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与艺术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之路和思维方式,但它们两者之间都立足于"创新"的指导思想。艺术设计是艺术的一种特殊的呈现方式,而艺术设计中的纺织品设计,内含纺织的织造工艺技术与纺织材质以及织造而成就的艺术美感紧密联系,因此是应用科学与实用艺术相融合的结合体。从纺织品的本质特性出发,从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视角阐述了纺织品的美学特征,以及围绕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探讨在纺织品设计和织造中,惟有以纺织技术为依托,以多元化的创新观念为导向,才能制造出既有实用性,又有创造性及现代审美意趣的新型产品样式。  相似文献   

2.
周娜 《大学生》2012,(Z4):54-55
2012年,我们的毕设主题"Input&Output"寓意着我们从"进入"大学到"走出"校门,此次展览同学们将自己对艺术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理解融入作品的设计当中,作品风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大家都知道北服以服装著称,但其他专业也毫不逊色。拿视觉传达系来讲,大家在探索新的视觉试验的同时,致力于寻求信息传播的可能性。纺织品设计专业以新型面料的整体设计为主,打造全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艺术的渊源和基础.把其融入到现代设计教学之中,可使之得到传承与发扬.一个优秀的且具有民族自强感的纺织品图案设计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中国纺织品图案设计的发展方向,正确地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艺术中的形式问题即美学问题,而设计的形式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具有本质意义.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中国现代的设计师学习西方,但也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年轻设计师的潜力巨大,要深层次地挖掘艺术内涵.本文主要对什么是美、设计美学的含义及实例分析设计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对设计美学进行了分析和输理.  相似文献   

5.
艺术报道不仅仅传递着关于艺术的信息,也建构甚至定义了艺术的现实;不仅仅记录了艺术的今天,也塑造了艺术的历史。大众传媒限定了人们应当看见什么样的艺术以及如何看待艺术。《南方周末》当代艺术报道建构了中国当代艺术主流化、职业化和具有积极社会介入性的整体形象。这既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状况的反映,也体现了媒体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方向的应然性期待,更暗含着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建构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当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信息的概念与价值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各种信息资源以及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与多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且对形象信息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信息的多媒化、数字化、形象化、直观化不仅深化、强化了信息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对信息媒体的艺术性与艺术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各种影视信息、音像教材以及计算机软件中,美术的作用与它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现代视觉媒体的艺术质量,使其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一本具有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的《现…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独立思考等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就是艺术工作者,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美丽蓝图,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就成为了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李琼 《文教资料》2009,(19):89-90
包装是一种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如何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加以传承和运用,已成为当代设计界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包装设计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吸纳各家设计精髓,并与当今流行的设计理念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包装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也角逐发展,家用纺织品作为纺织品行业的重头戏在中国纺织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纺织业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家纺设计人才,对家用纺织品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当今家纺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优劣,旨在对家纺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培养家纺人才的创新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设计艺术的职业化,在西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把工业设计作为利器,拉动经济达到了阶段性高峰.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两次设计艺术的高潮.一次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服装、纺织品的出口,强调服装品牌意识;另一次是当时享誉中外的名酒、食品的包装、广告过于简单而不能获得相应的市场定位,从而把设计艺术提高到一定高度,开始注重培养设计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网页设计是现代科学高技术下的一门由艺术与信息栽体相结合的设计艺术.本文就如何设计出成功的网页作品,提出了风格的统一和独特的创意及表现角度的协调统一两大主题,并详细分析归类具体到色调的统一,结构的统一,标识符号和宣传标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艺术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一个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就是,设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象的"物质性",而逐渐趋向对"非物质性"的表达或设计。设计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实体的产品,它也可以是某种信息或服务,这使得设计艺术在以往许多设计思维、设计方法方面的限制被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逐渐在设计领域的渗透,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获取信息的种类都是空前的,这使得设计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同时,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的"问题"。数字化的设计创作也是根植于人的思想,始终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创造,离不开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进一步促进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科学融入艺术,艺术因为科学而辉煌。艺术与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设计,也必须通过设计这个栽体,来实现和完成自身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蒋玉  张华亮 《教学研究(河北)》2007,30(5):449-450,455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设计的艺术内涵提出了更高的企盼。设计正在向艺术靠拢,艺术与设计不再泾渭分明。设计产品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商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设计与艺术的融合与拓展,推进了大众化艺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设计艺术发展领域中,“中国元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形式展现于众多视觉艺术作品之中,并通过其本身具有的深刻渊源为现代设计展现了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达出最美的时代信息.目前“中国元素”已是当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也是时代发展和文化需求的整体趋势.在设计艺术中要通过对“中国元素”精神的把握和理解,分析其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让“中国元素”融合于当代设计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6.
蒋玉  张华亮 《教学研究》2007,(5):449-450,455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设计的艺术内涵提出了更高的企盼.设计正在向艺术靠拢,艺术与设计不再泾渭分明.设计产品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商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设计与艺术的融合与拓展,推进了大众化艺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探索、思考、思维的拓展,提问艺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如何巧妙的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感兴趣,思考拓展延伸,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如何艺术地设计提问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艺术地设计提问呢?(一)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精准性、观点具有鲜明性。设计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扣住教材的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得以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得以逐层深入,最  相似文献   

18.
装帧设计的表现需要创意的独特性与模仿的创造性,才能不断符合现代人们日益增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书籍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之一,不仅仅要求封面、版式、插图、材质,设计创意的新颖和谐、美观,印刷装订的精良考究等,更应该是在装帧艺术设计构思时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设计要素合成,构造成流动的具有渗透的新的书籍形态,这样,书籍装帧艺术的整体视觉美才能建立,这也正是当代书籍装帧艺术所要追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陈新娟 《考试周刊》2014,(24):76-76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作者就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认识。  相似文献   

20.
曾湘平 《华章》2007,(9):193-193
民间艺术是民族艺术之源,也是中国现代设计的最好源泉.本文重点谈了现代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借鉴如何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将传统民间艺术引入与融和、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