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相似文献   

2.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过好些与"沈园"有关的诗歌,最著名的是下面这两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一般都认为,这些"沈园"  相似文献   

3.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鸟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相似文献   

4.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首词写的是作者谪居黄州时一次雨后游赏的经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宋词鉴赏词典》对这首词的赏析是:"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  相似文献   

5.
感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春说到夏,从绿说到黄. 千载之后,那些曾刻骨铭心的都淡去,烙于眼底的,是传唱于街头巷陌的瑰丽文章. 婉约词人题尽的,恰是悲欢离合,别愁三千,尔后则是柔肠百转. 彼时文坛流光溢彩,清丽绝俗的词句异彩纷呈.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词里的那些景致,唯美如画,意境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6.
遍读纳兰词,就会发现纳兰词与梦有不解之缘。冯统同志编校的《饮水词》是至今收纳兰词最多的本子,共收词三百四十八首,而其中带“梦”字的词就有一百一十一首,此外还有几首不带“梦”字,但也写到作梦的,共计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词可分三类:一类是并非写作梦,而是用梦作比喻的。如“秾华如梦水东流”(《于中好》)、“人生南北真如梦”(《水龙吟》)。这类词约有二十余首。第二类是写别人作梦的。如“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昭君怨》)、“梦里靡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天仙子》)。这类词约有十首。第三类是写自己作梦的,约有八十首,占《饮水词》总数的四分之一稍弱。这类词中有几首是写“寻梦”的,其余全是写作梦的。可见纳兰性德的梦是极多的。 他一年四季都在作梦。“梦回酒醒三通鼓”(《菩萨蛮》)写的是春梦;“亲持钿合梦中来”(《鹊桥仙·七夕》)写的是夏梦;“梦里砧声浑未歇”(《清平乐》)写的是秋梦;“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菩萨蛮》)写的是冬梦。尤其是在春天,他的梦更多:“一春幽梦逐游丝”(《浣溪沙·古北口》)、“一春幽梦有无间”(浣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词数量众多,通过寄情山水,托物言志以表拳拳爱国之心。在话语形式上,其词中常出现“梦”、“斜阳”、“子规”、“鸿雁”等字眼,极其含蓄地表达其词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8.
刘辰翁以擅写春词和节序词著称,《柳梢青·春感》是其众多咏春词中的一首。词写春但不颂春,而是刻意写春临时节异族入城后出现的怪异景象,以及词人此时独特的情怀。作品充满了深沉的麦秀黍离之悲,荆棘铜驼之恨,是一首别具怀抱的咏春词。词作承载了家国兴亡的重大主题,思想内容更为深刻,情感更为丰厚,具有更高的立意和更阔大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浅论苏轼之"梦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的词作中,有关梦的"梦词"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而且苏轼的"梦词"内容丰富,可以将其分为"真梦词"和"喻梦词"两大类型。而苏轼之所以多写"梦词",一方面与其人生经历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佛道思想和前人写梦的文艺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百花深处     
正一直在写字,写花写草写内心风光。喜欢素朴的生活,一茶,一香,一墨,一纸。唯愿一生,好茶涤烦,好香熏德,好墨焕彩,好纸垂世。“百花深处”,一直喜欢这四个字。北京有一条胡同,叫“百花深处”,名由明代一对夫妇而起,他们于此置田种菜,辟园养花,招蜂蝶起舞,引墨客垂爱。有描写说:春夏两季,香随风来,菊黄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别具风光,可谓四时得宜。想想,寻常巷陌,杏眼柳眉春到夏,秋冬菊黄梅映雪,谁在烟火里画出这样的草木人家?斜阳草树,百  相似文献   

11.
百花深处     
《快乐阅读》2014,(6):10-10
<正>一直在写字,写花写草写内心风光。喜欢素朴的生活,一茶,一香,一墨,一纸。唯愿一生,好茶涤烦,好香熏德,好墨焕彩,好纸垂世。"百花深处",一直喜欢这四个字。北京有一条胡同,叫"百花深处",名由明代一对夫妇而起,他们于此置田种菜,辟园养花,招蜂蝶起舞,引墨客垂爱。有描写说:春夏两季,香随风来,菊黄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别具风光,可谓四时得宜。想想,寻常巷陌,杏眼柳眉春到夏,秋冬菊黄梅映雪,谁在烟火里画出这样的草木人家?斜阳草树,百  相似文献   

12.
梦一场     
一朝春尽 也似花飞梦一场 恰经年的霜 散入花蕊深处 往来的羽族扇动着晶莹的翅膀 汲取一抹淡谈的幽香  相似文献   

13.
一诗四唱和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有一首 《无题》诗: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此诗发表后没几天,逃居日本近十年  相似文献   

14.
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比较阅读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黝、鹅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渤等词作后,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士子文人们在抒写弃妇、怨女的闺怨、闺思之情。  相似文献   

15.
赵长卿《惜香乐府》中春词数量众多、意象繁复。本文从春词的意象分析入手,探究其排列组合成整体意象群的不同方式及深层意境,进而揭示其意象意境及其背后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16.
至今我不喜欢《廊桥遗梦》。我觉得《梦》对人类生活的包容量太单薄了。它不过叙述了一个黄昏恋斜阳的故事。由于故事的古老,而使生活在西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神往那种田园恋情;而中国的一些读者痴醉于《梦》,则渊源干中国社会封闭得太久太久了,对情外情、恋外恋,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当然《梦》写得十分纯净,  相似文献   

17.
归燕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阑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不知归去归故山。  相似文献   

18.
西圃词苑晚香馨——评田同之的《晚香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同之晚年致力于词学之道,既有理论著述《西尉词说》,又有创作成果《晚香词》集。遵照词要“别有寄托,另具性情”的词学主张,《晚香词》集中的作品,虽少重大社会生活的题材,却是词人躬耕西圃、苦心孤诣之作,清新婉丽,寄托遥深,艺术水平很高。叶恭绰的《全清词钞》选录了他的三首小令;《晚香词》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咏物词、登临怀古词、唱和题照词;另外还有一首《莺啼序》长调。  相似文献   

19.
张秀珍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69-71,79
《珠玉词》是北宋初期婉约派词人晏殊的作品集,共收词130余篇。"香"这个词在全集中出现达62次之多,依据其所描述或代表的内容,可将"香"分为熏香、花香、酒香、以香写人和以香写景五类。《珠玉词》中的"香"意象,既反映了作者富贵闲适的生活及其在这种环境中所生发的感慨与闲愁,也体现了其闲适、尚雅、诗意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文 章 是 案 头 的 山 水 , 山 水 是 地 上 的 文 章 ,而 融 汇 着 语 言 精 华 的 诗 与 词 , 便 是 一 座 奇 山 ,一 泓 碧 水 。 词 , 犹 如 一 江 春 水 , 耀 着 粼 粼 波 光 , 淙 淙地 流 淌 着 。 曾 经 爱 极 了 它 的 委 婉 、 缠 绵 与 多 情 。跟 着 柳 七 “ 衣 带 渐 宽 终 不 悔 , 为 伊 消 得 人 憔悴 ”, 跟 着 易 安 笑 看 那 海 棠 花 “ 绿 肥 红 瘦 ”, 跟着 辛 帅 忧 国 忧 民 , 去 “ 醉 里 挑 灯 看 剑 , 梦 回 吹角 连 营 ”。 在 词 的 春 水 里 , 多 情 的 词 人 带 着 我 流 过 一块 又 一 块 芳 香 地 , 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