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拨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总理逝世至今已近28年。在周总理病情危重之际,笔者受中央之命,起草了总理的讣告和悼词。总理病逝后,又与李鑫同志一起,对讣告和悼词初稿进行了修改,并列席了中央政治局讨论这两个文稿的会议,亲眼目睹了党中央在总理丧事问题上同“四人帮”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杨庆武 《新闻窗》2007,(2):12-1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黄斌  张剑  余军 《网络传播》2006,(8):38-39
中部崛起是一个历时较长并正在进行中的主题重大的新闻事件。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了中部五省宏观经济形势座谈会;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今年5月,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崛起工作。中部崛起已经成为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30日,“大众网”论坛上,网民“老旗”发表了一篇特殊的帖子.“温总理相隔10年后来山东农村,还穿着那件冬装!”帖子讲述了温家宝1995年和2005年前后十年两次来山东,“身上穿的似乎还是10年前的那件羽绒服。仔细看了又看,应该是同一件。总理啊总理!”的感人故事。不久,该帖被全国多家网站转载,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燕帅 《新闻世界》2005,(1):16-19
从立邦漆“盘龙滑落”到耐克的“恐惧斗室”,从“新兴医院广告风波”到“屈原喝酒不跳江”,广告界里接连出现的不良现象多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本归纳了2004年广告界“乱象”并对此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3日晚,泰国总理他信的支持者在曼谷举行人规模集会,支持他信继续担任泰国总理。据泰国媒体报道,参加“挺他信”集会的人数比前几天“反他信”集会的人数还要多。  相似文献   

9.
陈彤 《网络传播》2006,(4):34-35
2006全国“两会”报道,对于互联网新闻报道来说,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两会”新闻发布会这样一个正式场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第一次肯定了包括商业门户网站在内的互联网新闻报道的积极意义,新浪是被提及的两家商业门户网站之一。网站新闻还第一次被纳入新闻舆论监督的范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政府接受舆论监督应该包括在互联网上广泛听取民意。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逝世以后,南京国民政府曾经做出决议,每逢周一,党政机关、民众团体、大中学校都要举行名为“总理纪念周”的简短仪式,内容主要有:向总理的遗像默哀、颂读“总理遗嘱”等;有时还不定期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党军政要员都要登场。  相似文献   

11.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正式访问,这是7年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问日本,而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温总理在3月16日出席人大记者招待会时称,他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是一次“融冰之旅”。这一“融冰之旅”受到了中国国内媒体的热切关注;在温总理这一“融冰之旅”的前前后后,中国国内媒体也经历了一场针对国内人民对日本反面情绪的“融冰之旅”。  相似文献   

12.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6,(11):53-54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文中这样描写总理的对话:“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共和国总理冒着高…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基本解决国企下岗职工问题。一度成为中国总理头号“心病”的下岗职工问题,也许就此将成为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14.
“有人在家里私藏了枪支!”、“道上有几个伙计屁股上都别把抢,可霸道了!”、“好像专门有人往万州卖枪!”……2004年入夏,关于“手枪”传闻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一伙社会青年持有枪支,重庆万州区公安局局长邓绪学急了。于是,他召集了仅有5人参加的秘密会议;一次神秘的全城寻枪行动悄然开始……  相似文献   

15.
借鉴这么写     
借鉴这么写黄成炬李先念副总理说,中国军队已给越军以“致命打击”[法新社北京1979年3月1日电(记者:乔治·比昂尼克)]李先念副总理今天在这里宣布,中国已给予越南“主力部队”以“致命的打击”,并将撇出自己的军队,条件是越南不再在两国边境进行“武装挑衅...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青岛港看望许振超和码头工人,作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一难得的采访机遇,并采写成长消息《“我也要向振超同志学习”》,完整呈现了温家宝总理对“振超精神”的诠释,作品思想精深、手法凝练,听来令人感动,催人振奋,同时也给人带来更多新的思索。此稿因此获得2004年度广播电视节目优秀消息奖。  相似文献   

17.
灵君 《新闻天地》2004,(2):46-48
这次的主角依然是民工,依然是农民的生计问题,“讨薪农妇”熊德明一句话竟然牵动温家宝总理一片心。总理亲自过问农工讨工钱问题后,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都切实行动起来了,下大力气为农民工讨说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民工艰难谋生的境况。  相似文献   

18.
右一 《新闻三昧》2004,(10):41-41
国庆前夕,青岛港集团收到了由交通部转来的温家宝总理给许振超的回信。总理在信中说:“振超同志.来信收读,甚为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新的成绩。祝你节日快乐.并请转达我对全体码头工人的问候。”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视察青岛港,专程看望并高度评价了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  相似文献   

19.
细节的力量——新闻细节的叙事特征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新 《新闻记者》2006,(7):60-62
2006年春节之后,一位名叫老旗的网友在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新闻细节:温家宝总理10年间两次来到山东,穿的却是同一件羽绒衣。他将自己的发现以帖子形式发表在大众论坛上,而后被一些新闻网站转发,“温家宝总理的羽绒衣”由此成为一条新闻,迅速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问传播,成为今年年初中国新闻的一个热点:2006年3月6日,用百度搜索“温家宝一件棉衣穿10年,感动数十万网民”,找到相关网页约25700篇,可见传播面之广。这条新闻的热传,一方面表明总理朴素的人格魅力和百姓对总理的爱戴,另一方面也说明新闻细节在叙事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甄强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7,(8X):13-14
为进入国外主流社会,外研社制定了“借船出海走出去”的商业战略。这一观点在2007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座谈会上,外研社领导曾当面向总理建议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