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郭天一 《军事记者》2004,(12):12-12
传统新闻学理论认为,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启、需求的手段。一句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正逐步进入“读题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标题能否简洁醒目地抓住读的视线,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邹静 《新闻三昧》2005,(1):50-51
新闻是公开的信息。新闻报道对读和听众来说,既不具备政策件那样的指令性,也不具有法律条那样的强制力,而全靠自身的吸引力去招揽受众。因此,满足读需要是新闻的共同规律和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新闻报道人员不能不深入探索读心理,掌握读需求。  相似文献   

3.
樊望德 《记者摇篮》2000,(11):24-24,21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电视及其他传播工具争夺受众不断加剧,读者花在阅读报纸上的时间是愈来愈少。因此,报纸读者要求适合于快读的新闻版面。根据这种情况,我认为改革新闻版面,便于读者快读便是形势所需。阅读时间问题人们每日的生活都十分忙碌,在忙碌的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电视及其他传播工具已侵占了读  相似文献   

4.
新闻数量的众多和受众的记忆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用稿件的版面位置、字体字号和编排方式等(相对于新闻内容来说是外在的)因素来吸引读或加强其印象,它形成的实际上只是同一版面或同一媒体内容中的比较性阅读优势,其代价是牺牲了其他部分内容的服务效用。要取得新闻传播的最大效果,不可以忽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记忆这个环节。了解受众记忆的一般规律,在新闻写作实务中自觉地掌握它、运用它,有助于提高受众的记忆能力和阅读效益。  相似文献   

5.
《新闻知识》2005,(1):61-62
误区一,过分强调新闻的新奇性,导致不良社会影响。新奇性的思想或事物,能够激发读的阅读欲望,但在新思想、新观念没有得到确认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对受众的误导,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广州日报》与《羊城晚报》国际新闻版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各地方报纸都加强了对国际新闻的报道,这是我国新闻报纸媒介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由于来稿渠道的相对增多,办报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各地方报纸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热情空前高涨,国际新闻版已经成为各家报纸争夺读的重要版块之一。从受众方面来看,国际新闻报道也已经成为最吸引读的板块,“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际新闻在大中城市居民中的阅读率列首位,大大高于本地新闻及副刊版。”  相似文献   

7.
所谓追踪式新闻,笔以为,即是记对已报道过的、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追踪,把它经过一定时间、空间后的新变化、新发展情况一一加以报道,使读在读到这些报道时,有一种老朋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亲近感和新鲜感。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最高的价值在于能够揭示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趋势,从而能够给阅读以指导,它更强调实用。但从读的角度考虑,经济新闻要实现其实用的价值,还必须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读眼球。总结《中国经营报》的报道特点,我们认为经济新闻报道要想做到好看有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朱爱国 《青年记者》2006,(22):55-55
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旗帜和统领。标题对吸引读阅读新闻,进而接受新闻传播的事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标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各新闻媒体的关注,而“看报看题”也渐渐成为广大读的一种习惯。这对新闻工作,尤其是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修饰好新闻的字内容,更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工夫,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0.
孙广远 《军事记者》2005,(11):30-31
军事新闻姓“军”,它以服务军事工作、服务军人为己任。但军事新闻同样需要面对广大社会读。随着全党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化认同的多元化,军事新闻相对降温,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但军事新闻自身也有值得深思的原因,与社会读的视点渐行渐远便是原因之一。军事新闻如何吸引社会读的眼球,扩大其受众面和社会影响,是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作结合一次采写实践,谈谈军事新闻如何走近社会读。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改革是多方面的,两年来,我们在报纸新闻版的版面创意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对新闻版的版面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的根本宗旨是根据新闻受众的变化,满足广大志的需求,竭诚为读效或,我们把这些思考和探索称之为新闻版面模式的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党报在加强与读交流方面虽然作了不懈的努力,但与其他媒体相比,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去年底,丁关根同志视察深圳时强调新闻工作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拓展与读的交流渠道,再度成为党报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兴趣日渐浓厚。20世纪80年代初期,喜爱经济新闻的受众只有10%左右;到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上升到20%-30%;进入21世纪,受众对经济新闻普遍关注,全国读者中对经济新闻很感兴趣和感兴趣的比例合计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郗望 《新闻知识》2005,(12):78-79
时下,常听人对一些媒体的新闻报以“没看头”的怨言,此话即使不是所有读的声音,也非常值得我们办报人深思,站在广大读的位置,看看我们每天所发的新闻多少是“有看头”。因为每个办报人都知道,新闻有无可读性最终是由读说了算的。新闻必须强调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杨阳 《新闻窗》2008,(4):41-41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时政报道并不是很受读者欢迎。原因何在?主要是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致使读者不愿读、不愿看。因此,时政新闻必须有所突破,必须在贴近和生动上下功夫,站在民生角度报道好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将“硬新闻”定义为:“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毫无疑问,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是受读欢迎。不少读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竞争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专注于竞争环境下的读和读工作,从尊重读权益、加强读管理、开发读资源等方面对改革读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报业市场,报业的竞争核心是新闻的竞争。与其他类报刊相比,党报有它的特殊性,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守舆论引导主阵地的重任。但是党报同样具有一般报纸所普遍具有的共性特征,这就是必须以读为中心,面向广大的受众市场,向读提供大量新鲜、生动、活泼的新闻,争取广大读的喜爱。虽然党报一家独大的局面早己被打破,虽然晚报、都市报异军突起使部分人惊呼党报正在被“边缘化”,但只要党报善于从读需要的角度出发,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强化资源整合能力,遵循新闻规律,完全能够办好。  相似文献   

19.
鲁泽 《今传媒》2010,(5):100-101
近读两则有关公务员参与新闻工作活动,因所作所言违背规范在受众中引起热烈议论的新闻稿,深感有些公务员急需提高新闻素养。  相似文献   

20.
娱乐新闻的确被读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它仍属于新闻范畴,仍然起着“服务受众,教导受众”的作用,需要遵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如今的娱乐新闻常常令人真假难辨,还屡屡见到“XX更衣被偷拍”、“XX自曝有同性情结”等等格调低俗的新闻登上娱乐头条。一些娱乐新闻已变得耸人听闻、盲目审美。这便是本要说的新闻“猎奇”。指的不是搜尽天下奇闻,而是满足个人低级趣味,宣传不真实、不正当、未确定的非主流事件。娱乐新闻实在不可纵容“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