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二 《科学生活》2014,(12):2-4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句话可谓是耳熟能详,据说邻国日本靠着这个做法成功提高了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而我们也从小就被灌输这种理念,以致今天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对牛奶有着特别的好感,每天固定饮用牛奶的人数自然也相当之多。在不缺衣少食的今天,一天一杯牛奶对我们的健康真的好吗?外国某学者声称“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是真的吗?有这样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旅游保温盒     
炎热的夏天到郊外游玩,出发前到商店买了几瓶牛奶,有经验的人常用一块湿毛巾把奶瓶包起来,并把它放在用厚塑料板做成的盒子里。经过这样的处理,一两个小时后,牛奶不仅没有变质,还相当新鲜呢! 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吗? 其实,这样可以使牛奶保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塑料盒,另一个是湿毛巾,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世界发明》2004,26(12):31-31
每逢重大节日,三五好友一定要喝上两杯才热闹。如果朋友酒量不济,还是为他准备这么一件产品当作礼物最体贴。这款理疗冷热双用袋分为头枕型和腰腹型等。热,可以为你取暖;冷,可以解酒降温,如果在对诞树下发现这么一款具有特殊意义的礼品,那么朋友一定会酒不醉人人自醉的。  相似文献   

4.
咖啡与科技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7,(2X):18-19
一些事情的发生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就拿简单的一杯咖啡来说,其中出现的物理现象,至今科学家们还不十分清楚。也许你对这种说法还有疑问,那么你打开一袋真空包装的块状咖啡吧!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的小外甥吃起东西来非常有趣,不管是正餐,还是零食.他总是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后吃,而把最不喜欢吃的东西先吃掉。这大概很符合中国人先苦后甘的生活哲学。我只是奇怪,像他这么点大的孩子,又没人教他,怎么就有这么深入浅出的哲学思想呢。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4,(11):16-16
流言:在选择早餐时,袋装奶深受大家喜爱,嘴撕牛奶袋也成了不少上班族的习惯.然而,最近一篇“长期用嘴撕牛奶袋容易铅中毒”的帖子在网上热传.该帖称,之所以会铅中毒,是因为牛奶包装袋上的字是染料印刷的,而染料中含有铅.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牛奶风波引发的思考 残奥会还没结束,中国人就开始被另一个轰动事件搞得焦头烂额:原来我们平常食用的奶制品好多都掺加了一种叫做“三聚氰胺”的有毒成分。一时间,正在给孩子喝奶粉的母亲们不知所措,各个超市原来人头攒动的牛奶柜台变得顾客稀少,甚至有很多很喜欢喝牛奶的人宣布从此再也不喝牛奶了。  相似文献   

8.
竹子危机     
《科学大众》2008,(Z1):12-13
大熊猫就像一个初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它蹒跚地走过来,铺开腿坐下,用力咀嚼竹子。熊猫的下颚强而有力,它的臼齿比普通人的大3倍,很容易就咬开并磨碎坚韧的竹子。它一天毫不费力地就吃掉13~18千克的竹子,就像人们吃胡萝卜那样简单。竹子是一种很像树的草本植物,它很快就能发芽,人  相似文献   

9.
咖啡与科技     
一些事情的发生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就拿简单的一杯咖啡来说,其中出现的物理现象,至今科学家们还不十分清楚。也许你对这种说法还有疑问,那么你打开一袋真空包装的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中小学生一年有75天假期,加上节日和周末共有177天不上课的时间。其中,暑假是最长的一段假期,为期6周。在这么长的假期里,德国中小学生都在做什么?感知自然体验人生在假期,德国孩子通常会与父母一起去度假。德国人很看重度假,他们每年至少有20天的法定带薪休假时间。父母们通常会选择在暑期休假,带着孩子一起去度假。对于青少年而言,旅行、野外宿营和语言旅行能体验更加自主的社会生活。德国法律允许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可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参加青少年旅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欺侮行为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侮是儿童和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伤害性的攻击性行为。孩子经常受欺侮通常会情绪低落、不能集中注意力、感到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而对欺侮者来讲,欺侮他人很容易形成相当稳定的习惯,导致以后的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一个清新的早晨,缕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碎金一般洒落在地上,耳边不时传来几声自由的鸟鸣和孩子们悦耳的晨读。然而这样的美景却常常被不远处传来的呵斥声刺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单词都学不会,将来能干什么?"……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孩子学习单词遇到了困难,妈妈耐心地劝导:"慢慢来,别着急,多读几遍就会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出生之前在妈妈腹中还是个胎儿。那时他会有记忆吗?据6月5日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最近,日本横滨市妇产科的池川明医生以婴幼儿为对象做了一次跟踪调查,发现有1/3的孩子回答“有记忆”,他们大多数都较详细地描述了胎内的样子,更重要的是母婴之间就胎内的事情聊天将有助于加深亲子感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看到敦煌汉简时似乎不太惊讶,但是皇帝的命令毫无错字地传到边境之地这一事实,对外国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距今两千年前就建立了这么完美的自顶而下(Top-down)系统,在世界史上这可以说是个奇迹。既然有了这个系统,谁做皇帝都可以支配全国日本人肯定这么想,他们因此努力学习汉字文化,引进律令体制。  相似文献   

15.
吕劲紫 《科教文汇》2007,(8Z):48-48
中日两国在对下一代教育问题上,日本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本文结合日本的学校、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做法,提出我们在对待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一个号称世界最大钢铁生产企业的新日本制铁公司,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果断地放下架子,生产销售每只仅100日元的保温袋,从而赢得了极好商机。新日本制铁公司由于受到了日元升值以及全世界重工业持续不景气的影响。将近10年间的经营,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原来后进的亚洲四小龙,以低成本的经营,在制钢和造船工业方面,都迎头赶上了日本。于是,新日本制铁公司被迫开始了新的企业经营改革。历经三次合理调整,从业人员从7800人精简到2400人,只剩下1/3。然而,企业并未走出困境。在日本,一进入寒冷的冬季,就是棒球季节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聂亚军 《知识窗》2014,(8):54-54
“中小学生如何减负”再次登上“中国教育新闻榜”。上榜媒体:人民网;上榜理由:“中小学生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孩子越来越重的“书包”,有的家长选择了逃避,更多的家长选择了承受。中小学生如何“减负”,教育将何去何从,成为围人心头不可承受之痛。  相似文献   

18.
<正>事实上,别人很容易就能在你大脑中植入想法,而你可能完全没有察觉,难道人们会是受人控制、任人摆布的木偶?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接收说服信息,商场导购员不断地在你耳边引导:这件裙子颜色亮丽又独特,很衬你的身材曲线和白皙的皮肤;超市促销员会一直重复:牛奶特价,牛奶特价,只此一天,错过就没有机会了。即使不是销售人员,我们好像也在试图说服别人,比如向同学极力推荐自己喜爱小说、介绍自己的购物经验、跟孩子讲为什么晚上睡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张波这孩子是我从教十几年来碰到的第一个这么特殊的  相似文献   

20.
王蕾 《科学生活》2007,(4):48-51
它们中的大部分只会通过人发出的一些简单的声音指令或者遥控,傻乎乎地走来走去,"聪明"一点的可以和你做一些简单的对话或者互动。它们就是日本机器人娱乐杂志《Robot Life》评选出的"可爱机器人"。说它们是机器人,似乎离我们想像中的机器人相去甚远。不过,有这些可爱的家伙陪伴,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生动、有趣。这么想来,称它们是机器宠物好像更加贴切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