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众所周知突厥语是粘着语,它的构词和构形的主要手段是词根和词干通过缀加各种词缀来构成。因此突厥词法的学习和研究就是词缀的学习和研究。在“右代突厥语语法”中,葛玛丽教授把等后缀作为从动词派生动词的词缀来描写(见58-61页)。在“鄂尔混一突厥语语法中”T.特肯教授对这些由动词派生动词的词缀的描写(见115-117页)虽然有些差别,但它的数量和形式与葛玛丽女士是相同的。笔者几年来主要学习耿世民先生的“古代突厥语文献语法”和其它在国内所发表的有关文章月时也学习了葛玛丽,特肯,耳达里等国外知名学者的有关著…  相似文献   

2.
突厥语族语言构词和构形中的元音和谐吴宏伟突厥语族语言的构词和构形主要是通过在词根和词干后加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来完成的。因此我们所说的词与附加成分的元音和谐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词根与构词附加成分之间的元音和谐,二是词干与构形附加成分之间的元音...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语继承和发展了古突厥语,尤其体现在语音方面。在古突厥语和哈萨克语中有一种独特的语音现象,或在词根与词尾相连时,或构成新词时,在一些词根和词缀中间会出现"-y"、"-n"、"-s"等音素,因为这些音具有明显的过渡作用,我们命名为"增音"。本文通过探讨古代突厥文献语言和哈萨克语言中的增音,旨在分析哈语中增音的来源并阐述其在哈萨克语词中出现的两种情况。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增音在哈萨克语中由来已久,基于古突厥语发展而来,在构词和保护语音形式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代突厥语方言研究(五)--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突厥语大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З方言”、“δ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5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ji方言”、“shi方言”、“z方言”、“混合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7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7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3方言”、“ǒ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l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等5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3方言”、“δ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7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本文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右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等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进而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З方言”、“Э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等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语言自产生之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逐渐变化发展的。现代哈萨克语是继承和发展古代突厥语的结果,是在古代突厥语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哈萨克语在文字、语音、长元音和辅音音位,以及名词语法范畴的数和格等方面与古代突厥文语法相比,都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造词法其实就是给事物现象命名的方式和方法。古代突厥语是突厥汗国和回纥/回鹘汗国所使用的语言,其造词法主要有继合法、形合法、约合法、音合法、契合法、转合法、移合法几种类型。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突厥语是一种颇具科学性、理据色彩丰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回鹘文是在9—15世纪为维吾尔及中亚诸多突厥民族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文字,对它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突厥语及近古察合台语。论文从语音的角度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古代突厥语与现代维吾尔语的渊源关系,作为语言词汇的一个层次,现在的维吾尔谚语与古代突厥谚语也是一脉相承的。 迄今我们所能得到的古代突厥谚语较丰富的资料来自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以下简称马氏)的《突厥语词典》(成书于十一世纪后叶)。马氏为了对某些词条进行详细的诠释,在该词典中援引谚语275条(重复的不计)。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窥见古代突厥谚语的一斑,而且还能用以与现代维吾尔语中的谚语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谚语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3.
作为突厥语言的一个一般性语法范畴——名词的人称范畴,在维语中早已被确认,并且是把它与领属关系一同去认识的。名词人称在表领属关系中的作用,突厥语族诸语言中的情况大致相同。历来,维语语法学家们在谈到名词人称范畴时,一般也只指出它的这一作用,有的人干脆就把它叫做“领属人称”。语言语法的发展是缓慢的。古代突厥语为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乃是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中许多一般性语法范畴的根源。语法尽管发展得很慢,但它毕竟是在  相似文献   

14.
对古今维吾尔语的历史分期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文章认为,古今维吾尔语历史应分为三个时期:一、回鹘语时期,即8-15世纪。其中,突厥文文献语言期为8-9世纪,回鹘文文献语言期为9-15世纪;二、喀喇汗王朝突厥语和察合台语时期,即10-20世纪初。其中,喀喇汗王朝突厥文文献语言期为10-13世纪,察合台文文献语言期为14-20世纪初;三、现代维吾尔语时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同时,文章还就古代维吾尔语元音i与觙"合二为一"的时期问题,元音a、覿弱化为e、i在文字上如实反映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东乡语是东乡民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典型的粘着语,其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在词根或词干上接加各种附加成分来体现,如名词具有格附加成分、动词有副动词附加成分。东乡语副动词附加成分和蒙古语大部分同源,基本意义和用法也相同,即带副动词标志的动词必须跟后面的另一个动词发生关系。由于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东乡语的副动词出现了不同于蒙古语的特殊用法。本文主要分析语言接触视域下东乡语并列副动词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操突厥语族诸语言的民族和部族的族源、分布、氏族部落分化、地名等方面的资料,结合与这些资料相关的书面文献和研究成果,论述研究《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历史的资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乌古斯与回鹘均是古代操用突厥语族语言的著名群体。其活动历史不仅与中亚史、突厥史及其他古代突厥语部落史、部落联合体史息息相关,而且与现代诸多突厥语民族史紧密相连。但在突厥语民族史的研究中,由于存在着将部落与部落联合体不加区别、部族与部落联合体相混淆和滥用“民族”概念的三种错误倾向,使得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将乌古斯与回鹘这两概念互相纠缠在一起,复杂难辨,因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乌古斯与回纥(鹘)的关系问题,首先应从乌古斯与回纥(鹘)各自的形成、发展历史入手。  相似文献   

18.
古代维吾尔人民,在历史上曾使用过多种文字,但作为民族文字的形式只有三种:突厥如尼文、回鹘文、阿拉伯文字母。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记载和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经济、医学、语言等方面的文献。十一世纪中叶的《突厥语大辞典》就是其中之一。《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我国维吾尔族著名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072年——1074年在巴格达编写的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的辞书。这部《辞典》内容十分丰  相似文献   

19.
很多英语单词是由词根、词头(前缀)、词尾(后缀)构成的派生词。词根是单词最基本的部分,表达单词的基本含义。在词根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缀或后缀可以用来引申或转变词根的意义。前缀改变词根的词义,对词根的语义加以修饰或限制;后缀改变词根的词义和词性。笔者发现英语单词中还有一些“另类”的英语前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语法上把词根转化为不同的词性。现将这些前缀进行归纳,希望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突厥语大词典》是喀喇汗王朝(即中世纪)问世的一步有关突厥语言的名著,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献,而且是属于人类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维吾尔族的先辈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本文探讨《突厥语大词典》对于各学科和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