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常常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孤独和不与人交往等。社会退缩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发展都有负面作用。产生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主要有重要他人态度、个体身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班就读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教育对策和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铃 《教育导刊》2006,(11):63-63
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重要背景。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期缺乏社会交往是成长中的危险因素,社交退缩被看作儿童的消极行为表现。然而,很多临床研究者认为社交退缩只是儿童暂时的行为表现,能够自行调节,不需要特殊干预。社交退缩指交往场合中,儿童不跟其他人交往,独自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交退缩行为逐渐被看作复杂多维的现象,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退缩行为表现:抑制行为,指儿童的无所事事和观望行为,反映了儿童气质上的羞怯、抑制,既希望又害怕接近同伴的动机冲突;安静退缩,指儿童单独进行安静地探索或建构性游戏,…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行为反映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及个性特征。行为有正常和不正常之分,不正常行为即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的行为。 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的,即攻击型行为。其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学习无兴趣,不遵守纪律,不能跟同伴友好相处,严重者还会发生欺骗、盗窃、逃学、弃家出走等。一类是内向性的,即退缩型行为。表现为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独离群,不易适应新环境;或者性情温顺,但神经过敏,烦躁不安,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严重的会发展成情绪性问题行为。 造成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1.父母的精神障碍,如酗酒、神经症。2.母亲分娩不顺利,导致幼儿轻度脑功能障碍。3.家庭环境不良,如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婚,经常打骂、训斥孩子;或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放纵。4.学校教育不当,如教师态度冷淡,不关心、不尊重学生,处理问题不公正等。5.社会  相似文献   

4.
为了矫正学龄前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需要一套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应对方案,并且应使学龄前儿童适应该种教学方案,使学龄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矫正社交退缩行为,消除与社会接触的紧张感。经过调查,体育游戏是一类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是在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理清教学脉络。  相似文献   

5.
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开放式访谈法,对遵义市某幼儿园一男童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形成该男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消除其社会退缩行为上,宜从家庭、幼儿园及儿童自身着手,科学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108名3~5岁儿童,通过对其进行一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任务测试及社会行为评定,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对其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退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攻击性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退缩行为发生概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2)儿童的错误信念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变量后,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可以预测其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而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水平不能预测其退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居银  顾涛 《时代教育》2010,(2):268-269
社会退缩已成为2f)世纪8()年代以来儿童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影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原因、亲子依恋关系、师生关系等。目前主要采用社会技能训练、游戏治疗与矫正改善儿童的退缩行为:促进其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位家长发到我邮箱的一封信。李老师:您好!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我小孩平常是他爸爸在辅导,在一次谈话中,我发现父子俩思想完全一致:小孩读书一定不会比父亲好。我不希望儿子有这种想法,还好您也认为他很有潜力,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小孩的潜力充分发挥。他父亲是清华大学毕业,我学历不如他,所以小孩的教育归他管,只有他不在家时才让我辅导小孩,所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社会退缩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儿童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儿童社会退缩的概念、类型及成因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背景资抖:笔者跟踪记录了某机关幼儿园大班一位内向型的女孩英英(化名)的一些活动片断。幼儿园是众多幼儿聚集生活的地方,他们中有活泼聪明,身心健康正常的,也有一些性格孤僻、身心异常的。有的小孩天生爱冲动,表现能力强,也有些幼儿却不善于表现,内向,竞争意识弱,缺乏与教师及同伴的沟通及交流,后一类幼儿往往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往往也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邻居家的乐乐最近经常拒绝上幼儿园,害怕与老师、小朋友接触。他在幼儿园整日惶恐不安,可一回到家中,却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到医院对孩子作检查,医生确诊他的表现为“退缩行为”。退缩行为是指幼儿在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所表现的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人独处而无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退缩行为多见于5~7岁的儿童身上。国外有研究指出,约有1/4的儿童会有某种程度的害羞或社会退缩。退缩行为阻碍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影响其社会化和认知的发展。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  相似文献   

12.
行为干预技术在转变问题行为学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行为是扰乱他人或阻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即那些经常出现、扰乱性较大、对学习影响较严重、需要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它分两类:一类是攻击型,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不与同学合作、破坏公物、欺骗或偷窃等;另一类是退缩型,表现为羞怯胆小、  相似文献   

13.
社会退缩是在社会情境下儿童独自游戏或独处的行为。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社会退缩至少有三种亚型.其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社会退缩的干预需要实现预防和干预的统一,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基础上.重视相应生态社会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笔者考察了176名4岁儿童的实验室自由游戏活动,将其中的68名鉴别为行为退缩儿童,并进一步区分为3个亚类型。对7岁儿童通过观察和问卷等方式收集他们的同伴关系、问题行为方面的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岁儿童的退缩行为不能单独预测其7岁时存在的问题行为,在3个退缩行为子变量中,退缩子分数2(单独建构和单独探索)是一个反应儿童退缩行为的敏感变量。  相似文献   

15.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退缩作为儿童社会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儿童常常出现的问题,其不仅仅影响到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等问题,而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影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因素很多,不仅有内部的生理、认知模式等因素,还包括外部的亲子依恋关系、同伴关系等。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采用行为矫正技术、游戏治疗与矫正和经验性矫正来改善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福利院儿童的行为状况。方法:利用自设问卷对北京福利院的50倍儿童和正常儿童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福利院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在抑郁和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发生率显高于正常儿童。(2)对自身同伴关系呈消极认识的福利院儿童,其社会性退缩行为的出现率更高。(3)福利院儿童说谎、顶撞老师、偷窃和逃学的出现率与正常儿童有显性差异。(4)福利院儿童对福利院工作人员态度的认识以及对社会态度的认识影响了其品行表现。结论:福利院给儿童提供的教育应趋向开放,使儿童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广泛交流中形成积极的主观认识和自我概念,从而使儿童的行为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心理,不仅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从分析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矫治小学新生退缩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姚素慧 《幼儿教育》2012,(15):16-20
社会退缩幼儿是幼儿园里常见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游离于同伴之外。本文根据社会退缩幼儿的种种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期望能对幼儿园教师有所帮助,从而促进社会退缩幼儿的行为改善乃至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行为问题在近几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社交的退缩行为属于较为严重的儿童行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矫正和预防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那么采取何种方法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在娱乐、自然、不受束缚的状态下使儿童社交问题消失、退化成为学龄前儿童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人们发现体育游戏对于矫正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社会退缩具有从低到中等程度的稳定性,会对儿童发展与社会适应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同时会受到儿童年龄、性别与所处文化背景的制约。未来关于社会退缩的研究将着重从积极行为和文化的角度探讨社会退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