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从其本质而言具有伦理性、道德性,教育硕士的培养必须重视教学伦理意识的培养。以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学技能为突破口,以社会实践为外延力量,从教学思想、理论价值层面到实践操作层面,向学生渗透教学伦理价值,培养学生教学伦理意识,以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促使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实现,保证学生最终成为优秀的“灵魂工程师”,使教学成为道德事业。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5,(5):34-40
关怀伦理以知识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关切为核心,以责任为准绳,体现为一种广泛的"爱"。这种"爱"关照个体、家庭、国家,表现为修身之德、齐家之德和治国之德,而"修身、齐家、治国"正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内核。离开了关怀伦理,难以养成伦理的德性,"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关怀路径,"平天下"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政治理想和终极德性关怀,因此,关怀伦理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有效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四种范式,即教学规范论、教学美德论、教学语境论和教学情感论,四种范式各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限度。教学关怀论以“爱”和“关怀”为伦理导向,以“关怀关系”的构建为伦理基础,以“交往实践”为伦理模式,呈现出关系性、隐含性、专业性、开放性等实践品性,实现了对传统教学伦理研究范式的整合与超越,重构了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寇茜 《中国德育》2010,(7):26-28
校园文化是学生知识与精神和谐发展的“软食粮”,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动力需要。典型人物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本质,对学生精神及德性成长施加着隐性作用。典型人物的伦理思考,是对典型人物隐性影响的道德性追问,通过剖析典型人物的非典型化现象,合理地认识典型人物的价值并使其发挥促使学生德性自由成长的作用是和谐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师德也要随之转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伦理课程发展需要从“专业性”向“德性”转变,追求“全人教育”,强调“人本化”。教师伦理课程框架建立需要摆脱身份伦理束缚而向角色伦理转换,围绕学生“身心”发展,将教师伦理发展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伦理课程实施应注意可操作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以人为核心的具有多维品性的实践活动。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关注教学的工具性、科学性、艺术性而忽视了其伦理性,忽略挖掘教学的伦理价值及其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和人格完善的意义,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不如人意。"好"的教学是一种追求和实践德性的活动,其将伦理性视为重要属性,注重知识与道德的并重。因此,伦理性的教学是"好"的教学,它具有关怀和完整的特征。基于教学伦理的"好"的教学应通过教学环境等方式进行间接教学,以此使学生养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管理是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基于需要的管理活动。高校学生管理伦理是对学生管理的伦理价值判断和道德拷问,是学生管理活动中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总和。高校学生管理伦理需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合德性原则与和谐性原则。探寻高校学生管理伦理的路径,需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伦理规范的道德合理性;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伦理主体的德性激发与养成;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伦理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即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9.
建构和谐校园需要以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学校本身的正当性和校园关系的道德性,寻求和谐校园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和谐校园的价值追求应以伦理的视角建设校园,提升学校的伦理品性以及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的人文性;以共享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以关怀为切入点,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和谐校园的伦理特质应该从公正、团结和尊重三个方面来把握,公正和团结反映了学校作为教育共同体的文化特质,尊重则反映了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文化特质。理想的和谐校园应该是充满个人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尊重个人自由和价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新媒介化生存与新媒介化风险的现实需要确立以“责任”范畴为核心理念的新媒介责任伦理.在新媒介化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新媒介责任理论的出现不仅使传统伦理学迈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赋予了传媒伦理学新的道德维度.新媒介责任伦理学的建构应以技术伦理、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为内在维度,形成现代传播伦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教学的伦理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即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伦理品性是指教学在伦理维度上的品质性格.教学内容中对伦理价值的涉及与解读、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伦理风貌等因素,共同决定着教学的伦理品性.当代教学需要以特定的伦理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依据,印情理交融的伦理、动态的伦理、全面关怀的伦理.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需要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充实教学内容中的伦理价值、教学方式体现出应有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13.
规范伦理的外显性和易操作性深刻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其道德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知性特点”,显得抽象枯燥和苍白。德性伦理以挑战规范伦理的面目兴起,反映了当代道德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德性伦理重新找回了道德的根基,即人本身,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它与规范伦理有着密切的契合性,两者互为补充。德性伦理运动的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成人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必须重视成人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且要在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之间找寻合适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当代伦理学的最新理论发展——关怀伦理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必须在女性主义政治运动的目标基础上,在政治哲学视阚内理解关怀伦理,将关怀看作是一种政治价值取向和公共德性,而非个人美德,才能明确关怀伦理的理论属性是一种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在德性伦理过程的发展中,麦金太尔、威廉斯等人认为,自近代以来,德性的失落与现代道德哲学中过度扩张理性以构建所谓的规则密切相关。他们就此批判康德的理性和绝对命令,力主伦理反理论的思想,开创了反理论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年来国际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若干重要研究议题进行梳理,分析专业伦理与一般伦理的关系、专业伦理是他律抑或自律、关怀伦理与正义伦理的冲突和配合、以及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间的互补关系,以期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复杂图景以较为清晰的描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近年来国际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若干重要研究议题进行梳理,分析专业伦理与一般伦理的关系,专业伦理是他律抑或自律、关怀伦理与正义伦理的冲突和配合、以及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间的互补关系,以期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复杂图景以较为清晰的描绘.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可谓规范伦理的强势与细化,然而在教学实践的拷问下.既有的规范伦理思路却陷入贫弱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规范伦理"就低不就高"的理论假设高估了人的本性。相比之下,儒家力倡的德性伦理思路是将规范内含于价值,通过人伦价值体悟规范。当前教学伦理研究的路向客观上需要转换为,以德性伦理为价值确证的目的论前提,而将规范伦理下降至方法论层面。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当前的规范伦理困境,进而从根本上拯救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分别代表东西方文化的典型,曾经“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主导了现代性的取向,随着现代多元化发展与文化多元性要求,儒家文化已成为现代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儒家伦理现代转化的过程仍未结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践的伦理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实践具有伦理特性,其根源在于教学具有生命性、社会性、教育性,交往是其本质特征。从伦理视野关照教学实践,教学具有特殊的伦理价值和伦理目标,遵循特殊的人性理念和人伦原理,形成特殊的德性体系,教师需要特别的德性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