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孔庆丹 《文教资料》2009,(33):76-78
回首中国扬琴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发展成为八大传统流派、十大演奏技巧,以及拥有大量优秀乐曲和大批专业扬琴演奏家、教育家的中国扬琴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除了常见的独奏演奏形式外.扬琴重奏、合奏及近年来出现的扬琴乐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五音戏是我国地方特色剧种之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扬琴在1976年后加入淄博市五音戏伴奏乐队。随着淄博市五音戏的不断发展,扬琴的技艺也逐渐提高,它逐渐成为弹拨乐声部的指挥和整个伴奏乐队不可或缺的乐器,在乐队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扬琴是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可以用作独奏、重奏,同时在合奏、协奏中,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出良好的艺音效果。在民族乐队中,扬琴、琵琶、古筝被人们爱称为弹拨三姊妹。  相似文献   

4.
扬琴是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击奏弦鸣乐器,它源远流长,分布广阔,品种多样,遍及世界数十个国家地区。自明代传入中国。最初流传于广东沿岸,以后逐渐普及到江浙以至全国。扬琴经过民间及吸收采用和不断改革,在乐器形制结构及弹奏技法、风格、音响效果等各方面都渐臻完善。它除了能单独进行演奏外,还以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经许多音乐工作者的不断改良和革新,扬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越来越丰富并且有所提高。不论什么样规模的民族乐队,都离不开与扬琴的组合。因而有人甚至把扬琴称之为中国民族乐队…  相似文献   

5.
随着音乐发展体系的不断创新,扬琴由伴奏乐器逐渐向独奏乐器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固定的设计模式为研究点,根据具体变化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扬琴演奏技法作为区分各个流派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扬琴技术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音乐发展体系的不断创新,扬琴由伴奏乐器逐渐向独奏乐器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固定的设计模式为研究点,根据具体变化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扬琴演奏技法作为区分各个流派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扬琴技术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7.
扬琴已在我国发展了三百余年。解放前由于不受重视及科学技术落后,扬琴无论在表演还是乐器改革上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解放后,在一段时期内,扬琴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成为了极富表现力的民族乐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形成,扬琴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原来的伴奏乐器变成一件技巧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独奏兼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8.
江南丝竹广义上讲是流行于浙江、苏南、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从狭义上讲是指流行于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一、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江南丝竹的乐队组织灵活多变,多至七、八件乐器,少至两件乐器。一般的乐队组合:“丝”———二胡、琵琶、三弦、扬琴、中胡、秦琴等;“竹”———笛、箫、笙;其它———板、板鼓、碰铃等。二、江南丝竹的传流曲目及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扬琴演奏艺术中,伴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扬琴的伴奏功能,是其自身的艺术表现特质所赋予的,它音量宏大,但个性又不是很强,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故被广泛地运用于其它独奏器乐、大小型的民族乐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族乐器中,胡琴类乐器是一个大乐器家族,在实际应用中为民族乐队编制的基础。皮膜震动的胡琴类乐器以音质柔美、气质内敛为传统民族乐队所看重,但是时间一长,在气候气温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使皮质发生变化而产生塌陷、声音变质,而且普遍发音量小、声音穿透力弱。不仅会导致乐队演奏立体和声效果不理想,也很难与管乐和木质发声原理的其他乐器音量相平衡。  相似文献   

11.
扬琴简介     
虽然扬琴是一件外来乐器,但它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了我国的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近几十年来扬琴在构造、型制、音色、演奏技法等方面有重大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历史的沿革,自明代扬琴传人我国已近四百年。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扬琴这个舶来品开始在各种地方曲艺和戏曲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论是北京琴书,还是山东琴书;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都可以看到扬琴与各地区民间音乐的融合。正是这些早期的铺垫,塑造出了扬琴的地域性风格。建国后.扬琴艺术不论是在扬琴乐器的改革上.  相似文献   

13.
张亮 《考试周刊》2010,(41):32-33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4.
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可分割的艺术,中国民乐在中国古典舞的意蕴呈现中具有重要作用。扬琴是民族乐队中伴奏功能比较全面的乐器,分析它在古典舞的节奏、旋律、韵律等方面的功能和运用模式能更好的促进民乐伴奏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6.
演奏技法是乐器演奏中用以表达音乐内涵的重要手段和语言,而技法特色又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的问题。此文通过对扬琴演奏技法的分析和评论,力求阐明中国扬琴演奏的艺术特色,并在多年的演奏和实践中,我们发现演奏技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扬琴在乐改、教研和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扬琴流派。今后,我们应以更宽阔的胸怀、更开阔的视野去考察、引进、收集和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扬琴的优秀传统,吸收不同国家和民族扬琴艺术的精华,扬长避短、兼容并蓄,不断地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7.
岳兰芬 《成才之路》2012,(12):59-59
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扬琴,由于各地区的人民和文艺爱好者都非常欢迎和喜爱它,所以它流传得非常广泛。扬琴高音部分的音色清脆、明朗、悠扬;中音部分的音色优美、抒情;低音部分的音色浑厚、饱满。因此,它不仅具备了独奏的条件,同时也适合同其他乐器伴奏,在民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四)乐队总谱的写作格式乐队总谱写作有一定的格式,这种格式是按乐器分组与声区的特点上下排定的。不论乐队大小,通常都是采用如下的格式:有些因陋就简组成的乐队往往规模较小,乐器也不齐全,可在如上格式的基础上加以增减和改动。依照这样的格式进行编配,便于发音原理相同和音色特点相近的各种乐器互相配合,承担共同的任务或分担乐器组内的各项任务;而且也有利于突出各不同乐器组间的对比与互相协调的关系,使整个乐队具有明显的层次。总之,使这一切都井井有条地呈现在谱面上,这样也为乐队指挥阅读和分析总谱提供了科学性与准确性。乐器的性…  相似文献   

19.
浅析扬琴演奏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琴约在明代万历年已在我国流传,经过将近四百年的流传和演变,从乐器制作、演奏技巧,曲目特点上逐渐形成了中国扬琴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同时,也由一种单纯的伴奏乐器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表现力的独奏乐器。尤其近年来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扬琴独奏曲、协奏曲,扬琴的技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与提高。扬琴演奏艺术已成为我国民族器乐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扬琴作为与欧洲、西亚、南亚扬琴体系鼎足而立的民族乐器,有它独特的魅力。扬琴表现力的构成因素有乐器形制、音乐表现、技法发展、演奏形式、演奏者等等。这些因素互相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共同促进了扬琴音乐表现力不断向前发展。梳理和认识扬琴音乐表现的发展轨迹,对进一步突破乐器特性的局限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