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父母必读》2010,(4):134-135
老人不是不会和孩子玩,只是他们玩的方式可能和我们想象得不一样。而且,如果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玩,其实也是很愿意从我们这儿得到一些建议的。  相似文献   

2.
分享要真诚     
"来,给我吃一口。""这么可爱的布娃娃啊,让我玩吧。"4岁的女儿经常被邻居这样逗着玩。虽然他们不是真的吃她零食抢她玩具,但是刚开始,小家伙死活都不乐意跟人分享。有时我会强行把东西塞给别人,让她知道对方只是开玩笑。终于有一天,她明白了原来大人只是逗着玩,接下来几天便主动跟人"分享"起来。一天,一同事来家里做客,女儿兴冲冲地端水果出来。"你家女儿小小年纪这么懂事儿。"同事边夸边拿起葡萄往嘴里送。"叔叔,你怎么真吃了?"小家伙见同事毫不客气,立刻冲他瞪眼。同事笑:"盛情难却嘛,如果叔叔不吃就辜负你的好心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家里的大人老是说:“你这孩子怎么啦,真是一分钟也停不下来,更别说安安静静地坐上五分钟了!”我不明白小孩为什么一定要安静地坐着,而不能好好地玩呢?有时候我们玩时不小心弄出点声音———并不是很大声的,大人们就会说:“你们就不能安静点吗!”当我们没听见时,他们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们训斥一顿;如果我们敢再多说一句,每个小孩都会知道下面会有怎样的“暴风雨”来了。在大人面前,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时间不是被大人管着就是被作业绑着,很少有权力玩久一点。有的父母管得很严,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一…  相似文献   

4.
刘丹 《父母必读》2008,(12):132-132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未完成情结",说的是一件没完成的事情,如果没能及时地宣泄掉与此有关的负面情绪,这些"未完成"可能就会一直存在于内心的某个角落,不时地跳出来干扰自己,无形地影响着之后的行为和情绪的表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如果总是阻止他玩,他就会有强烈的愿望要去玩,会想方设法地去玩,玩的时候还常常会伴有破坏性。所以,无论孩子对什么发生了兴趣,只要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由地玩就好了。这样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的破坏性会大大地减少,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他们还会开始学习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一旦掌握了其中的技能,孩子的兴趣就会降低,注意力就会自然地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继续学习其他的知识去了。  相似文献   

5.
小迎在我班属于小年龄孩子,运动能力较弱,经常不参加体育活动,我们一直鼓励他,他总是说:"我不想玩,我看着他们玩。"但从他看同伴活动时羡慕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想参与运动的,只是有些害怕。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我们把学生的灵魂"塑造"得如何呢?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自己是"燃烧了,可你把别人照亮了吗?"清楚地记得我讲《狼牙山五壮士》时,那是一节公开课,后面有许多听课教师。我在前面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后面几个调皮的学生就自己玩自己的。如果我停下来训斥他们,有许多教师;如果我假装看不到,作为教师的我,学生不好好学习,让我看着他们玩,我又特别难受。最后,  相似文献   

7.
如果     
如果……我又在假设了。我们总是喜欢假设——咖果过去我做什么事都能更用心一点,现在会不会很优秀;如果我过去对每件事情能更留心一点,现在会不会感觉丢失的东西没那么多;如果过去我能多一点时间陪陪爷爷奶奶,现在面对着他们的相片会不会少几分歉疚……可是这些"如果"都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它不过是我们聊以自慰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时光的齿轮依旧会沿着它亘古不变的轨道转动着,过去的,只能是过去了。记得小学的时候,小A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总是喜欢对我说:"菲菲,总觉得我们现在该记下些什么,等到将来我们可以共同回忆。"那时我还觉得奇怪——那丫头脑袋里到底装了什么?总要说出些貌  相似文献   

8.
品读     
<正>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今天,游戏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但游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其《游戏力》一书中说:通过游戏,孩子一边探索着世界,一边尝试着展示自己在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中少不了教师的"问话",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问话",却存在着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试分析如下:一、"问话"与"虚话"有这样一个句子:"如果今天不下雨的话,我们就可以去山里玩。"在这个句子里,如果没有"的话",就成了"如果今天不下雨,我们就可以去山里玩",句子不但通顺,而且更简洁。可见,这个"的话"就是一定意义上的可有可无的"虚话"。试问,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问话中有没有这种"虚话"呢?  相似文献   

