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 2 0 0 1年春天的“两会”上 ,山东省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在知道很多孩子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甚至整夜泡在“网吧”里消磨时光后 ,语气沉重地说 :“我很忧虑 !”“网吧”现象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迷恋“网吧”问题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谈论的焦点之一。面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忙上网、迷上网的现实 ,作为家长、教师、学校应做冷静的哲学思考。问题之一 :上网是时尚潮流 ,还是“洪水猛兽” ?网上冲浪 ,尽情宣泄已成为中学生的时尚玩乐 ,而另一面则整天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有部分家长、教师、学校认为这正是迷恋网吧的严…  相似文献   

2.
[个案现场]镜头一:为了筹钱上网,15岁少年王某举刀砍向亲祖母。在网吧里,他认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因没钱上网,他就带上几个哥们干起了偷盗勾当。一天凌晨,他潜入自己的祖母家,被祖母发现后,他竟亲手将老人杀死,犯下了滔天大罪。镜头二:中学生万某在网吧三天三夜未归,因心脏不堪承受而猝死网吧。2002年4月,万某逃学上网,激战网络游戏三天三夜,饿了,叫碗炒粉边吃边玩;累了,趴在电脑旁休息片刻。三天之后,他因心脏病突发猝死网吧,留下的是家人透彻心骨的哀痛。镜头三:北京市“蓝极速”网吧通宵营业,一场…  相似文献   

3.
赵先超 《河北教育》2005,(17):34-35
前段时间.笔者在某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题目叫《回家吧!孩子》。讲述的是一名中学生迷恋上网,最长时间曾连续在一家网吧里呆了三天四夜,被父亲“捉”回家后关在了房间里,可他竟然拆掉了窗户上的护栏,又奔向了网吧。最后,父亲无奈地向媒体哭诉道:“回家吧!孩子,”近年来,类似这样的因痴迷上网而导致厌学、辍学,甚至偷盗、抢劫的案例呈直线上升趋势。因此,  相似文献   

4.
穆紫 《家庭教育》2004,(10A):42-43
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5人死亡、13人受伤的后果。受害大多是在读的学生,花季殒命,令人扼腕。不仅是北京,近年来,网吧悲剧时有发生,有媒体报道,安康一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疲劳猝死:南昌-17岁的高中学生因连续两天上网,猝死在网吧……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于2002年11月15日颁布并实施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彻底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使多年来经营、管理不善的“网吧”得到了规范约束,保护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安全,深受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热心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识之士的欢迎。但是封杀“网吧”并不是对网络的封杀,互联网这一新事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同样,中学生也离不开网络。那么,中学生远离网吧后将到哪儿上网呢?对此文化部官员在解读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时指出:“提倡中小学生在教师、家长或监护…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学生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的事时有发生。中学生“上网”往往成了“恶习”的代名词,教师、家长谈“网”色变。中学生能不能上网呢?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呢?就此,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请看学生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07,(6C):45-45
“‘网瘾’的泛滥会吞噬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我们,我们应该远离网吧,不沉迷虚拟时空,不长时间上网聊天。”5月20日,2000名来自南宁市中小学校的学生,共同倡议“远离网吧、拒绝沉迷、文明上网、健康成长”。近年来,上网成瘾已成为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杀手”,成为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一些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甚至沉迷于色情、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2年11月,全国就正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此后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整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1月,文化部出台了一项针对寒假的专项举措:网吧自设立以来两次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将被责令停业整顿;累计三次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将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情节严重或在规定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一律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然而,文化部门接到了一些家长打来的电话,探讨深层次的问题。一些家长提出,未成年人正是求知欲强的时侯。“一刀切”地不…  相似文献   

9.
引导学生健康地漫游网络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学生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我对学校的高中一个班和初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接触过网络的学生约占63%,经常去网吧上网的占20%。还有一名学生因为键盘输入速度较快,经常被其他(校)学生邀请或雇用到网吧负责键盘输入。一、学生上网情况调查⒈上网目的:有的学生觉得上网是一种时尚,没有目的,只是几个同学随便凑伴到网吧聊天或者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想上网交友,觉得在网上交一个朋友很时髦,很新奇。有的学生喜好随意浏览,觉得在网上浏览像看一本大杂志一样,图文并茂,十分有趣。一…  相似文献   

