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2.
本从《红楼梦》后40回作不应漏“程伟元”之名说起,论证后四十回决非原稿及其优劣,得失与价值,并指出曹雪芹因诸多限制,绝写不出后四十回和对后四十回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后四十回作者争议纷纭的情况下,回顾一下后四十回的来历,可以清楚看出,最早将后四十回公布于世的程甲本问世后,没有一个知情人对此持任何异议,因而程伟元和高鹗的"序"是可靠的。任何对后四十回持否定的"理由"都是出于评论者的臆想,找不到可以作证的文献资料。因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只能与前八十回是同一人,也就是全都出于曹雪芹的笔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红楼梦>后40回作者不应漏"程伟元"之名说起,论证后四十回决非原稿及其优劣、得失与价值,并指出曹雪芹因诸多限制,绝写不出后四十回和对后四十回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显学。新红学差不多走了一条考证的道路。主要研究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关系,还提出了后四十曰当为高鹗所作的论断,几乎成为定论。提出问题的原因是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极不对等。笔者对人物年龄等问题研究分析发现,前八十曰内也有不对等的现象,后四十回有其独特价值。作者或为曹雪芹一人未可知也。  相似文献   

6.
本针对《红楼梦》后四十回诗词与前八十回诗词相比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前后两部分诗词的创作特点,以俞平伯先生“光荣的失败”为眼,从体制,立意,衔接正交,塑造人物,语诗词等几个角度来论证,以说明后四十回诗词的不足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问题是学者们热心探讨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林黛玉之死有人认为写得好,也有人不同意。本文从文本出发,依靠“内证”,将黛玉之死和前八十回中金钏儿、晴雯、尤三姐之死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证明黛玉之死这部分文字是违背前八十回创作思想的,是败笔。  相似文献   

8.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问题,学术界讨论已久,众说纷纭。但概括说来,大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皆出曹雪芹之手,完璧无瑕;另一种则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拙劣不堪。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问世以来,后一种观点几乎成为定论。人云亦云,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中,也一再重复阐述这种观点。但是,后四十回到底为何人所著?一直困惑着我的心。近些年来,经过仔细阅读《红楼梦》全书以及有关研究资料后,我深深觉得上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新时代,以至于出现专门研究这部作品的“红学”。里面的人物成为历代学者争先研究的对象,王熙凤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人物,她心思缜密,快人快语,刻薄嫉妒,具有一种世俗意味。她文化素养低,甚至被人认为大字不识。本文对比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可以得知,曹雪芹笔下的凤姐认字;高鹗笔下的凤姐目不识丁。前后出现明显矛盾,是续书者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从明义四首《题红诗》所示内容再次证明:曹氏原著《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内容与程本后四十回内容大异,由此证明程本后四十回非曹氏原著。  相似文献   

11.
高鹗续《红楼梦》后四十回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二百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热爱。但关于这部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却存在着一些疑问和曲解,亟待澄清。一九二一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一文中断言:“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这话自无可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大胆的假设”一直统治着红楼梦研究领域,成为我们正确对待后四十回的障碍。其间虽曾有人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但似乎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阅读了一些有关材料之后,觉得胡适的这个结论,实在有重新估价的必要,以下试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和文字可从前人的小说、诗文中找到来历,有些还在前八十回中出现过,这应该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作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的"理由"。相反,后四十回中出现前人写过的情节却胜过前人、超越前人;有些情节看似同前八十回重复,却是前半部作品的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说明整部《红楼梦》只能出于同一作者。  相似文献   

13.
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临终前对自己过去否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深表遗憾,并寄语后人要重新评价。本文运用有关美学理论考察了否定后四十回的评论的理论依据,认为续作研究之出现迷误,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方法和评判标准不科学:一、论者“用前八十回来攻后四十回”,这是就事论事的经验主义美学方法;二、指责续作“背离了原作精神”,主张“斥伪尊真”,这是不计艺术效果的文物鉴定式的认识判断,价值结构是单向的;三、所谓错误地安排了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给悲剧换了一个喜剧性的尾巴,这是运用二元的自然消亡的悲剧观来贬斥一元的伟大的性格悲剧;四、所谓后四十回宝黛“以双重性格的人物出现”,这是把独创性当成败笔,暴露出评论者那单一静止的个性理想。重评后四十回,当务之急是矫正此种理论之偏差。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峰。这部小说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总体看来,后四十回的水平不如前八十回,但其中也有很多精彩的描写,《黛玉焚稿》便是一个经典片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一些非议,进行了辨别分析。认为后四十回为曹雪芹原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一些非议,进行了辨别分析,认为后四十回为曹雪芹原著。  相似文献   

17.
面对学术界对《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是续作的争议,本文由前八十回十二钗人生判词透露出的悲剧基调与后四十回的团圆结局及书中的多处断裂,来证明续作的存在,并对续作者及其美学观点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语言差异十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这是我国学术界争论了多年的一个问题。人们一般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作,这已被专家们从思想内容、艺木风格等方面逐步考察证实。但从语言的角度去考察的证据恐怕还不很多。的确,高鹗在后四十回的写作中,除了极力揣测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外,在模仿曹雪芹的语言风格上也下了不少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时。一般会有他的用词习惯,因而有时也可从用词习惯来考察认定作品的作者。但在特殊情况下,则不能用这种方式,例如时间的先后;是不是经过另一人的修或改写。《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复杂。一百二十回不是在同一时间里一气完成,因而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文宇的使用上也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因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字使用有差异,从而认定不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即使在前八十回。不同的回次。在用词习惯上也有差别。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用词有差别也就更不能为据。  相似文献   

20.
以科研为导向 提高办学水平北京五中吴昌顺1983年中国两位学者提出“马太效应”:穷则愈穷,富则意富,差距拉大,恶性循环。为什么?经济发展取决于人口素质,人回素质取决于教育水平。当今世界各国此强彼弱、武力消长、贸易竞争、科技较量等等.最终归结为教育。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