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安事变中 ,全国人民对事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三类群众团体对西安事变存在截然不同的态度 ,他们各自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是西安事变的人质,同时也是事变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对事变的解决起着决定性作用。西安事变的顺利解决具有历史必然性,当时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且大部分民众将救国的希冀寄托在以蒋为核心的南京政府上,因而希望维护现存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安事变得以和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后的宁、青、新地方实力派赵晓燕1936年12月12日在百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事变。全国舆论为之哗然。对于这个突发事件,国民党内部的各地方实力派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态度迥异,对张杨的举动或褒或贬.那么,宁、青、新地方实力派的态度如何呢?他们采取...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国际因素,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主张国共两党和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拓留了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带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他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终于完成了第二次国共和作。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民主派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时局转换的关键,它促成了国民党改变政策,停止内战,容纳各党各派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以宋庆龄、冯玉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捐弃前嫌,积极要求和平解决。他们联络各方,稳定了局面。同时,国民党民主派还反对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支持宋美龄等飞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反对西安事变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爆发时,苏联政府出于顾全本国利益的考虑,在对中国国情不尽了解,对事变动机、前景进行错误推测的基础上,得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适应日本要求的错误认识,从而一再责难西安事变,否定张学良的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中共的抗日主张和统战工作是必要条件。因为中共的抗日主张为西安事变的爆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因;中共倡导和推动的西北大联合的局面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前提;中共地下党员的成功活动是西安事变爆发的重要推动力;中共的各种努力在内战大爆发之际化作不可抗拒的时代最强音,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所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作为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受党和人民的重托,不畏艰险,亲临西安,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忘我工作,力挽征澜,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本作是亲自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见证人,以其亲闻亲历阐述了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光辉实践和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组织领导的西安事变是多种因素促成。本文认为1936年11月份的绥远抗战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则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动力。绥远抗战不仅是西安事变的契机,而且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正是从绥远抗战的胜利,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找到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出路,因此毅然进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孔祥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西安事变期间,他代理行政院长,参与国民党中央关于处理事变的每一重要方针的策划与制定。他的态度,对于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起着相当的作用。认真分析孔祥熙在事变期间的言行,对了解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方针,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王真本世纪30年代发生的西安事变,多年来一直是海内外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史家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公认:这次事变是当时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或“历史的转折点”。这一事变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和作...  相似文献   

13.
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作探讨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章认为:美、英等资本主义大国以及共产国际和苏联出于共同抗日目的的需要,力主和平和解决西安事变;日本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迹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叶剑英在西安事变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在东北军、西北军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而后,他又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关键环节。纵观西安事变的发生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虽然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的联共抗日主张是西安事变发起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精心策划和准备使得西安事变得以按预期目标发生;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35年5月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日亲善”的烟幕下,策划并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由此导致华北事变的发生。此时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可是,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仍在继续;对内“剿共”消除异已的方针仍在坚持;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制也未放松。国难日亟,国统区知识分子与其他各界一起掀起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浪潮。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他们均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以下笔者就对华北事变至“七七”事变这一时期国统区的左、中、右三类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18.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当年我党科学地分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经过反复研究和慎重考虑,独立自主地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一书中,却说什么在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曾急电中国共产党,请求协助解决捉蒋的善后事宜,而“中共中央负责人,没有一个想到西安事变.以和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从西安事变全过程看,蒋介石获释回宁是和平解决事变的一个关键环节,把它作为事变最后和平解决的标志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国际因素 ,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主张国共两党和解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 ,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