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2.
谈独家新闻     
独家新闻是新闻中的珍品。几乎每一个记者,清晨走出家门的时候,都希望这天能抓到独家新闻。几乎每位读者,当他打开一张报纸,常常希望看到一篇乃至若干篇独家新闻。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报纸都提过一些响亮的口号,如天津日报的“抓活鱼”,沈阳日报的“把带露水的鲜花奉献给读者”,辽宁日报的“敢开第一腔”……,无非都是为了激励记者和广大通讯员,抓到更多的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报纸的支柱。如果一家报纸  相似文献   

3.
书架     
《新闻世界》2009,(6):180-180
《开掘真相》 【内容介绍】山西“封口费”事件、阜阳“白宫”案、“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这一系列独家新闻报道记者是如何突破的,编辑是如何策划操作的?《开掘真相》带您进入新闻幕后。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否拥有独家新闻是一家媒体能否独立存在的根基。在市场经济时代,拼抢独家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于段。什么是独家新闻?日本《大众传播用语辞典》对独家新闻是这样定义的:独家新闻是“抢在其他新闻报道机构前面,只有一家单独发表的重要新闻,以及那种新闻素材”。这个定义仅概括了独家新闻其中的两个本质特征,并不十分全面。  相似文献   

5.
管窥独家     
独家新闻是任何记者和新闻媒体都引以为骄傲和始终追求的。因为独家新闻最能表现新闻人的新闻观察、独立思考和特殊独到的视角以及采访能力,是此媒体与彼媒体的不同之处。记者或媒体的独家新闻多了,记者的水平和能力以及媒体的质量也就显而易见。在报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独树一帜,受到青睐。各种媒体每天都要刊发大量的新闻稿件,那么具备什么特点才可以称其为独家报道呢?“独家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某媒体独有的报道。但是独有的报道并不一定是独家新闻,而独家新闻却必须是某媒体独有的报道。要认定某报道是不是独家新闻,我个人认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6.
在2004—2005年这两年里,笔者每年先后有20多篇新闻稿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采用,这对于一名地方党报记者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在福建漳州有一个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这为笔者深入采访中国女排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并非因此每个人就都能采访到第一手的“独家新闻”,下面笔者将谈谈获取独家新闻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日本《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两家报纸的记者都得到了公约全文.《朝日新闻》的记者脑子一动,立即把有关中日权益的关键章节摘要译出,送电报局拍发,并要求邮局拍完电报后拍圣经,直到他下一个电报送来为止。《每日新闻》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千报一面时代的结束,新闻界竞争的加剧,报道独家新闻便成为各新闻单位出奇制胜、提高自身威望的法宝。“炒别人的冷饭没有味道!”不少记者也把采写有重大影响的独家新闻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记者如何采写更多的独家新闻?笔者认为深入地调查研究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方法。 (一) 关于什么是独家新闻,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专论。我认为从内容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事件性独家新闻和非事件性的独家新闻。卫星发射,外国领导人来访,高速公路建成、市委书记在抗洪中牺牲,以及一些突发性事件如大兴安岭火灾、乌鲁木齐飞机失事等都是明显的事件性新闻。这类新闻常常是一经发生便有许多记者同时采访,很难成为独家新闻。另外,由于这类新闻可遇不可期,如果记者把希望和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无异于守株待兔。本文所论及的主要是采写非事件性新闻。  相似文献   

9.
1943年6月29日,北京《实报》一版刊出题为《阔别旧京届十载,梅兰芳昨翩然来京》的新闻。其实这是一条假新闻。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时,在北京《实报》和《新北京报》是发行量较大的两家小报,相互竞争很激烈,都以‘独家新闻”招徕读者。但是《新北京报》采写的“独家新闻”《实报》竟然都有,社长疑有“内奸”,于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独家新闻 关于“独家新闻”的概念,学界可谓众说纷纭。由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偏重点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1)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2)只有一家媒体报道或一家媒体率先报道的新闻。(《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3)独家新闻,就是“人无我有”的新闻,但并非任何一条“人无我有”的新闻都可成为独家新闻,它必须是影响较大能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从会议与会议报道中,能不能抓出优秀的好新闻来?笔者做了一点粗略调查发现:1978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从主要是研究首都四化建设的中共北京市委扩大会的万余字的决议中,找出了振奋人心的140字的独家新闻;《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1980年7月4日新华社记者从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上,抓出了针对性强的独家新闻:《湖北省长韩宁夫谈:发挥优势,不能离开“全国一盘棋”》;1982年5月26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从  相似文献   

12.
我当新闻记者20余年,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记者要在采写独家新闻上下功夫。 练就“慧眼”,识别独家新闻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一篇稿件好不好,首先要看题材的新闻价值,其次才看作者写得如何。如果所选题材重大,称得  相似文献   

13.
独家新闻是新闻传播中的珍品,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有幸吃“独食”的记者,是越来越少了。因此,在众目睽睽下,即在最公开的场合,在强手如林的竞争面前,抓出并写好独家新闻就得有些功力了。  相似文献   

14.
“独家新闻”,是新闻家族中的“状元”与珍品,有的专家甚至认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一生中能立志抓出三篇真正优秀的“独家新闻”,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名记者了。记者想要在大庭广众、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抓出“独家新闻”,本身应具备哪些“超常”的内在素质?在众目睽暌、“真相”已大白于天下的情况,记者怎样才能抓出与抓好“独家新闻”?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每天向社会发布的大量信息中,独家新闻,总是以它独有的因材、独有的深度、独有的社会效果而显得卓尔不群。比如:1972年,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查后,终于搞到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了窃听器,现任总统尼克松卷入了掩盖罪行的活动。这条爆炸性新闻发表后带来的后果是:两位记者一夜之间成了超级美国英雄;《华盛顿邮报》的发行量剧增到一个它的老板“做梦都想不到的数字”;尼克松总统黯然下台。《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  相似文献   

16.
李忠武 《视听界》2011,(1):94-94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即将进入一个没有独家新闻的时代”,从业界到学界,这样的声音愈来愈响。然而,许多生动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尽管获取独家新闻的难度在加大,但独家新闻永远存在。作为媒体重要核心竞争力的独家新闻,依旧是也应该是媒体的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17.
论文缩微     
"共有新闻"和独家新闻的关系王维成在《记者摇篮》杂志2005年第3期上撰文说,独家新闻对所有媒体来说,都是重要可贵的,它是媒体特色、水准、品位的体现。可以说没有一家传媒不重视独家新闻的。相比之下,对于"共有新闻"还没有引起所有传媒的高度重视。正是这一点削弱了传媒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采写到独家新闻,是每个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独家新闻永远是相互比拼的“关节点”。《新闻学大词典》对“独家新闻”的解释是,“独家新闻是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由此推论,“独家发现”、“率先刊登”无疑是独家新闻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独家新闻是新闻中的珍品。但是,独家新闻也是新闻,要探讨什么是独家新闻,离不开探讨什么是新闻,探讨怎样采访独家新闻,也不能不探讨怎样采访一般新闻。事实与纱幕只要是有良知的记者,都想以普通人的姿态,尽可能坦诚地同采访对象接触,从民众那里了解事实真相。但是,从被采访者一方来看,记者仍然是记者,是报社的一员,而不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记者黄远生在《忏悔录》一文中讲到新闻记者须有“四能”,其中一能就是记者要“耳能听”。他解释道:“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新闻实践表明,同到一个地方采访,同访问一个人,同参加一个会议,有的只能写出一般的报道,有的甚至空手而归。相反,有的却能写出有深度的报道,有的还可以抓到“独家新闻”。其中的奥妙何在?虽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