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这些论文都是我在山东邹平工作的时期写的。为了人生,为了中国,我不能不工作;也不能不奋勉自己和朋友们一同来工作。我们认为中国问题的重心在乡村,在农民。乡村社会没办法,农民生活没办法,中国问题是不得解决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近十年来大部分工作的时间也都是在农村。我是从事教育的,当然,我不能不注意乡村农民大众的教育。乡农教育,在我看,就是乡村农民大众的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乡村文化秩序遭遇的危机是多重的,综合起来,一是自然生态秩序的破坏,一是乡村文化秩序的瓦解,一是乡村公共生活的危机,一是乡村心惫秩序的危机。这些问题的后果也许一时还看不出来,但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在眼下的直接受害者就是乡村的孩子们,他们正在失去乡村社会对他们生命悉心的、整体的呵护,尽管他们在物质层面大都得到了更好的基本生活条件,但他们精神生活的贫乏与从小就形成的生存的迷失也许会陪伴他们一生,  相似文献   

3.
苏南一些地方的宗族中个别有地位、有权力、有钱财的人,捐献或购买一大批土地,作为本族的共同财产,这种土地称为义田,管理义田及其地租收入分配的机构叫做义庄。义田的收入主要用来救济族内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生活贫困者、举办义学和补助本族贫苦子弟的学费、修理庙宇祠堂和祭祀祖宗、继续添置土地等。虽然义庄具有浓厚的封建特点。但它在救济乡村的弱势群体,推动乡村文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改良乡村的社会风气,提升乡村人们的道德水准,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晓玲 《现代语文》2010,(5):112-113
回族汉语中有许多用语是回族特有的,这些特殊用语是回族生活用语的主要部分,体现着回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以及生活习俗,它们是不能简单地和汉语通用语对译的。随着文化的相互渗透,这些生活用语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或者说它们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乡村幼稚教育的先驱之一,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开展了以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乡村的幼稚教育试验,确立了一条适合中国乡村幼稚教育发展的中国化、平民化、普及化的道路。述论陶行知乡村幼稚教育试验以此观照现实:第一,普及乡村幼儿园:政府兜底,乡民支持;第二,构建生活教育课程:儿童为本,乡土为根;第三,培养“新乡贤”:幼儿教师成为乡村生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跳出农门”的教育目的和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造成了农村教育和实际生活的脱离,它既不能引导农村儿童过有意义的生活,又对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乡村教育进行了不断的追求、探寻和实践。生活教育作为一种哲学,它关涉乡村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7.
乡村记忆     
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城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我总会不假思索地说:“乡村!”因为那里有我儿时的欢笑和幸福记忆。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三年多即遭查封,但它所培养的两百多名学生却将晓庄的薪火传遍了祖国大地,从而也将生活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广袤的中华大地。在晓庄学校被查封前,晓庄的师生即在南京、淮安创办了数所乡村小学和乡村幼稚园,也协助浙江同仁创办了湘湖乡村师范;学校被查封后,晓庄师生的身影即活跃在近如苏浙沪皖鲁豫冀赣、远如陕甘黔闽粤桂渝港甚至台湾和泰国……他们在这些地方或办学,或从事其他教育活动,用他们的生命续写着从晓庄开始的乡村教育诗篇。这既是晓庄历史的延续,也是生活教育试验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文题回放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10.
王文岭 《生活教育》2012,(16):24-28
在全国乡村教育运动高涨之际,为顺应新广东建设的要求,广东省于1930年前后大力兴办乡村师范学校,或派员参观南京晓庄乡村师范,考察江浙乡村教育;或聘请生活教育者入粤办理乡村师范和乡村教育。生活教育在广东生根开花,极大地推动了广东乡村师范和乡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也使广东乡村师范和乡村教育汇入到陶行知领导的生活教育运动的洪流中,在生活教育运动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中,儿童理解透彻的内容常是和他们熟悉的、当下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地方,教育发生的基点在和儿童的生活接触处。儿童对教育中符号化的知识可能是无知的,但是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这些符号化的知识又恰恰来源于人们的第一性的生活。正是由于人类符号化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它们在儿童身上发生过程的一致性,即这些生活中的内容往往恰好是教育中儿童的规定学习的要害处或关键处,使得符号化的教育和儿童切身的生活有着内在的一致,因而探讨儿童的第一性的生活具有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在人类语言中有很多词语与动物有关。下面这些由动物单词构成的俚语,非常生动、形象。掌握了它们,会使你的口语和写作更地道.更生动!请看一看这些有趣的俚语吧!  相似文献   

13.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在人类语言中有很多词语与动物有关。下面这些由动物单词构成的俚语,非常生动、形象。掌握了它们,会使你的口语和写作更地道,更生动!请看一看这些有趣的俚语吧!  相似文献   

14.
传奇 《小学时代》2010,(6):12-17
还记得上次说的梁上君子——帽猴吗?这些家伙哪儿人多就往哪儿钻,专门袭击人们的美食。人们终于产生了对它们敬而远之的想法——这不,它们被人们抓住送进了丛林,就此结束了它们曾经的天堂般的城市生活.可是.丛林生活危机四伏,它们能适应吗?  相似文献   

15.
乡村学生的作文与真实生活逐步脱节,导致了学生的作文远离了实际,成了无源之水。回归乡村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有依托,走进生活,同时也会把学生不同的理解体现出来,最后形成有个性的作文。乡村生活永远是乡村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乡村作文教学最纯正的根。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0,(2):48-49
它们是生活在童心世界里的精灵.因为他们的简单明了.因为你可以从它们身上了解世事.通过他们重新发现曾经熟视无睹的生活趣味。还等什么,看看这些让我们着迷的经典卡通形象吧,是它们使枯燥的生活和学习变得可爱——  相似文献   

17.
"学生领导力"是当前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也是教育变革的新概念,更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表达。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乡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乡村学校师资水平有限,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也不尽如人意,这些都影响了乡村学生领导力的发展。而重建学校生活,是培养乡村学生领导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引起乡村班主任们的关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育的希望是超越城市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多有抬头,不少人对中国的乡村教育态度消极,认为它在城乡二元结构严重的今天,已经无力振作了。这和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并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关。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更多地承担乡村生活的适应与改造,以及乡村社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当你看到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时,你一定会为人类的伟大创造倍感骄傲。可是,你知道吗,在这些伟大建筑出现的千百万年前,另一些更伟大的“建筑师”,它们不用图纸、不用工具,同样创造出令人类叹为观止的建筑,这些“建筑师”就是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厕所革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弥补民生短板、呈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将其融入到社会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地保证"厕所革命"不偏离方向、达到应有之效。引导与教化乡村民众形成"公共意识"、提高"身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传统不良生活惯习、过上现代化乡村生活是社会教育推动"厕所革命"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