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及IT行业的发展,流行音乐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网络世界之中,并借助网络的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多媒体、可检索、下载性等优势迅速传播发展。同时,在网络歌手走红的影响下,网络中出现了网络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创作者和新作品海量化现象,而在这一系列海量化的背后其实却隐藏着流行音乐超速发展的问题,这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任晓红 《今传媒》2015,(4):130-131
酝酿自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经凭借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开辟出了一片市场,在中国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笔者将旨在通过对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的梳理,阐述其在我国国内的流行原因与传播现状,并试图分析其在我国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最后从中提取有益于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勇 《新闻天地》2006,(11):F0002-F000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对生产与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信息迅速而及时的生产服务的现代物流,正逢其时且影响深远,为国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冲击波震动。  相似文献   

4.
人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符号,人类世界由不同类型的符号构成,其中便包括音乐符号.从古至今,音乐符号在人类的文化世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符号具有文化意义,其以特殊形式传递感情,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大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被后人传唱的器乐和歌曲,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流行文化现象.如何辩证看待流行音乐传播符号,目前仍然是值得学界探究的问题.由陆正兰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从这一问题入手,开启了对流行音乐的创新研究.该书依托符号学原理,构建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系统,阐释了音乐符号的传播意义,主张根据符号特点理解音乐文本、掌握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的要义.该书探讨了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用学机制,分析了流行音乐传播的要素,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流行音乐符号学理论体系,为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偲 《新闻爱好者》2011,(22):136-137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作为文化艺术领域开放和发展的形式之一,原创流行音乐开始风靡两岸三地。时至今日我们发现,虽然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文学和文化背景,但原创流行音乐各具特色,在歌词的古典文学内涵方面,台湾的创作力量显然更胜一筹。本文从两岸社会的意识形态差异、人文氛围、教育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流行音乐文化内涵上的差距,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发掘和思考对我国传统文化维护和传承的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偲 《新闻爱好者》2011,(11):136-137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作为文化艺术领域开放和发展的形式之一,原创流行音乐开始风靡两岸三地。时至今日我们发现,虽然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文学和文化背景,但原创流行音乐各具特色,在歌词的古典文学内涵方面,台湾的创作力量显然更胜一筹。本文从两岸社会的意识形态差异、人文氛围、教育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流行音乐文化内涵上的差距,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发掘和思考对我国传统文化维护和传承的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流行音乐以大众文化的身份被广泛接受,同时,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带来新契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虽然有特色,但在国际一体化、消费社会的宏观环境下,新媒体为流行音乐传播带来的动力并未完全转化为正效应,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动因的分析为基础,进而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期望作为大众文化的流行音乐能够将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机遇有效使用,促进流行音乐发展,促进大众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江南Style》爆红的原因。同时,剖析了我国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不足。我国的流行音乐要借鉴其长处,努力使我国的流行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与大众媒介间有着紧密关系,在新媒介时代,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传播范围、销售模式和发展方向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试图从新媒介传播特性、与流行音乐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数字化技术共生共荣,新媒介技术与流行音乐产业的融合,对流行音乐产业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期望能为当前和今后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健康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及其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建设成就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兼具极大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流行音乐,是广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广州作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策源地、发祥地,在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流行乐坛开创过无数个"第一";为中国流行音乐贡献了数以百计的优秀音乐人才、数以万计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催生了大量引导音乐发展潮流的新鲜理念.可以说,广州流行音乐的发展正是中国地域性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缩影,基于此,笔者就广播电视媒体对广东流行音乐的形塑力及其体现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为当前由网络新媒体引发的新一轮媒介转型对流行音乐发展趋势的影响推断与预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欧美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多娇 《记者摇篮》2004,(11):51-51,53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由来已久。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到五六十年代对港台的影响;从七八十年代港台音乐在内地的传播。到中国流行音乐不断融合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无一不说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广。  相似文献   

12.
1941年,阿多诺在助手的协助下发表论文《论流行音乐》。文中提出三个著名观点:一,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特征;二,流行音乐刺激的是被动消费;三,流行音乐是社会的黏合剂。6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众文化勃兴的今天,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分析仍有振聋发聩之影响。该论文在国内学者的论述中时常被提及,但目前尚无全文翻译。此次是该论文第一次在中国大陆被译介。本刊分两次发表。  相似文献   

13.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传播媒介有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电视媒介中的音乐选秀节目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力探寻音乐选秀节目中流行音乐的传播特征,并为流行音乐在媒介融合时代音乐选秀节目中的传播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行音乐在创作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前进,使得当代音乐的发展不仅在形式方面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在音乐元素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势。本文首先就流行音乐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就流行歌曲中音乐元素的多样性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解析"流行"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不同水平层次的音乐学习悄然兴起,蔚然成风。这种学习的需求,不仅推动了各级、各类音乐教育的发展,还具有更加深远的社会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人们需要的满足不再是直接通过生产来完成,而是依赖市场交换得以实现的。这样的经济运行基础上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产生了一定时期的流行文化现象,当然也包括“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可音乐  相似文献   

16.
马珂 《传媒》2016,(16):95-95
流行音乐的传播是传播活动的重要部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媒介技术和社会变迁的加速,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接受也和以往有所不同。如何认识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以及受众接受模式的变化成为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对此,由张锦华等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一书,从流行音乐传播与媒介技术和社会变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传播的历史足迹、传播媒介及其效应、接受模式与审美范式、流行音乐的传媒文化审视和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要实现自身社会功能的理念下,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秉持着激烈的批判态度,认为流行音乐的弊病并非缺乏文化修养,而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标准化、伪个性化特征。与此同时,在大众媒体的助长下,导致听众心神涣散并听觉退化,于是音乐成为社会粘合剂,大众彻底失去了与文化工业社会进行抵抗的能力,被纳入工业生产链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许静 《大观周刊》2012,(10):265-265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完全将流行音乐摒弃在中学音乐教育的高墙之外,无异于采取“堙堵”之法治水,其结果必定不如人意。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因势利导”,要正视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将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元素巧妙地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来,使之成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中学生音乐素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用音乐社会学的方法,分析流行音乐与社会观念变革的双向关系,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行音乐商品化的本质和利弊.其中着重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和阿多诺的音乐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杂志以其新的传播形态出现在公众的消费视野中。在众多的网络杂志中,流行音乐杂志以其新颖性、方便性和及时性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同。那么网络流行音乐杂志在国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