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卢梭的《爱弥儿》以哲理小说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自然教育"的思想。他强调要"把孩子看作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欲念,并指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和"不能把人固有的自由本性赶出了教育"。而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和教育实践无疑正是《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的回归和在当代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没有直接使用"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一词,却在文中明确表述了他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从《教育漫话》一书中可见洛克以儿童为主体的思想贯穿于始末,集中体现于健康教育、早期教育、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等思想之中。所谓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爱好自由的天性,使儿童自主、快乐地学习,成为具有自主性的人。之所以强调自主性教育原则,是因为儿童具有爱好自由的天性。  相似文献   

3.
丁存霞 《考试周刊》2013,(45):14-15
自由教育思想是纽曼教育思想的灵魂。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纽曼对自由教育思想做了详尽的阐述。本文通过对此书思想的解读提炼自由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以辩证地把自由思想应用在当下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汉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狄百瑞对新儒家思想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抨击了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西方汉学研究环境,指出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自由成分。狄百瑞一生学术严谨,著作等身,本文以《中国的自由传统》和《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并从四个方面——学以为己、克己复礼、修己治人、平民教育——阐释了狄百瑞对朱熹教育思想"为己之学"的西方解读。这四个方面与西方人文思想上的自由教育相似相通,构建出一幅层次丰富的中国古代自由教育的图景。本文通过梳理阐释狄百瑞的自由教育观,试图消解外界对儒家的误解,展开中西文化的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5.
雅斯贝尔斯在1931年出版的《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中,深刻地反思了德国现代化历程中"技术—群众"社会导致"纳粹专制"的内在机理,揭示了其对人类自由天性的双重压迫,并分析了其对教育的影响。针对时代的状况,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以古典教化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向古代经典学习在培育人性力量、争取人的精神自由方面的重要性。雅斯贝尔斯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对自由教育思想做了详尽的阐述,对自由教育作出了新的界定,并进一步探讨了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纽曼提出的大学理想蕴含着经典自由教育哲学的思想,内涵丰富,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仍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石其才  何圣俊 《教育》2012,(25):59-6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教育思想家,西方教育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论教育》一书。这是一部半小说体、半论文体的著作。卢梭在这部书中提倡自然和自由教育。此书的问世,形成了此后影响世界的"自然教育"思潮,卢梭亦被认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创始者。  相似文献   

8.
《老子》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的"自然"哲学主要阐发民"自然"、君"无为"的政治理念,根本上是以政治自由为旨趣的自由哲学。《庄子》以"无待"的"逍遥游"为话语形式的哲学思想则大体上是探讨精神自由何以应当、何以可能的自由哲学。此一精神自由哲学无疑主要取资于《老子》,是在准确把握"自然"之自主、自由义前提下对"自然"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从对外在的政治自由的追寻偏移至对内在精神自由的探求,《庄子》对《老子》哲学的这一转进,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史晓中 《江西教育》2007,(13):92-93
读郭道胜老师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深感追求"教育,应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的境界,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其教育思想依然熠射出夺目的光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说:"这种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自由,也只有真正的民主实现了才有可能。"陶先生在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卢梭《爱弥儿》一书中关于贫富阶级受教育的权利、男女的地位、爱弥儿和父母以及和爱人之间的关系、爱弥儿受教育的环境及进程的诠释,说明了卢梭平等自由的思想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存在一定的出入,折射出卢梭教育思想中也存在着不平等和不自由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作为近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其著述在韩国开化期广为流传。李海朝是这一时期新小说家的代表人物,深受梁启超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明显借鉴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主张,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自由钟》,在内容上多次引述梁启超《自由书》的原文,探讨了小说的批判精神、女性意识和重视教育等问题。李海朝同样鼓励创作具有启蒙意义的新小说,强调女子应享有自由、社交和受教育的权利,并批判传统教育方式,认为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途径。在形式上,《自由钟》受到梁启超讨论体小说的影响,通过妇女们讨论的形式,宣扬文明开化和自由独立的思想。对《自由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中韩文学交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教育》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论述的一部传世之作,其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文章从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价值诉求和现实诘问四个方面对雅氏的"学习自由"观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杜林关于自由与必然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入手,分析了恩格斯所阐述的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既要追求不断创新,又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二者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沈晓明同志在《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一文(下面简称《沈文》)中,提出不能把人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还要用"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思想"作为补充,并且必须"把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与社会关系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理解人的本质。"那么《沈文》所讲的"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什么呢?它说"很多西方哲学家都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的自由",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于是它用了五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为证,其中它特别欣赏黑格尔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综合体现,《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定位为中学生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过程被视为在教师指导下,学  相似文献   

17.
高兆明 《中国德育》2006,1(9):10-15
在自由的视域中把握教育,将教育理解为塑造人性的艺术、争取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实践,视教育为自由的中介环节,主张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的自由能力,坚持自由存在的生活教育是人性提升的根本途径等,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极具价值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探讨当代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的作品《发条橙》,论述了《发条橙》主人公亚历克斯自由意志的丧失与重获,结合"单向度"理论分析人类对追求自由意志的种种尝试与思考。结合现代人的思想生活境况,提出自由意志选择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思想是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片论》实质上是洛克为政治共同体培养合格公民的德性教育计划。洛克的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导公民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自由。自由不仅意味着权利,而且意味着责任,真正的公民自由是自由与责任的统一,这一点是《政府论》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教益之一。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教导我们要反思自己政治义务的本质以及我们对国家所肩负的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王荣荣 《文教资料》2012,(4):107-108
"自由"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的概念。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同一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同一社会同一时期的不同人,"自由"观都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自由教育的本质即自由教育的精神,其取决于人们的"自由"观念。作者通过对伯林《自由论》中两种自由概念的思考,推出在此自由观观照下自由教育的核心精神即人道主义精神与理性精神,希望此自由教育之精神成为使教育真正作为一条通达自由之路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