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型课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系列问题作为课题,以已知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建构知识体系为指向,探究真实问题为指针,以期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态。[1]题活动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学习、主动创造。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教育部提出要深化“法律进课堂”活动,切实落实青少年是法制宣传教育重中之重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课程,更是一门价值教育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进行基本价值教育、民族优秀传统价值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13,(7):33-35
中学社会课程的学习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有的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基础,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是关键,学生认识的提高、价值观的形成是归宿。案例是中学社会课程学习的主要载体,学生借助案例,运用比较、判断、推理等方法分析、解决案例中展现的相关问题,取得一种有别于单科的、多视角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未来成长、学习和发展的良好动机和意愿,促进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案例的学习最能体现中学社会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龚祖会 《科学教育》2007,13(3):61-62
思想品德课程是义务教育中重要的基础教育科目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原因,致使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困惑了一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志向和远大目标;信息闭塞又局限了农村学生的眼界;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导致相当部分农村学生无家长监管学习。这些因素都给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带来了诸多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1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义务教育课程标…  相似文献   

6.
张科丽 《文教资料》2014,(34):151-153
基于学习成果的高职教育课程评价方式一改以往单一的以专业知识为考核重点的笔试方法,注重收集充分有效的证据,综合考查学生学习后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给予指导。在当前高职教育国际化、终身化的背景下,对提高高职教育的透明度、衔接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广东版《思想品德》,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璋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113+128-113,128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思品课是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它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任重道远。它肩负着青少年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形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它肩负着帮助青少年学生分辨是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  相似文献   

9.
职业体验课程是一种链接生活的课程形态,旨在引导儿童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职业体验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依靠真实或仿真工作情境体验职业以获取职业知识和技能,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接。这种体验式学习活动课程,不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基于职业体验课程的实施要求,提出了建构教学团队发展模式、创建职业体验课程基地、丰富职业体验课程资源、建构职业体验活动样态四个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达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却也会出现一些与思想品德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本文称之为“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笔者就此展开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一、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描述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一、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组织教学计算机...  相似文献   

13.
正为学生提供其研究领域最新的和最相关的知识和证明所学知识在课堂之外的交流中可以得以运用的机会,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共同目标。体验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综合理解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技巧的良好形式。包括如下内容:将经验学习和"走出教室"的学习方式纳入正式课程;学习应走出传统的教室,促进整体性的理解问题的教育;通过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现象,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的共同追求,它是在对传统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反思、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回归生活”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基本思想:1.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的需要,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规则、生活常识、社会知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本;2.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的生活而服务的,课程的性质“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是为了培养生活所需要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它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课程建构的基础,以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作为课程的追求,以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为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极大地提高了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生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自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学习天地,体验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成功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把握教材新特点,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实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经历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标准取向向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转型。前三种价值取向是以未来教师为中心,强调其基本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后一种取向是以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用儿童学习结果来评价教师教育课程及未来教师的有效性,以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这一转型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冲击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政治教师充分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是对初中学生专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学习问题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既有的学习问题解决模式普遍与课程学习相分离,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学习问题。文章基于课程与学习问题的关系,建立课程化的学习问题解决模式,以两种课程、N个模块的路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并发展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自主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和具有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由注重知识本位转向注重发展本位,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一、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教师必须确立好“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教育中,学生无自主可言。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没有教师对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