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单身母亲,自己带着一个9岁的男孩子生活。在孩子还不到3岁的时候,我爱人就去世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我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带孩子,生活的艰辛自不必说。从我爱人去世到现在,我都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可是,我知道,哪个单身母亲的生活都不是好过的,我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不再嫁人,也是有心理准备的。孤单、劳累、辛苦我都不怕,但孩子不听话,不省心,实在令我感到伤心、绝望。这孩子小时候挺聪明的,也挺乖,他爸爸活着的时候也这么说。别人都说,如果这个孩子带好了,将来一定非常有出息。可是,不知怎么回事,现在一切都变得…  相似文献   

2.
第一剂:要解放不要捆绑父母们总是觉得他们为了孩子、为了家辛苦了一辈子,实在是劳苦功高。但当孩子长大以后向您伸手要自由的时候,您是否想过,其实您也可以向孩子要自由?孩子虽然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但对孩子来说,您毕竟是他的“别人”。不要把孩子和自己捆绑在一起。让孩子去走吧,跌倒后再爬起来。第二剂:要漂亮不要邋遢许多女人一生完孩子,就自认为青春已经逝去。其实,30岁有30岁的精彩,40 岁有40岁的韵味,50岁有50岁的风度。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有自己的精彩生活。女人可以继续漂亮,男人可以继续潇洒。虽然已经…  相似文献   

3.
爸爸:您好!这些是埋藏我心里6年的话,都是些我的肺腑之言。您每次喝醉的时候,您老是对我说:“你这个废物,我养你到18岁的时候尽了我的义务就再也不管你了。”您可知道,您的这句喝醉时随便说的话,给了我一生都不可抹灭的伤害;您不知道,别的孩子总是受到父母的表扬和鼓励,而您呢,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这些令我内疚一辈子的话。您总说我是个不争气的孩子,可是我已经尽力了。我从三年级的全班第三,荣升到了四年级的年级前三,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您改变对我的看法吗?每次我做完作业,总想适当地休息一下,可您总说:“看书去!每次买的书你都不看,以后再…  相似文献   

4.
不管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总会有一些重要的或具有启发性的事情父母未必都知晓。请回答下列二十五个问题,然后找一个适当的时间问问孩子,看您回答得是否正确。这个测验不仅为您提供一个给自己打分的机会,而且可以使您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1、谁是您孩子最好的朋友? 2、他(她)喜欢自己的房间刷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5.
女儿性格活泼外向,经常一回家就给我讲各种趣事.她在讲的时候,我会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地听,并作出回应,这是亲子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有一本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写得很好,书中提到了不少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我们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什么都不跟父母讲,宁肯跟同学说.其实,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孩子想给你说的时候,你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回应他?是否对孩子缺乏起码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瞳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7.
两个兄弟     
两个兄弟一起在农场耕作。一个已经结婚,并有一个大家庭,另一个还是单身。每天劳作之后,兄弟俩平分劳动所得。一天,单身兄弟心想:“我们不应该平分所得。我还是单身一人,需求不多。”于是他每天晚上从自己的谷仓里装一袋谷子,爬过他们房子之间的那块田地,把谷子倒进哥哥的谷仓里。同时,那位已结婚的兄弟心里想到:“我们不应该平分所得。毕竟我已经结婚了,将来有老婆和孩子照顾我,我弟弟还是单身一人,将来无人照顾。”于是他每天晚上把自己的一袋谷子倒进弟弟的谷仓里。多年来兄弟两人都感到迷惑不解,因为他们自己的谷子从来没有减少。一个漆…  相似文献   

8.
说到青春期,好像家长对这一时期的孩子都比较头痛,其中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早恋。遇到这样的问题,卢勤会怎么处理呢?听听卢勤怎么说吧——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这是很正常的,他们这时候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需要尊重、理解和信任,也需要一个自已成长的空间。父母要在关键时刻为他们指点迷津,而不能粗暴干涉。我认识一位父亲,有一天他还是中学生的儿子对他说:"我看上了一个女生,人漂亮、聪明、好学,我想和她结婚。"他父亲问:"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父亲又说:  相似文献   

9.
肖梅:常听年轻父母说:“我的孩子从不乖乖吃饭,究竟要喂他到几岁?”“我已经训练了好久,他还是常尿湿裤子。”“都3岁了还不会穿衣服,不知道收拾玩具,家里每天都像战场。”“孩子脾气太坏。”  相似文献   