10.
早谢的昙花     
4月25日晴生命中许许多多的经过,对我们十二岁的花季来说只是开始,但对有些人来说,让他再来一次,无论辛酸、清贫,只要能重新来过,感受着无数的经过,什么都值得。那是八月的一个艳阳天,他和几个好伙伴相约,来到因雨季水位暴涨的河边,他们跳入看似平静的河中,决定在水中痛痛快快玩个够。他虽然是个"旱鸭子",但为了显出自己是"一把好手",也学着别人的样子游起来。他们尽情地在水中嬉闹,玩得忘忽所以,  相似文献   

11.
沈青 《教书育人》2010,(2):27-27
2008年秋游,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柳浪闻莺,欣赏着迷人的风景,享用着美味的食物,孩子们格外开心.好多孩子还买了一些小纪念品,几个男孩子买了刀、剑等"危险品",想想这是男孩们的普遍爱好,我也没太多阻拦他们.只是与他们约定排队时和上车后就不能拿出来玩,否则会没收.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2011,(Z3):51
一辆巴士缓缓进入山区,只有一对恋人在中途下车。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往前行驶。没开多远,几块大石头从高处坠下,巴士被砸得支离破碎,所有乘客无一生还。那对恋人听到这件事后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一般人都会认为,他们说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那我们同样难以生还  相似文献   

13.
巧遇外星人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泰德和尼克逃避了做作业,瞒着父母去郊外的一个大型公园玩。 泰德对尼克说: "那么多的作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出来溜达溜达也没什么过错。"尼克赞同道: "就是,先放松放松再说。"他们一边玩,一边欣赏着公园里美丽的景色。  相似文献   

14.
如果     
如果……我又在假设了。我们总是喜欢假设——如果过去我做什么事都能更用心一点,现在会不会很优秀;如果我过去对每件事情能更留心一点,现在会不会感觉丢失的东西没那么多;如果过去我能多一点时间陪陪爷爷奶奶,现在面对着他们的相片会不会少几分歉疚……可是这些"如果"都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它不过是我们聊以自慰一厢情  相似文献   

15.
我班有几个孩子特别爱打打闹闹,每天晨间活动,总爱争夺和乱丢玩具,还欺负较老实的小朋友,干扰同伴活动。我花了许多心思,却始终没能改变这一现象。一天活动时,我走到正在打闹的大伟和小伟面前问:"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玩呢?"他们抢着说:"我们不要这样玩。""天天玩这些玩具,一点没意思。"我问:"那你们想怎样玩?""我们要自己玩!""我们要玩警察捉小偷!""我们要玩解放军打仗!"他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自由结伴游戏。只见大伟、小伟等四个小朋友腰里插上木棍,在泥坑里"挖地道""埋地雪""建工事"。朋飞、佳佳…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史瓦布先生在巡视厂房时,无意中发现一伙工人正围在墙角抽烟,而墙上却明确地写着"严禁烟火"4个大字.史瓦布先生的第一反应是非常生气,但他并没有理直气壮地质问他们.相反,他只是悄悄走过去,掏出自己的香烟,向每个工人都发了一支,然后轻描淡写地说:"走!咱们还是到离厂房远一点的地方抽吧!"  相似文献   

17.
瞭望     
《教育》2007,(31)
重提"穷人教育学"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多年来我们追求、表征的只是入学率、巩固率,而极其低下的教育质量这一事实似乎被遮蔽了。关注穷人的教育,让农民的孩子有学上固然是第一位的;但如果他们接受的几乎基  相似文献   

18.
王玲 《中小学电教》2010,(7):157-157
<正>一、让孩子在玩中产生学习兴趣孩子是童真的,要问他们最喜欢什么?孩子的回答一定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就一定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在生活中本能地选择了游戏,他们借助游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成人不太明了其中的意义,就会斥责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儿!"于是,孩子被绑在凳子上,开始学习,学他们不知道为何物的知识,只管记着,去参加考试。在我们的文化中,游戏等同于"玩",而古训"玩物丧志",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贴上一个"贪玩之人"的标签。孩子们玩一玩  相似文献   

20.
大家一定知道电脑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人也可以伤人。现在我们班里正流行一种名“叫梦幻西游”的游戏,一到下课同学们都纷纷讨论这个话题,可我却只能坐在一旁听他们讲,心想:是不是我跟不上潮流了?于是我回到家里也玩了起来,不玩不知道,一玩就上瘾。原来这个游戏是这么好玩!接下来几天我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玩游戏。一玩就玩到晚上十二点,有时还搞通宵。作业一点也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