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泗阳县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和弘扬区域运河文化,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课程类型,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出大量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引领儿童感受运河文化,领悟运河精神。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以课程为核心,依托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建设运河文化综合实践基地,将"运河文化"融入学科教学,编写《运河流过我家乡》系列校本教材。同时,建设"多彩运河娃"课程超市,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舞台,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校本研修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厘清运河文化在区域课程资源中的不同类型及其基本内容,尝试从运河文化特色校本教材开发、学科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四个层面探讨不同类别运河文化资源的应用途径和具体应用方式,以期指导运河流域运河文化课程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创建于2010年,学校崇尚古老的"运河文化",秉承"幸福教育、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践行"四雅学校"的美好愿景。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指向儿童学习认同的‘学力课堂’"建设项目的研究,努力让每一名儿童站在课堂中央,顺应天性、张扬个性。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指向儿童探究力、思辨力、表现力提升的整体课程设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融入校本课程,创建了"多彩运河娃"课程超市,逐渐形成"智慧运河娃""儒雅运河娃""活力运河娃""灵动运河娃"四大课程,为儿童的全面、个性、自主发展搭建舞台,努力实现课程育人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体悟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哲学课堂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进而理解、领会和运用哲学道理。笔者试结合《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等实践构建体悟课堂,让哲学真正成为"爱智之学",实现课堂教学变革,促进学生智慧生长。一、构建时评课堂,把哲理评出来国内外重大时政是政治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政治课堂或者校本课程组织开展时事讲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2016,(4):65
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按照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扎实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如《运河文化》《节日课程》《长沟乡土文化》《二人斗》《抖空竹》《戏剧》《让爱浸润每颗心灵》《书法》《古诗文吟唱》等都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传承经典;开设书法、象棋、舞蹈、戏曲、剪纸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是我国的精神文明支柱,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接近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亲近古诗文,营造文化氛围;走进古诗文,加强文化实践,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闪耀,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育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要引导学生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与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汉语言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品味语言,体味文字。由此,我们在语文课堂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和体悟民族文化内涵和意蕴。汉语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诗意性等文化特质,语文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正>大运河贯通南北,连接的不仅仅是经济,南北文化也通过大运河不断地进行相互交融。运河沿岸不仅跨越了众多文化名城,更涤荡着燕赵、齐鲁、吴越等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文脉渊源,更是“活态”化石。我们希望通过艺术课程的开发能将“活态”的运河文化遗产以一种鲜活的状态传承起来,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好地传承并发展下去。我们运用“活态传承”的载体进行开发,通过开发运河沿岸的课程资源补充校本艺术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新的课程标准把人文性教育作为美术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新课标不再让学生接受知识和记忆现成的结果,获得完美无缺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开拓思维、展开想象,并在探究中获得美的感受,接受文化的传承,使之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让人文精神通过自主探究、迁移体悟等途径转化为学生自身精神沉淀呢?我在教学《十二生肖》一课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体悟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内在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体悟式教学特点与作用,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课程目标、详细课程设置、开展情境教学、重视感悟思考等方式,强化体悟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合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学 《成才之路》2020,(10):35-36
体悟式教学法的应用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真做,在真做中获得真知,促进知识的内化。文章分析体悟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相关应用策略。要确立教学目标,融入学生体验与感悟;注重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融合;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升华情感;注重反思,巩固学生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创建于2010年,现有天津路和枚乘路两个校区,教学班83个,学生3853名,教师215名。学校秉承"幸福教育,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致力于"运河文化"课程建设。学校坚持立文化树风尚,造优雅环境;坚持习礼仪强素质,育文雅学生;坚持优结构拓内涵,塑儒雅教师;坚持谋特色促和谐,创高雅校园。这里有"多彩运河娃"课程超市活动。关注"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  相似文献   

14.
<正>草堂小学坐落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旁,秉承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充满诗意的校园。学校以“诗意文化”的办学理念为指引,开启了探寻草堂小学特色劳动教育之旅,让学生体悟劳动的美好与大自然的可亲可敬。在此基础上实施基础劳动课程和植趣课程,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诗意的环境中感悟劳动的魅力,进而夯实劳动根基,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获得劳动情趣。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要求教师要紧扣课文的特点,选出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构、标新立异的语言形式和与众不同的标点符号等学生相对陌生之处,让学生感知、对比、体悟,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体悟生命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生命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生命科学教学有两重意义:一是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的认知,二是使学生体悟生命的丰富多彩、弥足珍贵。前者是理解生命的科学,后者是珍视生命的存在。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生命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容易忽视体悟生命的珍贵和神奇,以致于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敬畏生命不够。"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  相似文献   

17.
张速 《四川教育》2004,(10):43-44
体悟式阅读是最有效的人文教育方式之一,阅读的重心应放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研读、互动体悟和人文分享。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和学生一起建构课堂阅读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让阅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培育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的沃土,成为课程资源的一个源泉,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请看下面的案例:2003年3月15日,上《“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我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把分析船长的形象确立为教学重点之一。我先让学生小组交流预习的体悟和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船长的形象。前部分进行顺利,学生从不同角度,结…  相似文献   

18.
地方红色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系统梳理认知、路径和效果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创新传承载体,丰富体悟形式,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以《张衡传》涉及的文化常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累课本中的文化常识;同时,在识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推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意思通过师生之间的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古代文化常识,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启发学生要自觉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人本主义理论要求突出学习主体的体悟,尊重学生的思维、创设平等的对话环境,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有思想的碰撞,体悟生命的内涵。以《绝地之音》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先学后教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唱出语文教学的"绝地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