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势     
日本书籍展在台湾 日本是世界出版大国之一,日文出版物在台湾拥有不少的读者群。2002年2月19~24日,“书籍之国-日本”的专题书展在台北举行。 这次书展规模空前,约有170家日本出版社参展。日本书籍出版协会理事长渡边隆男致开幕词指出:“日本国内出版业持续不景气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互联网在日本国民中广为普及,但真正的知识仍然蕴藏于书籍之中。”  相似文献   

2.
前一阵子,台湾一家很大的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美国已故惊悚小说家史蒂芬·金的中文翻译作品。没想到,新书出版后,被眼尖的读者发现,原本应该长达50万字的书籍,翻译成中文后竟然仅剩下30余万字,明显有大量漏译不说,该书所使用的翻译还是早年该出版社第一次出版此作品时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的图书市场,文学书籍始终是引人注目的,且不说有多少家出版社因出文学书而发达,在近年金石堂等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文学书的上榜率十分可观,几乎年年冲击半数。近几年文学书籍的出版总量,年增长率在50%以上。台湾文学书籍的出版好景,首先得利于一大批作家身份出版发行人的努力。《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女士于1968年创办“纯文学出版社”,一直坚持以出版文学类书籍为主,每年只出十几本,本本求精品,如沉樱  相似文献   

4.
前一阵子,台湾一家很大的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美国已故惊悚小说家史蒂芬·金的中文翻译作品。没想到,新书出版后,被眼尖的读者发现,原本应该长达50万字的书籍,翻译成中文后竟然仅剩下30余万字,明显有大量漏译不说,该书所使用的翻译还是早年该出版社第一  相似文献   

5.
台湾报纸报道,申请出版大陆出版品的办法公布前,台湾的出版商为了取得光机,纷纷接洽香港的中介公司,极望取得大陆方面的授权。香港一位中介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已经取得大陆三家官方出版社香港分公司总管理处的同意,授权由他和台湾的出版社签约,另外还有两家出版社也同意授权。由于台湾出版社都有意愿,他表示目前已经和两三家颇有名气的出版社取得协议。至于出版的书籍种类,由于台湾出版商都属意于小说、散文、美学、辞典以及风土人情记  相似文献   

6.
王岫 《出版参考》2005,(3S):33-33
新加坡大众集团在亚、欧、美洲,拥有45家公司,经营教材开发和出版销售业务。集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的96家书店,是华文书籍在南亚的主要通路。五年前,大众集团在台湾设立采购办公室,如今已有四家公司。  相似文献   

7.
对外发行中文图书的一个设想 我旅游探亲到美国时,曾到休斯敦市两家中文书店参观,没有看到一本大陆出版的图书。在香港旅游时,曾到旺角参观四家中文书店,就有三家未发现大陆出版的图书,一家虽有,但品种也不太多。以我们大陆雄厚的出版力量和世界公认的低廉书价,却不能与台湾和香港出版的图书并列发行,我深感痛惜!我问过一家中文书店的老板:“经营大陆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有声出版业近10年有了很大发展。1976年台湾从事有声出版业者只有138家,而到1994年5月,有声出版业者已达1131家。台湾的有声出版业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3年台湾共出版各类有声出版品2439种,主要包括激光唱片、影碟、录音带和录像带等几大类。各类有声出版品每种平均售价为:激光唱片337元(新台币,下同),影碟1500元,录音带220元,录像带404元。 台湾有声出版品的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为:日本、香港、新加坡、澳洲、美国等。其中最大出口地为香港,1993年出口额为12440万元;以下依次为美国3380万元,新加坡2580万元,日本2220万  相似文献   

9.
每每谈到台湾出版产业的困境,给出的主要理由,不外乎台湾市场规模太小,每年却出版4万种以上新书,供给大于需求,导致书籍退货率年年高升,冲  相似文献   

10.
台港澳之窗     
台湾对中国古籍 的研究和出版 十年前我们在海外参观华文书展时,常常看见台湾出版界展出的书籍中,一类是翻译西洋的书籍,一类是翻印中国古籍,展出书籍这两类居多。后来两岸出版交流展开,才听台湾友人说,这两类正是台湾的优势。 五六十年代台湾出版校订与评注古籍的著作不多,大多为翻印古籍,或以专题辑录古籍原文出版。一些出版社如艺文印书馆在50年代影印《十三经注疏》、前四史及部分诗词,60年代还印行了《百部丛书  相似文献   

