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的需要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的需要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以下地位:人的需要是历史主体的内在属性;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阶级矛盾产生的原因;人的需要是推动人类自由解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以宏大的历史尺度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他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总纲领。马克思通过劳动性质、财富尺度和自由时间这三个基本维度,不仅从“自由个性”、“自由劳动”与“自由时间”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人和社会互动生成的社会历史机制,而且从“实体”与“主体”相统一的角度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本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以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研究中心,从人们所生产生活的现实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去寻觅现实生活中“人”的本质问题,为实现人的解放从而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论著。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有力批判之后,理想性地提出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形成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理论,同时,从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来理解,“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理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即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在这一理论的理解中,却出现了一种将“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情形。“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偏离了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不能替代马克思语境中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态作出了总体概括,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获得了真实的历史内涵和理论意蕴。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与其相适应的人类教育实践活动就必然地表现为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教育要承担起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所的重大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就必须超越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真正走向社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目标确立在世界性、人类性的主题上,并围绕主题进行有意义的人类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培养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免了因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导致的理论偏颇。“全面”与“自由”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为目的。其思想实质和实现过程都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身就包涵了和谐发展、完整发展、平等发展和自由发展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自由个性更是作为其最高境界而成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从人对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社会的关系中系统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和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于当今我国社会如何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和含义,解答了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活动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 ,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建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使人类的这一美好理想成为一个全面的科学体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体制下 ,人的发展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With more attentions on the humanism, students' needs become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ers' teaching work.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facts, the author will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combining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o improve teachers' English classroom management aim to enhance teach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人性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追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观作为对人性追问的结果无疑也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邓小平有无人性观,国内理论界却持缄默态度.我们认为邓小平有人性观,如他主张:谈现实的人,反对谈抽象的人;人都是有缺点和错误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人性是变化和可塑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人性,等.可见邓小平的人性观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马斯洛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和影响,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审视外语教学。指出,在外语教学中,这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如能得到运用,将会对外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来分析,我国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生存需求、安全归属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在内容上必须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部分。与此同时,还应该开辟晋升激励、情感激励、环境激励等多元化激励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哲学视域下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刻地思辨成为管理界的热点,对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是否可能的追问,亦成为必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迫切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哲学的自我凸现则为人力资源管理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历史的机缘,并最终使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和体育产业理论为依托,兼顾目前对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市场化研究的利弊,笔者从学校发展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对高校体育人力资源走向市场给予客观分析,整合整体的概况,归纳出高校体育教师走向市场所产生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服务的领域及市场化的运作给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人的宗教情结的产生除经济、社会等方面原因外,还应从人的需要层面加以思考.分析宗教情结与人的物质、精神需要之间的联系,探究人的宗教情结的需要动因,将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人本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本理念的科学意义,正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以人为本摆在核心地位,善于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善于将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19.
自由的保障与实现是人文发展与人权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人们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实际进程中逐渐地把发展和人权相结合。人文发展与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又具有不同的方法和视角,在推动人类进步过程中可以也应该互相借鉴,以期使人的自由早日得以全面而真实地实现。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总体上分成基本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大类,其下面根据对人直接生存意义及生活意义的大小按层次排列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七种需要,即"需要层次"理论,它是解释人类个体行为的良好工具。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品《鲁宾孙漂流记》记叙了主人公鲁宾孙的传奇经历。笔者认为,鲁宾孙人生的每一阶段无不对应着马斯洛对于人类需要的理解。借需要层次理论,对鲁宾孙的行为与形象进行全新的解读,提出鲁宾孙是资产阶级自我实现个人主义"本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