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唐豪先生曾有断言遗世:太极拳之祖,予断为陈王廷。安徽中医学院太极拳研究所李滨先生通过考证认为:唐豪之论,颇为武断。其证有五:①王廷无诗文遗留,②《家谱》旁注非乾隆十九年原谱文字,亦非道光二年接修之正文,而是陈槐三之笔墨;③王廷无造拳之才能;④陈家沟的太极拳由蒋氏子蒋发继承家技又得王宗岳太极拳技艺而传入;⑤陈沟《长拳谱》之名目与歌诀,其为炮捶,乃忠义拳之易名者而非太极。  相似文献   

2.
本人于1990年发表《关于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的批判——兼论太极拳师承授受的发展源流》(《武当》,1990年第5期。台湾中华太极馆《太极会讯》1993年第131期、134期转载)。后来,本人深入研究“陈卜、陈王廷与蒋发父子的前因后果——对陈家沟传习炮捶和太极拳的影响”的课题时,思考到蒋发乃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界对太极拳的源流及历史说法不一,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老子、是张三丰、还是陈王廷?认为老子或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太极拳可能是始于2500年前的老子,据说老子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也可能始于900年前北宋张三丰,三丰传王宗岳,王传蒋发,蒋传陈长兴和邢喜怀,陈传杨禄禅后,太极拳于国内外传开。认为陈王廷创太极拳的看法:300多年前陈家沟九世陈王廷(1600-1680)创太极拳传至十四世陈长兴,陈传杨禄禅;同时,陈王廷也将自创的太极传给了蒋发。民间更流行着一些有关太极拳源流的故事:●老子传拳于宓喜王林桢(…  相似文献   

4.
竞技太极推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传统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早在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乡传拳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的原理创编了太极拳。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以太极拳引劲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传统的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习练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扌朋、扌履、挤、按、扌采、扌列、…  相似文献   

5.
李滨 《武当》2008,(8):32-33
一、画像夸饰 1984年7月,全日本太极拳协会《太极》杂志在介绍陈家沟拳师陈小旺谈论太极拳各派历史大致情况时,随文刊登了其携带的底面呈棕黄色的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照片。陈小旺在照片右上方用毛笔写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太极拳师陈王廷(坐)暨其长工蒋发遗像”,繁简体杂出,共28个汉字。  相似文献   

6.
魏坤梁 《武当》2005,(11):29-32
上世纪三十年代,唐豪先生断然否定传统太极拳源流观,破天荒提出太极拳是二、三百年前十七世纪明末清初时温县陈家沟一隐退老人陈王廷所创造的观点,其几乎唯一的证据是《陈氏家乘》所载陈王廷一首词中“闷来时造拳”这句词语。唐豪自言“予十余龄失学,考据一道,初未敢望”(见唐豪、顾留馨著《太极拳研究》140页),由于他古文基础低,看不懂全首词的整体意思,误将“造拳”理解为“创造拳术”,从而一口认定“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造”。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文化视角,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及其与经典拳论《九要论》的渊源关系,指出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为民国时期的作品,是太极版的《九要论》。  相似文献   

8.
张宝银 《武当》2012,(5):21-22
山西交城县太极拳协会会长陈有山先生,其拳艺师承杨门嫡传田兆麟大师一脉。田兆麟先生拳艺传蔡琅亭先生,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陈有山先生为田兆麟先生拳艺第三代传人。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的《太极拳谱》,陈有山先生珍藏多年。笔者将陈有山先生珍藏的《太极拳谱》原原本本地复印了一份。谱中有田兆麟先生的题字,"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其余全部文字何人书法誊  相似文献   

9.
陈氏太极拳自陈王庭创拳以来,历时三百余年,遍传海内外。在陈氏太极拳的故乡陈家沟,历代名手辈出,出现了许多名耀古今的太极大师,如:陈长兴、陈鑫、陈发科等。如今的陈家沟更是英雄辈出,涌现出了被誉为“陈沟四杰”的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近几年,又出现了“名门七小龙”,表现了陈家沟后继有人。 在当代众多的陈氏太极拳大师中,陈庆洲和陈世通则是两位独具特色的太极大家。他们拳艺精湛,多次出访欧美,传播陈氏太极拳,享誉海内外。多才多艺的陈庆洲 陈庆洲不仅太极拳功夫精湛,而且还多才多艺。他爱好书法、绘画、摄…  相似文献   

