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华尔街日报》是以财经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华尔街日报》头版的第4栏出现的报道,通常称为“中栏报道”(Middle Column),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专栏。《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介绍该专栏时称:“讲述商界奇闻轶事,文笔诙谐幽默”,并且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中文名称:非常之道。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析《华尔街日报》这一专栏的报道手法以及当代美国报纸新闻写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甘露 《新闻记者》2007,(2):71-73
道琼斯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出版人L.Gordon Crovitz说:“我们将印刷版和网络版打包提供给读者,是发行量得以增加的一个原因”。2007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改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一步改善报网互动。一通过调查,《华尔街日报》发现,该报的目标读者往往早晨看报纸,或者花一个小时来精读,或者先花10分钟扫视,晚些时候再细细阅读,其余时间则越来越倾向  相似文献   

3.
赵卓 《传媒观察》2004,(7):62-64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百年来以其精准翔实的财经资讯和信息服务成为世界政治财经资讯服务的领先者,如今更是试图以互联网的形式将触角伸到中国内地。2002年1月,《华尔街日报》推出了中文网络版,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华人读者。解读《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的内容特色和经营策略,有助于为国内正如火如荼的财经报刊如何“结网生财”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动态     
《时代》杂志、《华尔街日报》与iPad合作4月3日,《时代》首次推出iPad版,它在视觉效果上与纸质杂志如出一辙。另外,《华尔街日报》也宣布,将与苹果iPad平板电脑合作,提供《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订阅服务,月注册费为17.99美元。  相似文献   

5.
"付费墙"要不要留漏洞? 实际上,"付费墙"并非《纽约时报》的首创,传统媒体在其网站中实行"付费墙"模式早已有之.1997年,《华尔街日报》率先实施在线付费阅读,最初采用的收费方式是对网站所有内容进行收费,后来改用分类内容的付费墙模式.10年内,《华尔街日报》网站注册用户超过了100万.截至2011年9月,其数字版付费订户已经超过53.7万.同样,《经济学人》杂志也采取了类似模式,而它的数据更加夸张:25%选择订阅网络版、25%选择订阅纸质版,剩下的50%选择两者都订.  相似文献   

6.
动态     
《青年记者》2010,(9):91-91
《时代》杂志、《华尔街日报》与iPad合作 4月3日,《时代》首次推出iPad版,它在视觉效果上与纸质杂志如出一辙。另外,《华尔街日报》也宣布,将与苹果iPad平板电脑合作,提供《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订阅服务,月注册费为17.99美元。  相似文献   

7.
钟颖 《青年记者》2007,(14):147-148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在2007年4月19日刊载了LeeGomes(《华尔街日报》专栏“Portals”的专栏作家)撰写的报道——“学术讲座现身网络视频”。报道说:“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当互联网逐渐变成一个视频基地,充斥着撞车场景、小甜甜布兰妮和青少年吐露心声的录像时,就会有人出来打破这种气氛,推出严肃的内容。有几家互联网公司正在提供一些学术类的视频节目……其中一个叫做Fora.tv,[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媒体脸谱     
警告港报载文警告国内传媒业将成为继股市之后的又一个泡沫落地《华尔街日报》推出中文网络版受袭  相似文献   

9.
行业     
《网络传播》2007,(7):7-8
北京奥运官网全新上线;上海市政府网站启用中文.CN;Flickr繁体中文网站即将启动;《华尔街日报》整合印刷版与网络版.  相似文献   