11.
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 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 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6本以上新书的,估计只有1000家左右,这个现象说明了台湾出版产业的活力与弹性,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甚至是不以出版为主要获利来源的,有许多业者跟文创商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更多元、更有个性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12.
徐挺耀 《出版参考》2012,(33):37+36
正谈到数字出版,一般总是大谈海外案例,其实台湾也有很多本地厂商在用心经营。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知第一线的数字出版现况。本文走访了两个采取不同经营路线的数字内容商,询问他们对于数字出版的观察,看他们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数字出版。这两家数字内容商,一家是典型的平台运营商,另一家则是建构在Apple  相似文献   

13.
每每谈到台湾出版产业的困境,给出的主要理由,不外乎台湾市场规模太小,每年却出版4万种以上新书,供给大于需求,导致书籍退货率年年高升,冲破五成,再加上出版社越办越多等等。  相似文献   

14.
第四届台北国际书展1月1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开幕。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924家出版社参展,规模较上届扩大了60%。台北国际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在第3届书展中共有20个国家的430家出版社、约20万册书籍参展,参观人数达35万以上。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光复书局承办的这届书展有几项特色,主题馆以“寻根探源——出版事业在台湾之演进”展示台湾传统出版文化的风华;另外也邀请大陆在香港的出版机构参展。  相似文献   

15.
面对保护版权冲击的台湾翻译出版业曹洪东过去几十年中,除文学类书籍外,台湾出版的书大部分是国外书籍的中译本,我们在大陆也可以看到不少台湾出版的翻译书,台湾的出版公司简直可以称之为“译文出版社”了。对欧美先进国家来说,“著作权”中的翻译权早已是有价商品,...  相似文献   

16.
日本素有出版王国之称。近几年来,日本每年出版图书种数仅次于美国、苏联、西德、英国居世界第五位。日本出版社很多,到1983年底,全国有四千二百三十一家,集中于东京的有三千四百二十一家,占总数的82.9%。其次是大阪,有二百零七家,占3.3%。高度集中是日本出版界的特征之一。从资金和人员来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所谓的“三少”。出版社,即资金少、人员少、出书少。在四千多家出版社中,每年出版新刊书籍在一百种以上的有六十家,剩下的出版社,每年平均出版四五种。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7.
台湾出版市场中的中小发行企业数量众多,发行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业者逆势而上,纷纷成立发行公司,今年4月刚刚成立的易可数字营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据介绍,公司现代理港台地区15家出版社出版物的发行业务,覆盖面遍及台湾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日本的图书,尤其是学术性或专业性等内容较枯燥的图书销路下降。曾经以出版高质量的图书而闻名的出版社,一家接着一家面临经营危机。如举世闻名的出版百科全书和学术书籍的平凡社,由于负债累累,最近终于被迫下决心裁减人员,出卖不动产以偿付债务,以此来保持该社的经营信誉。在当前形势下,任何一个出版社想要增加收入,只有改变出版方针,大量出版喜剧性书籍或大众杂志才能实现。但平凡社不愿放弃原来的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的台湾童书市场很不寻常,不仅有将近10家新出版社投入童书绘本的出版,连一向经营惨淡的少年读物市场也突然活跃起来,超过7家成人出版社积极跨足童书市场。 但是同时,台湾的童书出版也面临几个隐患: 笔者多年前在美国接受幼教老师训练时,除了理论课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经常要为孩子设计教具,市面上出售的也  相似文献   

20.
业界动向     
台湾出版界新五小创新机制 正当Tom.com集团整合大中华出版媒体界之际,台湾本土的女书店、心灵工坊文化公司、玉山社出版公司、高谈文化与智慧事业体等五家“小而美”的主题式出版社,在历经大环境的改变与多元文化的思考后,也以成立“激活阅读出版联盟”结盟型态,因应出版产业的剧烈变动与行销活动多元化冲击。几位负责人都表示,他们是合作并不是合并,是联盟不是集团化,他们仅在行销上合作,结合彼此的资源,改善效率,强化竞争优势。女书店创办人苏芊玲指出,这五家出版社的出版理念清楚,专业性强,属独立的小型出版社,而每家出版社又各有特色,譬如女书店以女性图书擅长,心灵工坊重心灵,玉山社主推台湾文史,智慧事业专出版生活与心灵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