10.
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在上网的总人数中,青少年学生所占的比例超过80%。根据南宁市教育局现代教育中心今年年初在学生中开展的万人问卷调查,全市城区有49.2%的家庭没有计算机,上网学生中有64%的学生到“网吧”上网。应该说,网吧的飞速扩张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作为基础。但是,由于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学生在网吧上网的弊端也日益尖锐地表现出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避免学生到网吧上网的种种弊端,确保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上网,在2002年初,南宁市教育局提出了建立“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的工作思路,并进行了初步的尝…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由网吧诱发使青少年学生受到伤害的案例在我的心头烙下了成串的伤痕:四川某市一位中学女生,因迷恋网吧,欠下老板639元,竟以自杀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西安一位中学生长期泡网吧致使眼睛暴盲;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0年退学、试读和被迫转学的237名大学生中,80%以上是因为沉迷网络……旧伤还在隐隐作痛,耳边又传来骇人听闻的北京市“蓝极速”网吧少年纵火案的新闻。据悉:纵火者为两名中学生,一名张某,男,13岁,一名宋某,男,14岁。均因父母离异后缺少家庭管教而经常逃学,他们经常去网吧玩,这次与网吧服…  相似文献   

13.
寒假刚刚开始,孩子们已有了度假的打算。笔者日前在几所中学采访时发现,学生们的想法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孩子:考第一者请客上网一些中学生已定下“玩乐大计”,哪个同学期末考第一,就要“敲”他到网吧去聊天。一位高一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平时常到网吧聊天,为了考试,他们已经忍了很久,考完了当然要“敲”考分第一的学生去过过瘾。几个中学生表示,考第一者请客去网吧已成了他们几个班级不成文的规矩。几位可能会轮到请客的“种子选手”也大大方方地表示,网吧一个小时一两元钱的价格并不贵,而且上网聊天还能结交不少新朋友。据调查,现在进网吧…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世界太精彩了,我们希望学生在其中翱翔,但又担心他们受到伤害。为此,学校做了许多“堵”的工作,除了绝对禁止学生进入社会网吧,在校园电子阅览室的墙上还贴着“不准访问不健康的网站;不准上网玩游戏;不准上网聊天”的标语。有了这“三不准”,学生还有兴趣来上网吗?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到网吧上网的学生大为减少,但仍有不少网吧未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条例》,仍然有通宵营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违规行为。据2004年11期《半月谈》披露:“重庆、广州、杭州一些网吧仍接纳青少年学生,营业时间超过24时,色情、暴力依然泛滥……”而在一些地方这一现象还比较严重。一味地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上网,  相似文献   

16.
现在网吧真热,学生上网的情况十分火爆,记者暗访时,亲眼看见网吧里的中、小学生占了半数以上,其中多数上网只是为了聊天,结识异性朋友。“网恋”在中学生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许多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就是和网上“恋人”谈情说爱。网上许多人的聊天动机也不纯,言语欠文明,甚至夹杂着许多色情内容,这样的“交谈”真是对青少年成长大为不利。 此文反映了一些网络聊天的负面影响,希望对每一个热衷于网上聊天的青少年朋友都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街小巷“网吧”开。“网吧”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娱乐休闲的好去处。然而,“网络世界”这一“虚拟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现实的问题。此时,家长该做些什么呢?要掌握孩子网上交友情况中小学生有不少人上网聊天。一位中学生说,在网上说话很自由,不像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说话那么紧张,而且能够和陌生人交流,也很有趣。纯真的孩子们并不知道,网上闲聊,也会使自己受到伤害。许多网络骗子在聊天中,骗取孩子及其家庭资料。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与孩子多交流和谈心,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特别是网上交友的情况。家长知道孩子上网交…  相似文献   

18.
一、规范中学生上网场所的管理,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与宣传。针对当前中学生上网场所主要是网吧的情况,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范网吧的经营管理,尽量少在学校周围开设网吧,加强网民的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并加以宣传。比如,团中央等单位共同向全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遵守公约,文明上网,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倡议书,号召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是加强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蓝极速网吧事件的警示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5人死亡、13人受伤的后果。受害者大多是在读的学生,花季殒命,令人扼腕。不仅是北京,近年来,网吧悲剧时有发生,有媒体报道,安康一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疲劳猝死;南昌一17岁的高中学生因连续两天上网,猝死在网吧……造成这些惨剧的网吧当然罪责难逃,按照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网吧必须禁止未成年人入内。同时,《条例》对违规的网吧营业者也制定了经济处罚措施。然而,各地很多网吧却屡屡违规,视《条例》于不顾,执…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3年3月11日湖南省沅江市14岁少年贺某,因玩电脑游戏而走火人魔,产生幻觉后从4楼跌落身亡,酿成惨剧。一青年男子坠入《传奇》深渊,与《传奇》大战3个月后,生活中只剩下机械地点击鼠标和显示器中的虚拟世界,于2004年3月6日,在网吧连续上网近20个小时后猝死。还有不少学生因痴迷上网而荒废了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