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师的幸福     
谈永康 《教育文汇》2009,(7):6-6,14
有一位语文教师说:“我的最大乐趣来自批改学生的作文:文中惊人之语,拨我疲倦之眼皮;偶有思想之佳作,惊我沉睡之灵魂。”实际上,有这种感受的老师为数不多。语文难教,作文难批——大凡语文老师,提及作文批改,摇头叹息的十有八九。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3.
立意三板斧     
钟益忠 《新作文》2004,(7):22-22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综合体现。”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作的份额占语试卷的半壁江山也就成了必然。在语界素有“得作得天下”之说,那么怎样才能“得作”呢?《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时说:“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语教师为作教学苦心孤诣,但不少老师依然陷于困惑之中。语教学大纲的修订为作教学剥开云翳。指点迷津:强调人性、发展性、基础性,纠正了“奉命作”、“应试作”、“学性作”等倾向。这不仅给老师松了绑,也给学生松了绑。按修订大纲精神,进行作教学改革,还学生一个“自由空间”,打开心灵窗户,自由表达,学生的习作定能充分展示个性和创造性,课堂作教学也会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教我们班语的王老师向我反映了一件事:晓奇同学对老师给他的作分不满意,拿着自己的作和她论理:为什么给这么低的分数?因为“作”这一部分是同年级的另一位语老师阅卷,王老师并不知情,所以她又认真地看了晓奇同学的作,题目是《我最后悔的事》。  相似文献   

6.
李镇西老师在《大街上的语课》一中回忆了自己让学生到大街上“捉”错别字的语实践活动,认为这种“创造性”的“开到大街上去”的“语课”“深受学生欢迎”,比那种每个字抄10遍的“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更有趣。其实,不少语教师(包括我)都曾搞过类似的活动。李老师的章引发了我这样的反思:这种“大街上的语课”效率到底怎么样?  相似文献   

7.
语学科历来被人们喻为“基础性、工具性”学科,语教学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双重任务。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三段论”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课是学了不少,可真正的语能力却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习语的兴趣淡化,使许多老师感到语课难教,教学实效难以提高。面对这种现状,笔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了解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内容.设计作的整体教学方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新教材共有8个语园地,每个语园地围绕单元整组教材设计了一篇习作,重点是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一学期要写8篇习作,对于初学作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对于老师来说指导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弄不好,就会出现教师“教”不细,学生“学”不好的恶性循环。为此,笔根据新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向多位作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制定了整套作整体教学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吉蔺兰县教委兰瑞平老师搞的“定时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改实验,受到了当地教委的肯定与支持。同意上报为省市实验项目,近日己被全国中语会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心批准立项。这轮实验中“学习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的信心,教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教自学一个单元,教学生自学一篇课文,教学生比较学习,教学生高效学习,教学生愉快学习,教学生扩大性学生等等。从不期始木栏将逐一介绍这个实地的内容与具体的指导方法,希望对老师们的“学法指导”研究有所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陈善云 《现代语文》2006,(2):120-120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名杂,被选入了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范。本人在学生时跟老师学过,当老师后也给学生教过,还听同行上公开课公开讲授过。本人非常清楚地记得:从本人当学生时的老师到当学生老师的本人及同行,为学生解释“大宅子”时,均异常一致地将“大宅子”解释为“比作化遗产”。有据可查的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第一册(2000年3月第2版)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成语的妙用     
在一节晨会课上,一位教语的班主任老师平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校长叫我去了一趟校长室,他让我朝窗外看了一下,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中考作题目是“我的人生储蓄罐”,其中有一篇章,阅后令人难忘。“在我的人生里,藏着我初中生活时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在中作对比着写了语老师和数学老师:“语老师凶神恶煞,数学老师英俊潇洒”。中具体写了两件事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在许多语老师眼中,写作是学生学习语的关键。因此,提高小学生作写作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作,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5.
毛红宇 《师道》2005,(4):33-33
作为一位语老师,“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语得多读、多背、多写”,这样的箴言听得不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书上要求背诵的,我要求学生背诵;书上没作要求的,只我认为有必要,依然要求学生背诵。有老师知晓后,惊呼:学生不唱反调呀?我笑眯眯地说:  相似文献   

16.
关于怎样教作,新《语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作已经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魔鬼的今天,读到新《语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相似文献   

17.
我在《学生作的情感疏导》一(见《语学习》1999年第6期)中说道:“学生作是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的时候,总会发出叮咚的声音。但愿我们语老师能深谙乐理,把它弹起来,奏出和美的旋律!”章发表后,全国不少语界同仁写信给我,要我“快弹数曲”。我自知才低识浅,遂终日苦干勤练,今斗胆借《中学语教学》向诸位“考级”: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19.
张萍 《学前教育》2006,(7):78-78
“老师早!”随着问早的声音.一林和他爸爸一同站在了我面前。“老师,给我们一林脱一下衣服。“他爸爸面无表情地说。“老师.你们幼儿园怎么不教孩子学东西?”老师.你给一林把笔收起来,”这些命令式、质问式的语言都出自于一林的爸爸。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论语文教学目的、方法和语文能力安徽师范大学林若男一、“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谈及语文教学目的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不用教,学生达到不需老师教的时候,语文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了。”他还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