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玛纳斯》史诗是柯尔克孜族引以为豪的一部英雄史诗,形成于10-16世纪之间,目前仍在柯尔克孜族民众中广泛流传.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柯尔克孜人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文字的遗失、不断征战的历史、保存较好的民俗活动,柯尔克孜民众和玛纳斯奇的需求,使得《玛纳斯》史诗能够在今天仍然口头流传.  相似文献   

2.
巴特 《中国教师》2008,(9):58-59
<正>2006年6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共518项。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与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列入其中。史诗作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特定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有五大著名的史诗(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修记》,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其实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它们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是集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学之大成的奠基性作品,被誉为我国三大史诗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优秀民族史诗杰作之一。这部史诗既是柯尔克孜民族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又是一部诗史,是柯尔克孜民族悲壮历史的缩影。本文从不同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史诗的创作源流,全面地分析了史诗浩如烟海的内容和多姿多采的艺术形式,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为外部世界了解西部、了解柯尔克孜民族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5.
对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所蕴含的母题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分析研究,并尝试性地归纳出几类与英雄有关的母题——关于英雄诞生、成长的母题、关于英雄助手的母题、关于英雄结义的母题、关于美丽贤淑妻子们的母题以及坏父亲的母题等。通过对这些母题的分析研究,为这一领域的史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举世闻名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广泛流于新疆柯尔克孜族和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本文从史诗所反映的灵肉相依与相离的生命观、寄魂信仰和梦授传承入手,探讨了这部伟大史诗的原始信仰基础以及史诗所具有的民族特色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作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首,日益为文学和文化研究者所关注。史诗是百科全书,是文化宝库。《格萨尔》文化由宗教文化、人本文化诸多因子构成。本文以文化为视角,对《格萨尔》的文本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透视,以期将该史诗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本丛书第一批出版七部著作。其中任钦·道尔吉和郎樱主编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文化》一书选录了我国学者有关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流传的英雄史诗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玛纳斯》、《江格尔》、《格斯尔》、《阿勒帕米斯》、《阔布兰德》、《乌古斯》等史诗与萨满文化及各民族历史传统的关系,反映了我国史诗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组织翻译的《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系前苏联学者谢·尤涅和留多夫有关蒙古民族史诗研究的力作。该书为国外学者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史诗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9.
一 《玛纳斯》的流传及其歌手们 我国民间三大史诗之一的《玛纳斯》,是流传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新疆北部特克斯县境内的一部规模宏大、色彩瑰丽的作品,它通过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玛纳斯家族几代英雄们的生活和维护柯尔克孜人民利益的战斗业绩,表现了柯尔克孜人民争取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10.
<正>中世纪英雄史诗最初只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才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早期的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甫》和芬兰的《卡列瓦拉》。中后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产生的大量史诗中,英雄史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精妙的艺术手法而为世瞩目。这些史诗作品在艺术特征以及由之透析出的民族文化心理内涵上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相吻合,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源自《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从而产生了无尽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祆教(拜火教)是柯尔克孜族历史上信仰过的宗教之一。在不同的历史资料中对柯尔克孜族的拜火教信仰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某些原因它虽然对柯尔克孜族有所影响,但不那么深刻,现今他们的生活中也只能看到一些痕迹。论文主要对柯尔克孜族重要历史资料之一——史诗《玛纳斯》中的柯尔克孜族袄教(拜火教)信仰的遗风进行分析,从而阐明柯尔克孜族祆教信仰和拜火教在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柯尔克孜族影响淡薄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3.
受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西方原始史诗着色有些不同,但大都是口头传诵自身久远的历史和传递创世史诗的信息的叙事体。在聚合与归属的现实中,汉民族史诗与西方原始史诗一样,是"表达认同的超级故事"。但从撰述方式和理性视角来来看,汉民族史诗与英雄史诗迥异,究其原因是中华文化在中国大地发生之时,华夏先民就展示了其伟大的创造智慧和特有的文化韵律。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汉民族史诗承载了记忆民族历史元素,积淀民族价值观念、凝聚民族思维灵魂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彝族史诗研究中存在着过度重视口头传承的集体性而忽略了民众个体的普遍倾向。史诗演述的传承人作为史诗"勒俄"(hnewo,史诗演述)传统背后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史诗得以世代沿传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传承人的跟踪与研究是考察史诗传统的主要环节。在诺苏彝族史诗演述人的成长过程中,书写与口承这两种传统的教授与学习是始终相伴、相得益彰、互为表里的内驱力。"克智"(kenre,口头论辩)的兴起和传承,在客观上激活了"勒俄"的口头传播和动态接受,使史诗传承人脱离了各种书写文本的制约而走向面对面的社群,融入民俗生活的文化情境中,并在特定的竞争机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创编能力与演述艺术,从而也促进了史诗传统的长期流布和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拥有丰富的口传文化,对哈尼族迁徙史诗的研究多以1986年出版的《哈尼阿培聪坡坡》为主,且多以民间文学为切人点,从其叙事艺术、审美价值、口头程式等方面来研究。哈尼族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仅从民间文学对《哈尼阿培聪坡坡》中所反映的哈尼族历史文化进行分析是不够的。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没有人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对《哈尼阿培聪坡坡》的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突破传统理论与方法,借助历史人类学的"深描"和文本分析方法 ,对《哈尼阿培聪坡坡》与哈尼族迁徙史诗研究状况、哈尼族建寨选址的变迁以及史诗演述者朱小和作探索性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柯尔克孜族库姆孜弹唱艺术进行调研,从审美人类学的视角关注库姆孜奇在族群中的文化地位。库姆孜奇的表演给人们带来的强烈的审美感受,英雄史诗《玛纳斯》的伴奏者,在柯尔克孜社会生活中的节假日喜庆等活动里的精湛演绎,在库姆孜艺术的传播传承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库姆孜奇享有的精神和物质利益,这些使库姆孜奇赢得柯尔克孜社会的普遍尊重和一定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7.
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关于历史的记忆,史诗中隐藏的远古文化信息蕴含着初民对待自然、生命、死亡和宇宙的观念。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所流传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口头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史诗中所呈现的丧葬文化进行解读,试图揭示口头文本《支格阿龙》丧葬仪式背后所隐藏的象征意义,以及通过丧葬仪式表达的彝民族原始宗教文化意蕴。本文认为,史诗中的丧葬仪式,其建立起来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道德、伦理、情感的象征性交流体系,通过这一交流体系,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伦理情感上达成了一致和统一,从而使民族得以凝聚。  相似文献   

18.
《阿黑西尼摩》是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的一部彝族创世史诗,它以天地起源、人类起源以及各种风俗起源为主要内容,为彝族历史文化溯源提供了重要史料,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19.
布努瑶族的创世史诗《杠葩众》世代流传于民间 ,成为布努瑶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它既是神话 ,也是历史 ,同史诗《密洛陀》是姐妹篇 ,对于研究和发展人类社会历史 ,开拓先进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史诗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和精神文明源泉,在彝族人民现实生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比较诗学是一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视角和研究范畴,具有跨语言、跨民族或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化等特征。结合西方口头诗学、叙事学和比较诗学等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全面对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的研究。叙事程式贯穿于每部彝族史诗叙事传统中,是彝族史诗演述过程中重要的叙事模式,是一种史诗内在的叙事机制和叙事传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叙事价值。因此文章以比较诗学的视角探讨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类型、史诗叙事程式特征、史诗叙事程式内涵和史诗叙事程式价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