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页“圆的认识”。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教材“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的观察思考一和观察思考二,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学习了圆的特性和画法后再回归生活,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57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辨别、标记、表达出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关系。2.能熟练地运用工具画出一个规范的圆,会应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理解圆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图形,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教学重点:认识圆,能正确地辨别、标记、表达出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例题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例1、例2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现象动态建构圆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操作、辨析、表达、概括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推理意识,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节。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掌握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继续发展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模型化方法数学中的模型化方法也就是数学建模,即用数学来描述或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图1由五个同样大小的圆组成,请画一条直线将该图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页"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黄金比以及黄金分割定律,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初步学会运用黄金分割定律进行解释和应用。2.用黄金比这一数学知识发现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1.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96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初步的探索能力。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教…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  相似文献   

12.
“圆的认识”是一节认识概念的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掌握圆的概念标准应该是:知道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会画圆并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这样常规的数学课,如何将原教材进行重组,如何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现开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潘洁 《陕西教育》2008,(7):61-61
一.教材 (一)说课内容《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相似文献   

14.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不但来于课堂,还来自于生活中的实际。因此,我们让学生在生活中与数学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亲切、真实。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使学生感知“圆”,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2-54页.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各部分铝称,理解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圆的特征,并用圆的基本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由圆的知识可知,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我们将用圆的性质和韦达定理把看似没有关系的圆和二次函数联系起来.下面的两个结论在初中数学中很常见,证明方法也很多(如勾股定理,两直线垂直的判定等等).但是我们从圆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显得非常简单,体现了数学追求"简—易—美".结论 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则△ABC是直角  相似文献   

17.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是重组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组合生活现象进行教学;第二是体验,即在学习知识的体验中成长,包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和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第三是审视,即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人民教育》开辟的“教学平台”上,展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以走出数学与走进数学来研究数学教学,引领数学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该刊今年第3—4期上华应龙的《大成若缺认识“圆”》一文所述教学案例,即为其中之一。新课改以来的长时期内,很多改革的实践者,突破完整、严谨、封闭的数学体系,密切联系生活,探索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虽然在生活中找到了无穷尽的数学现象,但是经过归纳和抽象还是回到了原有的数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数学》2003年第12期(上)刊登的刘冬辉同学《在圆内解释三角公式》一文“利用圆的特点,不难解释三角公式:tanθ/2=sinθ/(1+cusθ)和cotθ/2=(1+cosθ)/sinθ.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捕捉数学,并且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科学的高度,再从科学的角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下面就如何进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教学情境生活化我们在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的时候,常常将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它能很好地解决抽象的数学和小学生形象的思维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模式,从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