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荣 《甘肃教育》2004,(11):20-21
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它是学生学习、积累、继承祖国语言文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营养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的要求,而且在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有70首诗词。学生在学习积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3)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在不加重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3.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少年儿童珍贵的精神营养品。因此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幼稚的心田,既有利于学生早接受传统国学的熏陶,增进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又有利于学生汲取优秀传  相似文献   

4.
诵读不仅是一种较为科学、经济的文化遗传方式,而且对儿童人格的养成、情操的陶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即要求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采用故事引入法、游戏法、童谣法、"2+1"激励法、滚动读背法、文艺演出法的训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对传承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铸造学生的灵魂,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如今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民族自豪感。阅读经典,是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浸润的最佳途径,也是培育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肥沃"土壤"。一、阅读"教材经典",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得天独厚的教育素材,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职责。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充满神奇的美的力量。它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源泉,是连接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语文新课标对学生背诵优秀诗歌数量、篇目都做出了要求,显示了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文化类”的中考作文试题,内容有直指地域文化色彩的,有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价值的,有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语文等领域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是语文课程目标的要命题者的关注。比如2010年求。传承中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是语文学习的大方向。因此,"文化类"的作文试题也越来越受到中考天津卷要求以“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为材料进行作文,吉林卷要求以《端午的味道》为题作文,江苏盐城卷要求以《书香作伴》为题作文,还有湖北襄樊卷要求以《阅读,让我》为题作文等。这些文题意在探寻中国灿烂文化,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这就要求考生视野开阔,博览群书,积淀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扬文字,挥洒才情。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2022年版课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教材中每个年级都安排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内容,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担负起守护中华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在润物无声中引领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汲取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新课标反映了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回归,提出了背诵优秀古诗文的要求,并列出了相当篇目。与此相适应,各地的语文试卷中均出现了古诗文默写,且分值不低。这就要求仍然以考试为指挥棒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古诗文的背诵。  相似文献   

13.
赵静 《语文天地》2012,(14):36-37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掌握汉语规律的作用,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4.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此,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除在六个单元里选人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外,还特意在课本后面附了十首要求背诵的古典诗词。弄懂这些诗词意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文化营养。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标志,有利于被世界各民族所接纳、借鉴,有利于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高中语文要求学习古诗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学应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课内外活动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文化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爱国情感、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母语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留住学生的精神之根,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