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0年8月11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了一档全新的午间文化艺术类评论节目《文化正午》.它以漫谈的方式向观众传播文化信息,以引领社会审美品位和文化发展趋向、提高公众鉴赏水平为目标.这样一档极具文化精英意识的栏目在当今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中实属凤毛麟角.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对《文化正午》的精英化路线做出分析,以求能够引起大家对当今各种电视文化现象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邢星 《今传媒》2016,(8):101-102
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多注重经济价值,而忽略其文化价值,出现泛娱乐化的态势,而2013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则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文化价值创新,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植入节目中,在播出后不仅获得了高收视,还得到了业界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以《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反思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以期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束辉 《青年记者》2007,(16):104-105
故事化叙事就是把所报道的事件用讲故事的方法叙述出来。《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一个节目,该节目时效性不是很强,但是通过把法制事件进行故事化处理,用讲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成都本土舞蹈类选秀节目《舞蹈嘉年华》为分析样本,从节目的定位、节目要素,传播渠道、后期包装和推广等方面对《舞动嘉年华》进行解读,分析该档本土选秀节目的运行现状和问题,并就如何将该档节目继续做强做大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文化背景的歌舞类节目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只此青绿》为代表的优秀剧目的传播优势;对《只此青绿》节目中色彩、音乐、舞蹈、服饰、舞美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解析,探寻这场视听美学盛宴的成因;对《只此青绿》所体现的多维度传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建构品牌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杭晨 《新闻世界》2023,(2):74-77
在电视节目娱乐化、明星化泛滥的现状下,河南卫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植根文化沃土,深耕文化节目,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本文梳理了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整体发展脉络,分析了河南卫视为何选择“文化立台”这一频道定位,重点以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开山之作《梨园春》和近年成为爆款的《唐宫夜宴》这两档节目为例,从两档节目的共性因素来一窥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成功之所在,创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马靖培 《新闻知识》2006,(10):31-33
有一个话题最近在电视业界不断地被提及:“故事化”的成功运用是促成许多电视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两年央视的《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的收视率飞速增长,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评论出现了,有的评论甚至打出这样的口号:“随着这几档节目的火爆,拉动整个央视十套成为中国电视界最具竞争潜力的媒体,它将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远程教育平台!”(《新周刊》)目前,央视已经把《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等几档节目列入重点打造的栏目。用传统眼光来看这些节目,《百家讲坛》、《走近科学》属于高端人群的节目,难以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谈话节目在经历过由盛转衰之后,随着移动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再度翻红,成为了当今社会比较火爆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易立竞和许知远则呈现出不同的节目样态。本文就《立场》易立竞和《十三邀》(第五季)许知远为例对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主持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你莫属》是近来收视率较高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本文以其娱乐化现象分析为主要内容,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非你莫属》娱乐化现象分析,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开创了剧情化的节目模式,本文从剧情化的角度,从叙事情境、戏剧冲突、人物关系设置三个元素对《极限挑战》进行分析,探讨真人秀节目如何有效把握真实和戏剧性的情节设置路径,为剧情式真人秀节目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发展至今,综艺节目早已今非昔比,而真人秀节目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形态更是日益成熟,涵盖了野外生存、表演选秀、职场创业、益智游戏等多种类型。来自美国的《天桥骄子》正是一档具有独特魅力的时尚类真人秀节目,在短短的数年发展中,其影响力不断扩大,节目开播以来屡次获得艾美奖提名、文化成就奖。本文从媒体奇观理论出发,对《天桥骄子》进行深层解读,以期挖掘美国时尚类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现象以及剖析其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中国电视传播业界的新宠儿。目前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与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方式形成对抗之势。经济全球化、媒介的商业化运作、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不断地对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提出挑战。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社会记录》为例,通过对新闻故事化的成因、发展趋势、利与弊等方面的分析,来正确的看待电视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基于对这两档节目的创意、传播意图、传播内容、制作风格、传播效应的考察,并结合国外同类节目,分析汉字书写类节目对于展示汉字文化魅力、创新电视节目形态、促进国人汉字文化觉醒、搭建汉字公共外交平台等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红华 《新闻传播》2009,(8):147-147
从央视的《讲述》开始,各种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倾向日益凸显。新闻节目、谈话节目、科教节目、娱乐节目等都纷纷把故事化作为节目的理念。如央视的《走近科学》、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江苏卫视的《人间》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益。本文论述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倾向及其泛化后的弊端.并提出了电视节目故事化中进行创新的策略,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CCTV的《东方时空》和CBS的《60分钟》是中西两种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本文从节目场景、叙事手法和选题偏向三个方面来对两个节目进行比较,展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6.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与《一年级》的热播创造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高潮。在节目表现对象上,从星爸萌娃的非日常化呈现,到学童鲜师的日常化记录,"萌娃"一跃成为真人秀节目内容的新增长点;就节目主题而言,这两档节目分别聚焦于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展示了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并体现了传媒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而这两档节目的热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对新亲子理念的呼唤,由此彰显出媒介文化对现实社会语境的呼应,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博类节目在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将传统文化年轻化并为当代青年所接纳,是当下节目生产者在编码环节值得思考的问题.叙事化文博节目《此画怎讲》通过名画"开口说"的形式,将高居庙堂之上的人物画请下神坛,并找到与年轻人的对话方式,使虚拟语境中的"文物故事"与现实语境中的"传统文化"对接,让传统文化艺术在大众心中活起来.对于文博节目的 创新发展而言,还需把握文化元素与娱乐元素的平衡、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增强节目生命力、实现传统文化带动文化经济的价值延伸.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电视交友节目兴起于上世纪末,后遭遇发展瓶颈。十年后《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节目凭借新的时代元素大获成功,开启了"后相亲"时代。与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相比,当下的电视交友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分别掌握的话轮长短、数量、比例以及二者之间话轮的转换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作为电视交友节目的领跑者,其话轮控制和转换的规律对其它类似节目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四语境下,翻译文学的经典建构在新文化精英们建设新文化和新道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赞助人理论的观照下,本文从译者的译介、编辑部文化精英的介绍与评论、刊登特别启事及译作的再版等方面,探讨了《新青年》编辑部对《娜拉》经典化的赞助路径.对《娜拉》经典化赞助路径的探析,对当前通过翻译文学经典化的赞助,来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象山群文舞蹈创作中冒出了两个比较叫好的作品:双人舞《挂灯》和女子群舞《灯儿明、灯儿亮》。这两个作品,都以渔灯为表演导具,反映当地渔家的民俗风情和渔民的生活情感,以其浓浓的渔区特色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双人舞《挂灯》创作于1996年,获第六届全国舞蹈“群星奖”银奖,创下了宁波市县级群文舞蹈创作史上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