10.
舒静 《家长》2001,(Z2)
若想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请回答下列30个问题,这个测验不仅为您提供一个针对“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给自己打分的机会,还可以使您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1.谁是您孩子最好的朋友? 2.他(她)最喜欢什么颜色? 3.谁是您孩子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4.什么最使他(她)感到窘迫? 5.他(她)最怕什么? 6.上体育课时,您的孩子喜欢打篮球、做体操还是参加接力赛?  相似文献   

11.
舒梦 《班主任》2004,(4):24-25
尊敬的范老师: 您好! 当我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与您分手、进入高中读书了.在她即将与您分手的时刻,我感觉到了她对您依依不舍的深情.她不止一次地说:"再开学的时候,范老师就不教我们英语了.再换班主任,不知道会不会像范老师那样."一个孩子不断地念叨一位老师,足以说明老师在她心目中的地位.范老师,您是我女儿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良师.我女儿是通过关系上初中的.那年小学毕业时,她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儿,才使她上了这所区重点学校,才分到了您的班级.听说您班的学生几乎都是"后门生",因为您是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2.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思念家人之苦。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13.
5岁的蓓蓓入园那天,她妈妈向我介绍说:“老师,这孩子很任性、淘气,做什么事都要父母和爷爷奶奶代劳,缠得我们没办法。您多操心吧!”蓓蓓来到小朋友中间后,我开始注意观察她的行为表现。正如她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范老师: 您好! 当我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与您分手、进入高中读书了.在她即将与您分手的时刻,我感觉到了她对您依依不舍的深情.她不止一次地说:"再开学的时候,范老师就不教我们英语了.再换班主任,不知道会不会像范老师那样."一个孩子不断地念叨一位老师,足以说明老师在她心目中的地位.范老师,您是我女儿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良师.我女儿是通过关系上初中的.那年小学毕业时,她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儿,才使她上了这所区重点学校,才分到了您的班级.听说您班的学生几乎都是"后门生",因为您是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小闹钟     
孙名先 《师道》2010,(4):58-58
我结婚比较晚,单身时一直住在母亲家,两个姐姐的孩子又时常到母亲家小住,所以对两个小外甥非常熟悉。眼看着他们将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掉,我苦劝无用,只能在心里暗暗地下定决心: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定好好教育他(她),让他(她)懂得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17.
爱你又如何     
升入高三的我已经18岁了,在大人们看来,18岁意味着成人。可我,依然如孩子般的天真烂漫;依然靠着父母养活度日;依然不会做琐碎的家务;更不可想像的是,我根本没有过初恋。确切地说,我的初恋在没有开始时,就已经悄然无声地结束了。这是否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3,(6):74-76
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们在想些什么吗?你知道孩子心底的真实想法吗?从现在开始聆听孩子的心声吧!1,你要是觉得人家的孩子比我好,就让他(她)当你的孩子好了,何必老拿我和人家比呢?2.妈妈,我知道您担心我的学习,但是您不能老逼我,  相似文献   

19.
"状元"父亲教子记 我们县今年的高考理科状元是一位姓刘的同学,他父母都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父母有没有关爱孩子的那份心.那份心不是逼迫,不是责骂,是一种心灵的互动,是在强大的父母之爱面前,孩子产生的一种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这种责任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早在三年前,我们县这位姓刘的同学曾想从乡镇中学转到县城重点中学——我县的一中.当时他的父亲找到一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他们村蹲过点的县里干部,那位干部面露难色,这位父亲就说:"我想让您帮我认识一下一中的校长,请您帮帮这个忙,其他的问题就不要您解决了."在那位干部的引导下,这位农民找到了一中校长,并对校长说:"我不识字,但我知道学习很重要,我给您送个学生来,我保证这个孩子能在同年级内考前十名.  相似文献   

20.
爱,是一首诗,一支歌,又像一杯醇香的美酒,它给人以愉悦,以甘甜,以慰藉。1991年,怀着对教师的向往,带着满腔的热情,我终于踏上了三尺讲台,有幸成了一名小学教师。记得刚工作不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送一个小女孩来上学,她紧紧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您多费心了。这孩子是她父母抱养的,可他们都不喜欢她,真可怜。您就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吧。"当时才20多岁的我被老人这沉甸甸的嘱托震撼了。从那一刻起我就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