化与旧秩序穿越时空的碰撞。祠堂和戏楼里,旧秩序与新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正在上演;白鹿神话与梦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敬畏、怀念与希冀。人们试图通过“风水”“灵魂”“祀公”“马脚”与上天交流,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关照。《白鹿原》中的种种民俗事项间的激烈冲突,是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穿越时空时的必然碰撞。  相似文献   

18.
《白毛女》之所以选择"民族新歌剧"的艺术形式,与延安构建新文化秩序的语境密切相关。这个新秩序是一个以民间文化为基点,融合其他"合法"文化资源,向着革命而现代的方向聚拢的等级序列。秧歌运动是重构文化秩序的初次尝试,改造后的秧歌剧成为新文化实践的重镇。在创新冲动的驱使下,延安不满足于业已发展成熟的大型秧歌剧,转而渴望更新型的"民族新歌剧"。"白毛仙姑"传说恰在此时流入延安,便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渊远流长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我们的骄傲又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点。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历史文化的合乎规律的发展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各个时代依次承递的结果.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总是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资金、材料和科学技术等基础上而得以前行的。经济形态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必然决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他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无产阶级事业的现实需要出发,科学地探讨厂中国新文化与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握传统文化内部结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这是“五四”新文化人和他们的反对派争论的聚焦点。因在这一问题上无法愈合的分歧,最终形成了中国人文传统的现代分野。新文化人积极倡导传统的下层文化,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则极力维护传统的上层文化。他们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各自主张,不仅显示了两者对传统文化内部关系的现实态度根本对立,而且也意味着他们在建筑自己的文化体系时,是搜寻不同的历史素材作为各自的文化来源,这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演进轨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即是试图通过对新文化人和他们的反对派(主要是现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内部关系处理的粗略比较,勾勒两者的分野之处,以期澄清长久以来人们在这一研究领域积存的某些疑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