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制取蒸馏水(《自然》二册 P.17)变通1。取一插口或螺口废灯泡作圆底烧瓶,瓶塞用热水瓶塞改制,试管、玻璃水槽用薄玻璃杯、脸盆代替;若找不到玻璃管,可在圆底烧瓶塞上插一金属管,再接一段。  相似文献   

2.
案例最近,听了一节《热胀冷缩》的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科学老师,她在课前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装有红色液体(水加红墨水)的烧瓶,在瓶口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伸入瓶中的液体内)。上课过程中,各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各组分别将烧瓶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慢慢地上升,将烧瓶拿出水槽红色液柱又慢慢地下降。第三小组却意外地发现玻璃管中红色液柱上升的速度非常快,且从玻璃管中冒了出来,将烧瓶拿出水槽,红色液柱下降得也非常快。实验结束后,这个小组把这一现象作了如实…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导入法。例如,教“热胀冷缩”时,先演示“热喷泉”实验。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瓶口塞有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喷出,就像喷泉一样。教师演示完毕,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会从瓶里喷出来?学生看了实验十...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七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一课中,有一个“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在烧瓶内装满染红的水,用中间有细玻璃管的胶管塞紧瓶口,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在液面处做一个记号,将上面的装置放入热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再将上面的装置放入冷水中,看到什么现象?《教学用书》中讲:“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装有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放入冷水中,细玻璃管水柱下降。说明水有热冷缩的性质”。然而,我在上这节课前,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热学实验(一) 1.验证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用具与材料: 带有软木塞的小玻璃瓶一个(也可用小药瓶代替)、细玻璃管一根(也可用透明塑料管代替),水槽或大烧杯四个,温度表、吸管各一个,凉水、温水、热水、红墨水若干。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在软木塞上钻一个眼,穿入玻璃管,使之严密。 ②在小玻璃瓶内装满凉水。 ③用吸管把几滴红墨水滴在装满水的小玻璃瓶内  相似文献   

6.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物体—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初步知道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到经过实验验证的科学结论。 3、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 每实验小组(4人一组):1、有橡皮塞的小玻璃瓶三只,瓶盖上插入玻璃管,内分别装入染色的水(红色)、酒精(蓝色)和煤油。 2、带橡皮塞及玻璃弯管的小烧瓶—只,玻璃管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以上第一教时用)。 3、木板、大头针(或铁钉)、垫片、铁丝、铜丝、铅丝、酒精灯、镊子、火柴等。(第二教时用) 教师:水槽、热水、小“喷泉”装置、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瘪乒乓球。  相似文献   

7.
喷泉实验装置的小改进广西凌云中学(533100)陆英麟一.实验操作1.在瓶塞上打一个孔,插入玻璃尖管,在胶塞上放一小团吸水棉花.2.将干燥烧瓶收集满氨气或氯化氢后,把带玻璃尖管的瓶塞连同吸水棉花团塞紧烧瓶,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盛水烧杯中,由于烧瓶中的氨气...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科学课上,王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因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于是大家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用带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住装满水的烧瓶,然后把烧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通过观看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来探究液体是否会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9.
取容积为100毫升的园底烧瓶一只,配上适当的胶塞。在胶塞上装配一支尖咀玻璃管;并使玻璃管伸及园底烧瓶底部附近。 向烧瓶中加入50~60毫升酒精。向酒精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振荡,使成红水酒精,以增加喷泉的鲜明程度。然后将瓶塞塞紧,勿使壁部漏气。 演示操作。(1)向容积为500毫升的烧杯中加水200~250毫升,再用量简量取55~60毫升浓硫酸,沿烧杯壁部徐徐倾入水中,边倾入边搅拌。(2)将装有红色酒精的园底烧瓶放入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实验叙述引出一个问题:冬天喝牛奶要加热请同学们想个办法如何加热?1.在热水中加热。老师出示两包牛奶,其中一包在热水中泡,在泡的时候把另一包冷的剪开倒入烧杯中,把泡热的豆奶倒入同样的烧杯中,组织学生进行比较。2.在火上加热。教师先把牛奶倒入烧杯中,标出高度;再在火上加热,完毕后倒回烧杯,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两个实验都可以发现:没人加豆奶,豆奶还是会多出来。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器材(四人组):装满红墨水的小药瓶(见图),在瓶塞上个眼,穿上一个空透明管,管上系一根线,以及热水和冷水。操作方法:把装满红墨水的小药瓶管上…  相似文献   

11.
1原演示实验方案(<科学>教材) (1)实验器材 如图1所示,2只装有煤油的烧瓶、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烧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电源、电流表、开关等.  相似文献   

12.
上《物体的热胀冷缩》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时,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气球和老师提供的烧瓶、热水、冷水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带的气球都比较大,烧瓶放入热水中后,烧瓶内的空气受热后很难把这么大的气球“胀”得明显鼓起来,学生把求救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初中物理第二册《辐射》一节中的实验作了些改进,实验效果直观、明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涂成黑色和白色;用一根细玻璃管把两只烧瓶连通起来,玻璃管内封入一段红色水柱。两烧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红墨水滴到热水和冷水中哪种情况扩散得快”这一问题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接着让学生用实验来探究。本来绝大部分学生的猜想和老师心中的结论是“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但是,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红墨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相似文献   

15.
教学准备 100ml圆底烧瓶、250ml烧杯、大水槽、铁架台、火柴以及水、酒精、酱油、固体膨胀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镜投影仪打出教材P_(33)图(1),提问: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观察实验。讲述:现在我们用100ml圆底烧瓶代表水壶,把烧瓶装满水后用带细玻璃管的胶木塞塞紧瓶口,用笔在玻管的液面处作一标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这里介绍一则用水灭声的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演示用水浇灭声音.在大烧瓶内装水10~15 mL,在穿过橡皮塞的橡皮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套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摇晃烧瓶,就  相似文献   

17.
1原演示实验方案(《科学》教材) (1)实验器材 如图1所示,2只装有煤油的烧瓶、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烧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电源、电流表、开关等。  相似文献   

18.
最新版初中物理第一册P166关于“沸点随气压改变”的演示 ,若能测定某些特定气压下的沸点值 ,定量研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因此 ,本人在教学中对这个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图 11 所需器材烧瓶 ,双孔橡皮塞 ,一孔插入温度计(最大量程在 1 1 0℃左右 ) ,一孔插带有支管的玻璃管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热水、乳胶管、无液气压计、两用打气筒。仪器装置如图 1所示。2 实验步骤2 1 在烧瓶中注入半瓶 80℃左右的热水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2 2 在玻璃管中接入打气筒和气压计 ,当水温达到 90℃时…  相似文献   

19.
在三(1)班的一节实验课中,我们做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我是按书上的内容讲解完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先用插有玻璃管的胶塞塞好烧瓶口,再在玻璃管口滴一滴肥皂水,然后双手紧握烧瓶,使瓶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在玻璃管口挤成一个气泡".……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三年级自然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过程: “水,我们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仍没注意到。不信,请看实验。”富有教学经验的罗老师用装满红色水连着玻璃管的烧瓶做实验。“把烧瓶放在热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问。“烧瓶会变热。”“里面的水也会变热。”学生答。“那我们试一试。”老师说。一试,试出了“怪”。学生们兴奋地嚷:“水会顺着玻璃管往上跑!”“这说明了什么?”老师问。“水增加了。”学生答。“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没有啊。”“那水怎么往上升了?”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 5分钟以后,老师问:“明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