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30):67-67
一、普洱茶投资介绍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有着千年的生产饮用普洱茶历史.由于具备独特的加工工艺、发酵方式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使得普洱茶在所有茶饮品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誉满全球的“普洱茶”在它的故乡又一次风风火火地蔓延开来。然而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却不容乐观.文章以一个图书馆人的角度。从历史文献与普洱茶的传承,历史文献承载历史的职能和作用,扼要阐述普洱茶的今天与历史文献的密切关联。结合普洱茶现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现状和思茅市图书馆普洱茶史志的整理与收藏现状。通过分析塑造中国茶城图书馆的意义和可行牲,在呼吁人们重视现代普洱茶文化发展的文献整理和收集丁作的同时.建议把思茅市图书馆塑造成中国茶城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4):19-19
龙润普洱茶体验馆最吸引人的,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藏茶,还有那自己动手压一饼“唯我独有”普洱茶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06,(40):72-73
2005年之后应该说是普洱茶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清楚地看到普洱茶的消费市场、礼品市场迅速扩张,收藏市场和拍卖市场也进一步成为普通消费者和投资者持币待入的观望热点。普洱茶产品从较早期的台地茶、古树茶等茶菁的竞争和不同著名山头茶菁的竞争,进入到一个以品牌为导向的普洱茶竞争时代,普洱茶本身品质的优劣成了决定一个品牌是否能持久地点领市场,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必然条件。  相似文献   

5.
陆大羽 《大观周刊》2006,(29):52-52
当你面对一棵32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当你对它顶礼膜拜时.你是否会想.在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将那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变成杯中佳茗!当你盘点普洱茶的历史,当你对那一条条的羊肠小道感兴趣并惊叹于马脚比石头硬时.你是否会想.在岁月的长河中.马背上的茶叶给了我们多少的品茗遐思!今天回头看.普洱茶的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它的制茶文化.昨天的制茶方法变成了今天的传统,那么,今天的标准也一定会成为将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29):55-55
7月27日,全国首家普洱茶收藏交易行一龙生兰茶坊普洱茶收藏交易行昆明旗舰店,在金实小区的雄达茶叶批发市场隆重开业。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28):55-55
俗话说存钱不如存茶。当下收茶藏茶的人不少。普洱茶的大热让人们看到了伸手可及的利润空间。那么,如果你吃进一批好茶而又不急于出手的话,把它存在什么地方可是个重要的问题了。存家里?一饼两饼那还行,一件两件肯定占了不少的有限面积,十件八件那就更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8.
王迎新  陈谨 《大观周刊》2006,(28):48-49
普洱茶热的升温,为云南茶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环境和机遇。人们称叹,普洱茶热了!  相似文献   

9.
大观茶事     
《大观周刊》2006,(43):95-95
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铁观音秋茶价格上涨,信阳茶叶实现农业产业化,靖安白茶被荐为奥运会“国礼茶”,浙江景宁惠明茶有了地方标准,我国专家确认现存最早《茶经》版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茶玉宏 《大观周刊》2006,(46):86-86
因为开茶店,所以学茶,也因此热爱茶,普洱茶热,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跑到了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的规定,消费者经过一定程度的申请,可以参观到龙润茶业全透明的生产车间。很幸运,我亲眼目睹了龙润普洱的生产线,再放心地喝上一杯龙润普洱茶的同时,感慨许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8):54-54
迎新:普洱茶里加入菊花、玫瑰等一起冲泡不会影响各自本身的品质,还可以增加茶的香气,淡化普洱茶的陈味,对于以美丽为己任的MM来说还能起到养颜美容的作用。特别是古茶花对养生美颜有特殊功效,可惜很少。  相似文献   

12.
侯玉才 《大观周刊》2006,(24):25-25
在你的印象中,普洱茶是什么样子的? 是一片一片圆形的?是一块一块砖形的?或是一沱一沱沱形的?还是像南瓜一样瓜形的……我们每天都在赶时间。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在ktv嚎叫着“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还好,我们平凡的世界里总算还残留着对杯好茶水的渴望,有没有这样一种普洱茶:它携带方便、易于保存,符合大众口味,开水一冲,汤匙一摇,普洱茶香便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06,(33):64-6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一种饮品,普洱茶归根到底还是一种食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安全、卫生、健康是所有普洱茶上柜的前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28):47-47
普洱茶是21世纪云南经济起飞的加速器.更是云南休闲生活方式的缘起之处。人们狂恋普洱茶的时候,陈波也加入了其中,创办了“云福春”茶庄,并成为云南最优秀的普洱茶品牌勐海茶厂“大益”茶的代理商之一。十多年前曾经在商海经营成功的陈波,用出世又入世的心态来看待普洱茶热。他庆幸,生在云南的自己,今生因为与茶叶这片叶子结缘而收获颇丰。怀着感恩的心情,他希望将云南的茶产业做大,做成真正造福万民的产业。你可以不相信,但陈波笃信:“你快乐就是我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普洱茶的干仓和湿仓,已经很有一段争论的历史。 何为干仓?答曰:自然陈化普洱茶。 那何又为湿仓?人为以高温高湿的环境,让茶饼在短时间内迅速后发酵。 其实,以上的两种说法都不是最科学的。 普洱茶本身要经过发酵,这发酵的过程就需要一定的水分、湿度和空气。不论人工发酵还是自然发酵,茶都要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接触,微生物才有了发展变化的条件,茶也才能转化。所以可以说没有绝对的干仓也没有绝对的湿仓。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角色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已是地方政府通用的手段。云南政府力推普洱茶热,是一次成功的运作,还是埋下了隐患?今年初夏的滇南空前热闹,尤其是版纳、思茅、临沧三大普洱茶产区。迟来的雨水将春茶大量上市推迟到4月初,前来收茶的客商挤满了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17.
小说梗概:长篇小说《铁观音》以清代乾隆年间为背景。以闽南安溪名茶铁观音的发现、研制以及朝野之间围绕着茶事、茶道的明争暗斗为主线,在宏大、曲折的情节中展现出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了王士琅、魏饮、高得进、陈三贵、珠露、玉萱等一系列性格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06,(29):46-46
云南省镇沅县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世界“茶王”之乡镇沅县海拔1800米的无量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公司有3500亩良种生态茶园,古茶2000亩,注册资金300万元,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年产五一绿茶80吨,普洱茶300吨。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22):I0032-I0032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与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于2006年6月5日在昆明胜利召开。为了迎接这次盛会,为打造珠江源旅游及普洱茶两大品牌推波助澜,《生活新报》与雄达茶城主办的普洱茶大使海选活动也于6月4日落下帷幕。在决选现场,共26位茶艺高手角逐赛场。经过才艺表演、知识问答、茶艺表演3个环节的比赛,龙润茶业集团选派的高级茶艺师尹苏娅凭借淡雅的气质和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热烈的掌声,成为与昆明以外10个城市对接的普洱茶大使之一,之后,普洱茶大使和十城记者同泡普洱茶,并接受10城媒体记者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06,(37):64-64
2005年10月.昆明市西市区出现了全球首家普洱茶体验馆.独创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学习普洱茶文化。一年来.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普洱茶爱好者慕名来到体验馆,系统、全面地学习到了普洱茶的制作、贮藏等知识.同时感受到了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清新高雅的环境里,品饮到龙润茶业集团生产的各种普洱茶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