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10月23日~27日,第100届“广交会”如火如荼,10月31日开幕的珠海“航展”也紧锣密鼓地在筹备之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选择了相对平静的中山市,举办了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广东的新闻官们齐集于此,练就内功,广东省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和各地级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助理,主管新闻发布工作的各地级市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共约200人,参加了迄今为止广东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一次新闻发言人培训。《对外大传播》作为特邀媒体,对这次历时一周的培训班进行了全程采访,切实感受到广东新闻官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05,(2):18-20
过去有些发布会参加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拉开架势宣读的“新闻”不过是一些对旧闻的说明,与会只赚得悻悻而去。而前不久在央视“新闻会客厅”里,主持人白岩松与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就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你来我往,问敏锐、直接,答准确、坦荡,虽然这是场只有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但无疑是一道“新闻大餐”,不能不令各路媒体大呼“解渴”。其实,提问直接也罢,回答坦荡也罢,人们从主宾对话的后面,看到的是一连串清晰的脚印,那就是中国政治明建设的进程——从各大部委及地方宣传部门踊跃参加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国务院新闻发布大厅创下的年60场的新闻发布会,从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到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直接对话,人们不仅看到这个特殊群体——“新闻发言人”正以坚定的步伐走上中国社会的大舞台。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新闻发布会”也是一个关于新闻发布的示范,正如赵启正所言——恰恰我们发言人的目的是如何告诉大家,而不是如何地不告诉人家,并且告诉时要清楚、准确。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4.
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新闻发言人。对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也做了专访。另外,对于政府部门举行的重大新闻发布会,本刊也同样进行了深度地报道。 本文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全球新闻研究室主任。作为一位学者,他身体力行地在推进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1年至今,他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球传播系列高级研讨班和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联合主讲。编著和译作有《新闻发言人全书(三卷本)》《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运营媒体》和《媒体与权力》等。编者拿到这篇文章时,的确感受到专业的理论含量,更感受到了实践的热度——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担当发言人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这是他自2005年8月上任后第二次在这里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推进,向中外记者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对外大传播》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感受了蔡武主任与中外记者近距离展开的答问和交流。记者们尤其是境外记者提问踊跃,会场气氛如同2005年年终蔡武主任履新后第一次亮相新闻发布会时一样热烈和活跃。在用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作了介绍后,他将一个多小时留给记者提问。散会后他还在台下与上前围住的记者们继续交流了10分钟,他说:“能够有更多机会和媒体更直接地沟通,也是我的愿望,我一直在推动。”记者们都笑了。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为期19天的“感知中国·以色列行”活动在以色列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是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以色列外交部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7.
2月21日至23日,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在北京举办。虽然此前我参加了政府系统的新闻发言人培训,包括奥运筹备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采访线工程"培训,但是对我而言,给党委新闻发言人授课还是一个全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2007年9月,我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研讨班。该班以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授课、与美国政府、国会、军方及媒体的高层人士交流座谈等方式进行,以了解美国政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国会和军方应对媒体及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为重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我受益匪浅。其中,感受颇深的是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问题,这也是作为新闻发布时通行的国际惯例和必须做好的功课。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国防部外办在北京举办了“国际战略传播高级培训班”。笔者参加了这次培训,学习了国际战略传播相关理论,增强了军事外交的媒体意识,提高了适应媒体和利用媒体的能力。作为开放部队指挥员,还进一步强化了面向世界展示军队良好形象的责任感、紧迫感。如何利用迎外这个对外传播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2011年2月21日至23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办了大规模的“全国首届党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中央领导亲临培训班会见学员,并发表重要讲话。此举,引发了包括各方媒体在内的全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整个夏天,新闻发布工作面对的形势严峻。郭美美、“卢美美”事件所引发的红十字会信用危机,故宫的“十重门”,体育总局因短道速滑队斗殴引发的危机,康菲公司漏油引发的对中石油及海洋总局的质疑,铁道部凶“7·23”撞车事件而引发的危机,随后发言人王勇平的去职……这都引起了媒体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发言人的空前关注和议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两会”的闭幕,喧嚣热闹的媒体大战也暂时告一段落。作为一名第二次参加新华社“两会”报道的年轻人,笔不但对这个每年例行的政治活动的新闻报道加深了理解,对于如何将“两会”英报道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引入日常的新闻实践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感受。草录如下,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3.
业界信息     
《对外大传播》2007,(9):5-5
《中国新闻周刊》日文版创刊纪念酒会日前举行,五洲传播出版社向韩国大家出版社转让“人文中国”书系版权,巴基斯坦百名青年代表团来华访问,宣武区八个街道及部分单位二级新闻发言人,联络员参加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因为在《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中文版首发式上的偶然相识,两天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裴士莲女士接受了本刊访谈约请,并很快安排了采访。这个现象令人感受到美国新闻官希望与中国媒体沟通的诚意。  相似文献   

15.
发言人的现状与问题 新闻发言人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名称,是媒体曝光率很高的一个概念,但是这一个看起来从字面上就能理解的简单概念,其解释和研究并不多,定义也有多种。我们认为,简单的说,所谓新闻发言人,是指就特定的事务(政府或相关部门所学握的信息)、面对特定对象(新闻媒体)、承担的特定任务(与媒体的沟通、协调政府与媒体及与公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议程设置隐蔽地引导舆论)的特定的传播者(新闻官员或相关负责人)。发言人所从事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组织公关活动,其特质及一系列相关活动构成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这两年备受国内外媒体嘱目。曾担任驻英国大使的姜恩柱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一直从事外交工作,担任人大发言人以来,他的言行更是被媒体捕捉到视线中。作为发言人,姜恩柱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里已经多次面对媒体,当他再一次迈着稳健的步子迈入新闻发布厅时,人们照例对他有一种期待……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初,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有关领导的提议下,本刊开办了《演讲录》栏目,刊发了多篇国内外优秀的演讲文章,以期为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提供更好的参考。在同年第七期,本刊编辑部对原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女士做了专访,并以“扫描,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为题做了一组文章,对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作了较为全面的扫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04年度第六十场发布会上,62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发言人的名单被公布。正在走向前台的新闻发言人这一群体愈加引人注目。本期我们将对部分“新闻发言人”聚焦。作为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工作方面一定有很多见解和感受,本刊记者请他们谈其所想,说其想说……?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设立以来,中国军方新闻发言人在"5·12"汶川地震、索马里护航、海军成立60周年庆典等多个场合,以新闻发布会、吹风、答记者问等多种方式,向各国媒体和公众传播信息、发布意见、作出解释,树立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随着中国军方新闻发言人的亮相和军事新闻发布活动的增多,我国的国防新闻和军队动态越来越多地产生了积极的媒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政府新闻发言人应多长时间发布一次信息?怎样才能满足渴望得到政务信息的媒体和公众的需求? 正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大力推动定时定点的新闻发布制度的时候,《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向社会公布了。这是中国第一部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它对上述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答案:各级政府的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公开信息必须准确,及时。 参与立法的一位研究员指出,立法工作八年前就已开始进行,2003年那场肆虐中国的“非典”暴露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严重滞后,从而加速了立法步伐。而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是“非典”之后开始广泛建立起来的。这可以说是历史的一种契合。这部条例的实施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起到推动和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1月5日,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80多位新闻发言人、相关专家学者和媒体人齐聚浦东,就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建设、作用功能、职业要求、工作经验等议题进行研讨。这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三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意义重大。以这一事件为契机,对当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总结和探讨,非常必要。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进入了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新时期,如何看待发言人制度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