10.
史美雄 《武当》2011,(1):28-30
陈王廷是陈家沟的第九代,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是陈家沟拳创始人,这点大家应没有疑问。问题是陈王廷造了什么拳,至今还是意见不一。因陈王廷70岁过后,体弱多病,感怀身世,才写下了长短句《叙怀》——"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但根本没有记载造了什么拳,由那些拳种作为蓝本。现以个人手上资料去理解分析陈王廷造拳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李滨 《精武》2006,(8):50-51
2005年3月,《大河报》曾发表记者张体文撰写的考证李白成部将李岩的文章,标题为《<李氏家谱>为李岩身世提出新证——明末李岩是河南博爱人》,文章引述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家谱》抄件中的一段文字:“与兄仲、陈沟姑表奏庭(注:陈王廷),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树志文武,双杰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箭,艺名传  相似文献   

12.
李滨 《武当》2008,(9):34-36
三、历史新证 如前所述,陈氏宗祠所谓遗留人物画像,最先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陈子明游说于唐豪与徐震之间时所出示,可是唐豪与徐震也都不以为然。以后,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据此画像,竭力夸饰王廷。陈鑫是陈沟村最明白的教书先生,是陈子明、陈绩甫的老师。陈鑫《太极拳图画讲义》书稿,后来出版,书名《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称颂先人拳技,却连陈王廷的名字也没提及。今据《陈氏家乘》言及李际遇之本末来看,显然这张画像所提示的画面人物,坐者乃李际遇,立者为陈王廷!因为陈家沟九世陈王廷于明末考举失意,抱怨考官,变生祸患,远走他乡,以至于避难御寨山李际遇处,是李际遇引领陈王廷习武少林寺。拳史研究,终于解决了这宗前代疑案!  相似文献   

13.
武宣 《武当》2012,(4):10
《武氏太极拳全典》由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孙建国先生潜心编著十年而成,即将由深圳灵智伟业出版。我国著名武术家吴彬先生为本书题名,陈杨武吴孙等各派太极名家皆为本书题词祝贺。新书内容分上下两卷,收录有前辈《拳谱》《拳论》的套路分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单双推手、发功、拆招应用、精简24式和  相似文献   

14.
陈王廷《遗词》辨──论陈王廷创太极拳说缺乏力证之一李季芳中华武术瑰宝太极拳创始人的问题,历来就有多种说法,而以《太极拳沦》的作者王宗岳所创影响较广。1932年,唐豪先生赴河南温县陈家沟访问后,提出陈王廷是太极拳创始人新说,先后虽有不少专家学者质疑。但...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交城县太极拳协会会长陈有山先生,其拳艺师承杨门嫡传田兆麟大师一脉。陈师对于太极拳颇有造诣,德艺双馨,令人敬重。2010年11月16日,陈师光临舍下,午餐小酌后,与马君国强、雷君启亮,于舍下共论太极。陈师  相似文献   

16.
五字诀     
李亦畬 《精武》2007,(1):47-47
“武味书屋”,读书园地。《太极拳谱》的作者为王宗岳等。本书汇集了王宗岳、武禹襄、陈王廷等众多太极拳宗师著述的经典理论。它不仅有太极拳战略、战术的拳论和拳诀,而且涉及哲学、伦理学、中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多种学科。这里节选了清代李亦畬太极拳论之《五字诀》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第六句一作"粘连黏随不丢顶",一作"粘连粘随就屈伸"。简化字已经统一写作"沾粘连随"。这一句也是太极拳理论的核心理念,但是具体含义也是颇费周折。在陈王廷有限的遗作里找不到其踪影;他的舅舅,同样在千载寺学习过十三势的李春茂所作《无极养生拳论》也不曾论述。乾隆年间的《太极拳论》中也没有完整论述,只说到一个"粘"字,提到了"随"字。陈长兴的拳论中只存名称,而个别字还有  相似文献   

18.
杨黎明 《体育世界》2008,(12):41-42
采用历史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通过研究新发现的家谱史料,考证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播,提出“博爱千载寺太极拳”起源说。主要观点:(1)陈王庭与李岩、李仲三姑表兄弟依据“无极养生武功”和“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创编“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2)李仲、李岩和陈王廷均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因政治原因,太极拳由陈王庭发扬光大,历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20.
张宝银 《武当》2007,(1):14-15
太极者,“达乎无上,至乎无下,运乎无极,翔乎无形”。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太极拳“道在拳中,乐在拳中,趣在拳中,耍拳也”。依据上述,对于太极八势用法及太极拳理艺“戏说”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