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廖高群 《家教指南》2002,(2):103-104
在有关龙门石窟的出版物中,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刘景龙编著的<古阳洞--龙门石窟第1443窟>无疑是一部份量很重的新书.这部汇集了图版、拓片并附文字说明和线图的大型图录,是龙门石刻艺术研究的新成果,为石刻艺术研究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内近代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唐代石刻遗物。本文通过其中李元珪和尚纪德幢及比丘尼澄璨尊胜经幢史料记事的探讨,拓展了人们关于"龙门十寺"外延概念的认识。而两件文物涉及的闲居寺、敬爱寺、少林寺、圣善寺、万安山香城招提之所及宁刹寺、圣善寺、护法寺有关教团内外僧俗人际的因缘世相,则反映了唐代佛教在东都畿下辗转朝野、风华一时的情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洛阳邙山、偃师平原、龙门西山出土的六件中、晚唐石刻,对其中的佛教信息进行了梳理.作者通过归纳认为这些石刻记事的内容表明:中、晚唐时代的洛阳,妇女多有在家信佛的习尚;受到家庭信仰习尚的影响,唐代妇女无论老幼每有出家从缁的;唐人倾信佛法的群体,多以寺院为思想寄托;中原地区在会昌法难之后,仍有东都安国寺、宁刹寺、敬爱寺、嵩山会善寺、般若寺、龙门奉先寺、河阳万岁律院等佛教寺院香火有绪,传灯不辍;唐末、五代之动乱后,封建政府对佛教寺院一仍行使着地政税收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4.
南朝的《法华经》普门品变相———刘宋元嘉二年石刻画像内容〔日〕吉村怜著贺小萍译(一)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许多石佛像,为研究南朝美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刘宋元嘉二年(425年)的石刻画像,因其有南朝最早的纪年而特别引人瞩目。图版6是刊登在《成都万佛寺...  相似文献   

5.
“少年的司马迁,曾把长安当成龙门.青壮年的时候,他把宫廷当成龙门,他一直都在尝试跃过龙门,一直到父亲死去,他才清楚地看到——《史记》才是他真正的龙门!”想起在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的点滴,我发现自己似乎和司马迁一样经历了三个时期,找到了“三重门”,才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6.
大足石刻作为我国最著名的石刻艺术之一,那么她在艺术上具有哪些特点呢,与龙门、云冈等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本文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大足石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3年,在河南省郏县张店村,出土一块石刻.刻文是建安六年春,诸葛亮在踏勘该地汉留侯张良宗祠,拜谒先贤像后所写的一篇短文.石刻对考证张良故里、研究青年时期诸葛亮的活动以及东汉书法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玉堂是近代洛阳文化名人,民国时期受聘为北平图书馆名誉调查员和故宫博物院考古采访员。他为张钫收集墓志石刻千余块,保存于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20世纪前半叶,洛阳出土历代墓志碑刻约3000件,被誉为“石刻史书”。期间地下每有发现,郭玉堂即亲赴现场调查记录,著《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以存其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是一件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州州县官员集体尊崇道佛二教事迹的珍贵历史文物,具有补史之缺、证史之实、纠史之谬的重要历史价值。从石刻出土地点发现了唐代青州龙兴观遗址,填补了青州道教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0.
石刻文学对于彰显民族精神、传播传统美德、研究碑铭文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石刻文献出土的不断增多,中国古代石刻文学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在石刻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影响很广,但现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材在对石刻文学研究成果的采纳方面却很薄弱和欠缺,高等院校石刻文学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显示出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力度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1.
汉魏六朝石刻中的语料非常丰富,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研究六朝时期词汇的重要出土材料。本文从汉魏六朝石刻中数字缩略语的构成、词义的发展以及语用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出土古文字资料的纂辑、检索历来是研究工作的瓶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本文将着重探讨数据库技术对于石刻古文字研究的作用。本文所述石刻古文字是指殷商至汉魏间以石为物质载体的古文字实物材料。从文字类型来看,石刻古文字的主要书体为篆  相似文献   

13.
8.填入下而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到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  相似文献   

14.
北魏墓志是重要的出土文献,全面的搜集和科学的整理是研究的基础。本文以校理《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为例,参以部分古籍、期刊杂志,纠正已有石刻整理成果中的讹误疏失,为科学整理石刻文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所谓墓志,是古代埋在坟墓内的石刻。这些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墓志具有完整的文化信息。在洛阳出土的明代墓志中有许多记载妇女的墓志,这些墓志真实反映出明代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家庭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宁夏出土文献有图录型成果出版,个案研究多集中于唐及唐以前出土文献,清朝出土石刻文献研究还很薄弱.学界对本碑研究尚属空白.志主秦氏系湖广提军俞益谟副室,其赠号当从其子俞汝亮之官品而定.铭文为其子俞汝亮所撰.秦氏墓志的出土,为研究俞益谟生平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杜海军先生所著《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在充分吸收前人整理的桂林石刻文献成果基础上,又多方搜求,务求网罗桂林石刻无遗漏,与前代相比更加全面;其次,在石刻录文方面,辨识石刻文字精确,改正了以往文献录文上的一些错误,并按石刻原文字体录文,文献可靠性高;再次,通过以往不同桂林石刻文献之间的校勘,将当前石刻、拓片无法辨识的部分校补完整,保证了桂林石刻文献内容的完整性;最后,该书在编排体例上,除了按传统标出石刻刊刻时间、出土地点、尺寸、书体等说明,还新增加了校勘、石刻作者简介和人名索引,方便了读者查阅。这些方面使得该书成为目前桂林石刻整理文献中最好的一个本子,更具文献利用价值,同时也是对金石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对文献学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索玄墓志是洛阳出土为数不多的记载敦煌人士迁居洛阳的石刻史料,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墓志中的一些主要史事做了一些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据一九二四年七月十五日《鲁迅日记》:……在博古堂买耀卅出土之石刻拓片二种,为《蔡氏造老君像》四枚,《张僧妙碑》一枚,共泉乙元。”其中“蔡氏”当是“吴氏”之误。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西郊出土的《唐故回鹘白夫人墓志》记载墓主白氏为阴山贵族之后、突厥可汗之裔,其夫为回鹘可汗,名讳信息等均未记载。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白氏之父很可能为白道生,祖为白崇礼,曾祖为后东突厥汗国第三代君主毗伽可汗。734年,突厥帝国出现宫廷政变,白氏家族成员脱离突厥而投奔唐朝,改原姓阿史那为白姓。白夫人所嫁可汗很可能为漠北回鹘汗国第三代君主牟羽可汗,在夫于779年被杀后回归长安,于815年亡于长安。白氏生于后东突厥汗国与漠北回鹘汗国交替之时,卒于回鹘汗国末世,见证了回鹘的兴衰历史,其墓志反映了唐与回鹘关系之大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