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内容的主要组成元素,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方式。《药学导论》课程是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学、医学等专业的入门基础课,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实施课程思政为契机,不仅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药学导论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深挖德育元素,引入翻转课堂,丰富思政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将一流专业建设中课程思政元素作为研究重点,提出新时代一流课程建设路径。以国家一流课程“投资学”为例,梳理出三种课程思政育人思路,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实证研究发现: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结合程度在爱国情怀培养、价值观树立和责任感强化等教学过程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新型教学技术运用预期效果相对一般。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中,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点,探索和挖掘契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新闻编辑》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可以从课程特点设计思政元素、课堂讨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专业学科竞赛等几个层面开展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此外,还可以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专业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一些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各个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育人,与思政理论课达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以此优化高校思政育人的整体水平。教育类专业自然也要承担起开展课程思政的责任。但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不敏锐、育人能力不成熟、思政教学设计方式也比较单一,建议教育类专业课程在融入思政教学的设计方面,需要先学习思政育人要领,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再积极提升教师思政的育人能力,帮助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计划,创新专业课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具有我国特色办学模式的重要举措。了解思政元素的强化、引导、提升作用,分析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存在的异同点,可强化对课程思政建设以及音乐专业教学的深层次认知。文章将从创新课程分类,科学构建思政元素库、把握学科特点,增强思政元素辐射力、强化师资培训,完善教育体系、拓展实践形式,创新思政育人环境四方面入手,探讨优化育人的架构。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当下专业课和思政课的必要元素,也是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校理工科的基本核心课程之一,因与生活密切相关,故较其他数学课程更容易找到专业知识点和思政教育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特别注重思政教学,并将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知识进行融合,这不仅是为了更新课堂教学形式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更主要的是借助思政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可以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提高其专业能力。本文主要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进行论述。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全面融合思政内容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路径,丰富课堂思政教学活动和理论课程的培养方式,让学生逐渐成为既有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财会专业经济法的课程思政建设对坚定育人政治方向、培养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该课程法商融合的双重特征,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目标,准确定位财会类专业经济法的课程思政边界,精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思政元素图谱,着力提升任课老师的思政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价值观培育实效性,通过完善思政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建。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校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更应主动承担起实施课程思政的责任。普通教育学课程是高校面向本校全体师范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具有显著的育人优势,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载体。因此,高校可从构建保障机制、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团队建设及逐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四方面入手,开设一门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与德育功能,将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及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而大数据技术是优化课程思政应用理念,确保课程思政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我们应结合课程思政与大数据的基本内涵,明确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师主动功能发挥"及"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上的难...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引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及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两方面入手论述了高职英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高职英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并将课程目标、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对接作为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向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为思政教育扩宽了渠道,也使得高职英语教学向着更有内涵的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必修课程,其具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元素。为更好优化改革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需要学校和教师基于人才培养要求以及课程特点,落实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的课程思政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此,本文简要分析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课程思政背景下其教学改革可行性,提出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向度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求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论文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教育为例,从该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的现实境遇,制定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对在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使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案例教学能够得到持续优化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确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详细阐述在教学与考核环节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辅相成,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持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融合理念,从修订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能力、完善课程建设、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六大维度融合创新,实现了电子商务与多学科的融合、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课程设计与“两性一度”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新时代教师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足球课程思政目标构建以师范类专业认证和足球课程思政建设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辩证分析法和逻辑推理,重构融入课程思政的足球课程教学目标,彰显思政理念;构建足球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指标。结果表明: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情怀中关于足球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有效解决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提出注重体系建设、强化多元化教学评价、拓展教学策略、挖掘典型案例等足球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有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资源库建设背景下,“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紧随教育部指导纲要,将思政融入一流核心课程建设。“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作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模块化设计,明确核心价值观,实现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融合。在实施中,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全程贯穿思政元素,构建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相得益彰的学习体系;探索出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外语专业学生频繁接触外国文化,在第二外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家国情怀的外语类人才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第二外语(日语)为例,分析了高校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特点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认为教师可通过词汇、语法、课文、课后实践等多途径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9.
以课程思政推进高校体育健体育魂,既有利于培养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有利于以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健体育魂功能。但是部分高校仍然面临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忽视思政育人目标、体育课程教学尚未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体育课与思政课学科壁垒较明显、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待提高等困境。对此,应该明确体育健体育魂目标,发挥体育健体育魂功能;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打破学科间壁垒,建设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强化体育课程思政研究,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围绕课程思政推行"三教改革",在专业课中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应以教师为根本,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以教材改革为基础,推动思政和专业的融合,以教法改革为探索,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战性,在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采取针对性对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