10.
邓靖 《青年记者》2007,(14):42-43
2007年1月2日,全新改版的《华尔街日报》在美国全面上摊。当天,近50万份报纸在全美的报刊零售点免费赠阅,而全球最大的付费新闻网站《华尔街日报》网络版(WSJ.com)也免费开放。继2005年《华尔街日报》亚洲版、欧洲版重新设计,加强了报网融合之后,本次美国本土版的重新设计,将报纸和网络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2008年5月曾在美国参观访问,期间曾去纽约时报社进行学术交流,得知其发行量连年锐减时,感到颇为不解——世界上影响力第一的报纸居然也开始卖不动了?《纽约时报》的一位高级编辑解释说,因为技术的进步导致了阅读习惯的改变,可以轻松使用手机上网的年轻一代不再购买纸质媒体,而是已习惯于网上阅读了. 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纽约时报》开始着力打造网络版.而早在几年前,有先见之明的《华尔街日报》就已经深耕网络,其网络版付费订阅量远远领先于同类其他报纸.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世界商业财经领军媒体《华尔街日报》(WSJ)打破了116年来周末停刊的传统,开始在每周六推出周末版。一年后,该报又宣布成立时尚分社,推出了"时尚"增刊(Fashion Journal)。  相似文献   

13.
传媒动态     
《华尔街日报》小报化10月17日起,《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与欧洲版改成小报格式(Tabloid)出版,并且加强了印刷版与网络版的融合与互动。负责此次改版设计的马里奥·格尔西亚博士(Dr.Mario Garcia)说:小,是消费者的选择,日用品走向小尺码,报章也不能例外。《华尔街日报》此次改版中,除了小报化外,头版还第一次允许刊登广告。改成“小报”的同时,《亚洲华尔街日报》也进行了适当裁员。《亚洲华尔街日报》主编蔡翔祁承认,这是报业的艰难时刻,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报纸在广播和电视的冲击下幸存下来,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比过去更加…  相似文献   

14.
王亿本 《传媒》2008,(3):63-64
《华尔街日报》的微内容建设也注意到个性化与整体一致性的问题。网络版对应于印刷版本,定位不能差异太大,表面上不尽相同,但是本质(主要在选择新闻的标准,看待事务的角度以及问题解读的逻辑思路与风格方面)却应该一致。反差太大,容易使受众的期待与实际不符,满意度降低而造成受众的流失。关键是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网络。《华尔街日报》在报纸与网络版的定位上基本一致,网络版的内容的扩展也是围绕高端知识精英的多样化需求而变化的,广告的扩展也都是高级奢侈品,休闲产品类。正是这样的个性化内容和服务,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分类广告等微内容建设,才在保持原有核心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占有空间,也降低了市场竞争风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强大,各种传统纸质媒介都走向了网络化之路,在这条路的探索和开拓进程中,《华尔街日报》无疑已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和领路人。本文通过《华尔街日报》网络化之路的历程回顾,分析了其网络版的故事化、报网一体、信息聚合服务三大特色,并进一步探析了其成功的几个原因,希望能给其他的同行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观点平台     
崇尚客观性的新闻业正在死去《华尔街日报》前主编罗伯特·巴特里7月28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媒体:新时代已到来?》,称“崇尚客观性的新闻业正在死去”。  相似文献   

17.
董铭 《青年记者》2007,(14):114-115
“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多运用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与写作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想和大家谈一谈道琼斯公司作为全球财经出版商的经营理念,以及我们一些比较独特的做法。我最近一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的确很特殊。全球经济上的种种困难、恐怖主义在全球的威胁、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再加上媒体公司的合并、兼并、重组活动,对媒体运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对道琼斯公司来讲,更是这样。2001年“9·11”对我们影响很大。道琼斯总部就在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金融中心,原世界贸易中心的马路对面。我们那个办公室里原来有《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华尔街日报》无线通讯网络和《…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人民日报》数字版开始收费。之前《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坚持网上收费阅读,英国《卫报》推出iphone收费读报服务,德国有报纸网络版尝试收费,《纽约时报》等也相继要对网站进行收费。实际上,我国有的地区如温州主要报纸早就尝试报纸网上发行,各地先后创办的手机报也已经成功建立收费模式并多数赢利。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就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访华,发表了一篇露骨的干涉中国内政的“奇文”,把中国领土台湾说成是什么美国“通往朝鲜和日本的海上通道的一个战略据点”。对此,我国《人民日报》在今年2月21日作出了理所当然的严正驳斥。《华尔街日报》是什么样的报纸?它的历史和现状如何?下面对该报的情况略作介绍。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而华尔街又是纽约的金融中心,所以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华尔街日报》是美国金融资本的全国性财政金融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