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86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于5月12日在上海揭晓。共评出好稿231篇幅,其中特等好稿有四川电视台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纪实》、河北电视台的《一个盲姑娘的追求》和人民日报的通讯《今日两地书》,另有一等好稿59篇、二等好稿78篇、三等好稿91篇。此外,还评出了23条好标题。  相似文献   

2.
1986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于5月12日在上海揭晓。共评出好稿231篇幅,其中特等好稿有四川电视台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纪实》、河北电视台的《一个盲姑娘的追求》和人民日报的通讯《今日两地书》,另有一等好稿59篇、二等好稿78篇、三等好稿91篇。此外,还评出了23条好标题。全国好新闻评选活动开始于1980年,今年是第八届。评选工作是逐年扩大的。第一届只评好消息,第二届扩大为消息、通讯、评论和广播4项,以后又增加来信、照片、电视新闻和漫画、专栏、版面、标题  相似文献   

3.
书讯     
《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1991)》由人民日报总编室编印的《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1991)》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获1991年人民日报优秀新闻一等奖的50多篇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文章、标题、版面、专栏、内参稿等),以及人民日报获第一届中国新闻奖,第一、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的13篇作品。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为此书写了序言。全书约18万字。  相似文献   

4.
书讯     
由人民日报总编室编印的《人民日报好新闻集锦(1991)》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获1991年人民日报优秀新闻一等奖的50多篇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文章、标题、版面、专栏、内参稿等),以及人民日报获第一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鲍景庭养鸭何故亏本三千多元》(载1984年4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有些通讯员对我说:“这篇稿写得不错,怪生动的。”不几天,《人民日报》转载了,自然说它好的人更多了。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是我们松藻矿务局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高产优质”的一年。全局147人在中央省市主要的“九报一刊”上发表各类新闻稿1200篇,夺得了重庆市煤炭系统的”重煤杯”新闻意赛(甲组)第一名。实现了(1995──1997年)的第二个“三连冠”。其中;各版头条115篇,在《人民日报》上搞5篇,《经济日报》上稿7篇、《工人日报》上稿72篇(各版头条25篇)、《中国青年报》上稿3篇,这在我局新闻报道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闻业务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突破。去年,在重庆煤炭系统首届新闻论文评选中.我局有8篇论文获奖。这标志着我局新闻报道工作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下大力搞好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抗击泥石流以及跨区联合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的报道工作。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上稿230余篇,其中《解放军报》上稿63篇。推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成都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有两名从事新闻工作的干事因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曾经谈到,要发挥好《人民日报》的述评优势。我采写的述评《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穴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日一版雪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2003年精品奖,这是《人民日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周年之际发表的一篇独家报道,其引起的社会反响,让我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5月17日第14版在“市场漫步”的专栏里,刊登了署名百合写的评论“正确消费莫浪费》。这篇1100多字的章,写得有理、有力、有情,是一篇非常有针对性的好稿。从写作上来看,段段紧扣主题,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6.
司印居,男,39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冠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司印居出身于农民家庭,1973年初中毕业后,在县水利局干临时工。在工作任务重,工资低家庭负担重的情况下,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一方面参加函授大学,另一方面深入乡村、企业调查研究,撰写了大量消息、评论、通讯、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和报告文学等,报道了农业、工业、财贸等方面的经验,20年来,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刊、电台发表文章1700多篇,达320多万字,其中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文章达77篇,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17篇,有15篇文章被国家、省级新闻单位评为好稿。他采写的通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追求》被  相似文献   

17.
四月五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一篇新华社记者刘德玉采写的《特写:中泰友谊永固》(见附稿)。这篇特写是从泰国朋友在潍坊风筝会上风筝放飞失败一事中挖掘出的新闻,不仅时机抓得好,主题好,写作也不错。它通过对一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把我国人民注重精神文明的风尚生动地反映了出来,无论是对内对外宣传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编辑编稿,是份内之事。但一遇到名家如领导人或资深者等的文稿,不少人往往会缩手缩脚,不敢选择,不敢修改,不敢加工,致使许多本来可以锦上添花的好稿,因为小的纰漏,而给人留下遗憾。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编辑所应有的工作态度。记得1984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一篇特写,标题是《总书记会见沂蒙山区老党员》。报纸安  相似文献   

19.
一字之差     
一九六三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劳动和革命》,今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将军和儿子》。这两篇通讯都是人民日报转载别的报纸的。前一篇的原  相似文献   

20.
寿川 《中国记者》2014,(1):19-20
《人民日报》在版面改革中对长稿采用"1+1"的处理方式,在一版发一篇带有导读性质的短稿,而将详尽内容的长稿后置,为党报带来了精气神,开拓出党报的新局面,值得总结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